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7)
2023(13583)
2022(11080)
2021(9971)
2020(8108)
2019(18490)
2018(18334)
2017(35175)
2016(18732)
2015(20897)
2014(20593)
2013(20200)
2012(18744)
2011(17097)
2010(17583)
2009(16204)
2008(16166)
2007(14639)
2006(13330)
2005(12451)
作者
(52611)
(43878)
(43864)
(41338)
(28145)
(20863)
(19832)
(16906)
(16649)
(15776)
(14883)
(14556)
(14264)
(14212)
(13620)
(13419)
(13022)
(12713)
(12615)
(12605)
(11296)
(10766)
(10689)
(10154)
(9875)
(9836)
(9799)
(9718)
(8779)
(8664)
学科
(85296)
经济(85217)
(62615)
管理(59071)
(53197)
企业(53197)
方法(29386)
中国(27955)
地方(24412)
数学(24123)
数学方法(23970)
(23166)
贸易(23146)
(23127)
(23000)
(22410)
业经(21993)
技术(19560)
(17927)
(16207)
金融(16207)
农业(15539)
(15490)
银行(15463)
(15224)
财务(15197)
财务管理(15167)
(14970)
企业财务(14554)
(14037)
机构
学院(267157)
大学(264623)
(117552)
经济(115350)
管理(101296)
研究(94431)
理学(85987)
理学院(84999)
管理学(83786)
管理学院(83275)
中国(73350)
(56264)
(54758)
科学(53185)
(47112)
财经(42327)
(42078)
研究所(42014)
中心(41759)
(39389)
(38349)
北京(36226)
经济学(35921)
(35700)
师范(35355)
(34497)
业大(34063)
(34010)
经济学院(32316)
财经大学(31127)
基金
项目(168213)
科学(134156)
研究(127936)
基金(120874)
(103780)
国家(102850)
科学基金(89088)
社会(83425)
社会科(79330)
社会科学(79316)
(67194)
基金项目(63623)
教育(58389)
(55315)
自然(54194)
自然科(53017)
自然科学(53008)
自然科学基金(52135)
编号(51149)
资助(48088)
成果(42469)
(41979)
(40389)
重点(38331)
(37166)
课题(36837)
创新(36814)
发展(34604)
国家社会(34506)
(34028)
期刊
(139166)
经济(139166)
研究(87112)
中国(60286)
管理(43191)
(42468)
(37676)
学报(35709)
科学(35634)
教育(32906)
(30855)
金融(30855)
大学(28360)
学学(26460)
农业(25763)
业经(24154)
技术(23640)
经济研究(23367)
财经(21178)
(19872)
国际(19442)
问题(19287)
(18355)
(14866)
世界(14711)
商业(14394)
技术经济(14103)
科技(13722)
现代(12844)
(12786)
共检索到428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鹏程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实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处于其整体"技术研发链"上的低端。因而,要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以及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如果单纯依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根本不可能实现,依靠自主创新才是最终出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昊  陈柳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活动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新动向,同时,党中央在当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跨国公司行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盛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一改以往将研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悦  
随着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地位的逐渐形成和加强,向中国转移研发能力、提升其在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共识。文章论述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在我国的扩张与实施的内涵,指出了跨国公司日益增加在华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的重要特征。并且就我国企业如何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本土化研发投资经验,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廖春  
论述了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及设立研发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政府应对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趋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绍林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这一重要趋势,树立从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进步要素的意识,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培育和壮大我国的跨国公司。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先明  王达政  
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1986-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之间不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正面的,而是负面的,即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这意味着,要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赖跨国公司。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获得核心技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勇  杜德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当前中国政府倡导的自主创新战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本国跨国公司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上。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现状、成效及制约瓶颈,探讨了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撑,重点论述了中国跨国公司崛起的必然性,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在新世纪走向崛起应采取的相应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凤英  
8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1965年国际技术贸易额为25亿美元,1975年也仅只110亿美元,到1985年就达到600亿美元,1989年更迅猛达到1100亿美元。以1975~1985年增长率计算,年均增长率为16.3%,远远超过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美、日、欧垄断的局面继续存在,但美国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日欧的地位明显增强;世界软件技术贸易的地位也大大增强。以计算机软件贸易为例,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资料,80年代初该项贸易总额为50~80亿美元,到80年代末已达300~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跨国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永峰  葛俊龙  
当今跨国公司控制着90%的国际先进技术,其研发投资活动显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但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环杭州湾要成长为一个较稳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向技术性制造基地转变。环杭州湾自身研发能力有限,但区位优势突出,所以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涛  徐建平  
本文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 ,从竞争和顾客两个维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阶段特征 ,探究了其从以竞争为导向向以顾客为导向转变的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国际化是近年来国际投资领域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以动因理论为主线,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国际化理论的脉络及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当今跨国公司控制着90%的国际先进技术,其研发投资活动显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但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工资溢出”在我国都有所表现,但发挥作用的条件在变化,所以我国现行的鼓励政策有明显的局限性,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进行政策性调整,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充分利用“溢出效应”,防止“挤出效应”,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长,加快我国知识性经济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