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0)
- 2023(19367)
- 2022(16445)
- 2021(15124)
- 2020(12846)
- 2019(29412)
- 2018(28801)
- 2017(55578)
- 2016(30024)
- 2015(33563)
- 2014(33129)
- 2013(32890)
- 2012(29923)
- 2011(26540)
- 2010(26580)
- 2009(24401)
- 2008(24090)
- 2007(21239)
- 2006(18616)
- 2005(16377)
- 学科
- 济(123751)
- 经济(123612)
- 业(110512)
- 管理(101712)
- 企(99314)
- 企业(99314)
- 方法(59222)
- 数学(48391)
- 数学方法(47793)
- 财(41225)
- 农(35771)
- 业经(35761)
- 中国(29965)
- 务(29171)
- 财务(29095)
- 财务管理(29053)
- 企业财务(27649)
- 贸(25889)
- 贸易(25875)
- 易(25215)
- 农业(25108)
- 技术(23275)
- 理论(23074)
- 制(23033)
- 学(22646)
- 地方(22064)
- 和(21568)
- 划(19904)
- 策(18808)
- 环境(17888)
- 机构
- 学院(426598)
- 大学(424656)
- 管理(174913)
- 济(173166)
- 经济(169711)
- 理学(151713)
- 理学院(150185)
- 管理学(147696)
- 管理学院(146941)
- 研究(133362)
- 中国(102480)
- 京(88874)
- 财(83019)
- 科学(80815)
- 农(67571)
- 财经(66648)
- 所(65230)
- 业大(62353)
- 江(61994)
- 中心(61047)
- 经(60807)
- 研究所(59050)
- 北京(55264)
- 农业(52969)
- 范(52598)
- 师范(52119)
- 经济学(51941)
- 州(50038)
- 财经大学(49759)
- 院(48808)
- 基金
- 项目(289996)
- 科学(229999)
- 研究(212664)
- 基金(212541)
- 家(184189)
- 国家(182627)
- 科学基金(159357)
- 社会(135509)
- 社会科(128671)
- 社会科学(128639)
- 省(112839)
- 基金项目(112713)
- 自然(103961)
- 自然科(101684)
- 自然科学(101659)
- 自然科学基金(99880)
- 教育(98137)
- 划(94194)
- 资助(87486)
- 编号(86261)
- 成果(68888)
- 部(64427)
- 重点(64130)
- 创(61843)
- 发(60876)
- 课题(58139)
- 创新(57227)
- 国家社会(56057)
- 教育部(55912)
- 科研(55456)
- 期刊
- 济(186442)
- 经济(186442)
- 研究(123661)
- 中国(75868)
- 管理(67724)
- 财(66803)
- 学报(63770)
- 农(61221)
- 科学(59409)
- 大学(49453)
- 学学(46762)
- 教育(43882)
- 农业(42635)
- 技术(38685)
- 融(35458)
- 金融(35458)
- 财经(32492)
- 业经(32217)
- 经济研究(29478)
- 经(27876)
- 业(24764)
- 问题(24572)
- 技术经济(22144)
- 贸(21594)
- 现代(20038)
- 财会(20033)
- 科技(19797)
- 商业(19693)
- 图书(19514)
- 国际(19392)
共检索到620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何文靓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知识溢出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来探寻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作用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微观机理。以苏州地区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和本土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均对本土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为此,要调整政府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取向,提高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增强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磊 刘怡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都纷纷通过外方增资扩股、收购中方股份、重组合资企业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实现了控股和独资。本文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了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选择投资方式的影响,并且利用1996~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就吸收能力对FDI投资方式的决策作了初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独资选择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进入方式 吸收能力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青松
本文基于吸收能力和进入方式的交互模型,对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网络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知识转移并非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绩效产生影响,吸收能力还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商务网络和政府网络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进入方式调节子公司的政府网络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知识转移 吸收能力 网络 绩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繁华 王晶晶
本文运用41个国家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视角,测算并考察了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R&D溢出会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上。国内R&D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第二,东道国吸收能力中,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FDI的R&D溢出,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阻碍了东道国这一途径的技术吸收。第三,分样本研究中,OECD国家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显著,而非OECD国家这一效应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
服务业FDI R&D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元旭 谭云清
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知识或技术溢出效应,这些效应为东道国接包企业从一些低附加价值环节入手而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新的知识进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机会。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接包企业的吸收能力,接包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知识溢出及其技术提升起着关键影响作用。本文基于不同国际服务外包模式不同的知识溢出内容,提出了接包企业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吸收的路径,并结合国际服务外包中不同知识外溢和接包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区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接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小寒 陈凌
本文利用国际R&D溢出与吸收模型,使用依据3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计算的外国R&D溢出变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实证考察了技术差距、制度因素、国内R&D强度、人力资本以及这四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变量对进口贸易关联R&D溢出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R&D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因素变量与技术无效联合估计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根据2003~2013年中国服务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倾向、研发能力以及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单独影响下国际溢出作用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效用;其次研究了吸收能力与技术结构的交互式影响下各国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能够提升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政府干预倾向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影响不大,国内研发资本存量需在国际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各吸收效应对不同渠道的国际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技术结构效用的发挥需根据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和吸收能力内容进行差异性匹配和调整。
关键词:
服务业 吸收能力 技术结构 国际溢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笔者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溢出对供应商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供应商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技术创新,而且强化知识溢出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隐性知识溢出在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明显。此外,笔者对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型供应商进行了分组检验。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知识溢出 创新绩效 本土供应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曲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各省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考察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制度因素和技术差距这四个因素构成的吸收能力综合变量对省际和国际R&D溢出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分析技术结构在吸收能力与R&D溢出交互效应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主要结论:(1)省际溢出、国际贸易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对外直接投资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2)吸收能力通过与不同渠道技术溢出的交互作用,对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产生不同影响;(3)地区技术结构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融合程度,而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在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其淋 许家
跨国公司进入究竟会如何影响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本文基于水平溢出与产业关联视角,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1)跨国公司进入通过水平溢出渠道降低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通过垂直溢出(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在总体上有益于提升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2)来自OECD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弱;另外,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大于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3)在制度越完善的地区,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洋 李春艳 陈艺毛 孙冰爽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谭云清 李元旭
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行业间的产业聚集以及关联效应等。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选择。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R&D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制度等的影响。研究结合国际服务外包中不同知识外溢途径和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提出了不同国际服务外包模式以及不同的溢出知识下的服务提供商的学习路径及其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雪
本章文以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和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定量研究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并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007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由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它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两面性。从跨国并购到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以研发投入衡量吸收能力,运用文章关于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关系的六个假设命题,将跨国并购对研发投入的作用传导到技术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