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3)
- 2023(10368)
- 2022(8060)
- 2021(7213)
- 2020(5909)
- 2019(12917)
- 2018(12519)
- 2017(24713)
- 2016(13439)
- 2015(14855)
- 2014(14474)
- 2013(14207)
- 2012(12525)
- 2011(11054)
- 2010(10753)
- 2009(9840)
- 2008(9746)
- 2007(8618)
- 2006(7585)
- 2005(6784)
- 学科
- 济(59822)
- 经济(59763)
- 业(46566)
- 管理(41961)
- 企(38134)
- 企业(38134)
- 方法(25127)
- 数学(21981)
- 数学方法(21890)
- 财(17674)
- 农(16914)
- 业经(16212)
- 中国(15622)
- 务(13047)
- 财务(13033)
- 财务管理(13017)
- 产业(13014)
- 企业财务(12553)
- 地方(12120)
- 农业(11898)
- 贸(11414)
- 贸易(11410)
- 易(11130)
- 制(10980)
- 技术(10569)
- 学(9582)
- 体(9035)
- 发(8101)
- 环境(8101)
- 划(7739)
- 机构
- 学院(191991)
- 大学(190844)
- 济(84621)
- 经济(83363)
- 管理(76095)
- 理学(67125)
- 理学院(66471)
- 管理学(65513)
- 管理学院(65202)
- 研究(64467)
- 中国(47946)
- 科学(39281)
- 京(38836)
- 农(37589)
- 财(36255)
- 所(32468)
- 业大(31903)
- 财经(29893)
- 农业(29874)
- 研究所(29821)
- 中心(28826)
- 经(27386)
- 江(27153)
- 经济学(26287)
- 经济学院(24023)
- 北京(23651)
- 院(22961)
- 财经大学(22468)
- 商学(22020)
- 范(21973)
- 基金
- 项目(135371)
- 科学(107463)
- 基金(100833)
- 研究(93727)
- 家(90133)
- 国家(89429)
- 科学基金(76782)
- 社会(63733)
- 社会科(60823)
- 社会科学(60809)
- 基金项目(54234)
- 省(52650)
- 自然(50097)
- 自然科(49006)
- 自然科学(48991)
- 自然科学基金(48207)
- 划(44248)
- 教育(41261)
- 资助(39286)
- 编号(35255)
- 重点(30634)
- 发(30323)
- 部(29657)
- 创(29148)
- 国家社会(27597)
- 创新(27282)
- 成果(26259)
- 业(26148)
- 科研(25957)
- 教育部(25409)
共检索到270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未名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随着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的扩大,会造成母国“产业空心化”现象;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并未影响母国制造业基础,反之还会促进母国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近年来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认为后一种观点所依赖的某些条件和事实已经或正在改变,因而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对母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对母国的“产业空心化”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驰
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张驰(一)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国内制造业的生产。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的决策动因最重要的是市场因素和成本因素。市场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扩大规模的愿望、通过接近消费者的办法来开拓海外市场的愿望、维持市场份额的愿望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弛
将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产业空心化”相联系的观点,其逻辑是这样的:母国的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性的生产布局活动中,将一部分生产工序或是整个生产环节移至海外,从而导致母国国内失去制造业基础。即“产业空心化”。其明显标志是:母国国内制造业的一些行业甚至整个第二产业的“衰落”。本文认为,从整体和长期效应来分析,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并未影响母国国内制造业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潘未名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随着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的扩大,会造成母国“产业空心化”现象;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并未影响母国制造业基础,反之还会促进母国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近年来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认为后一种观点所依赖的某些条件和事实已经或正在改变,因而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对母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对母国的“产业空心化”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广宇 姚化伟 黄怡芳
成长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跨国公司不仅具有一般跨国公司的特征,而且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其母国属性尤为明显,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文章首先分析母国支持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原因:全球化背景的迫切要求、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民族情结、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利用母国支持化解海外经营政治风险、提升竞争力等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中国跨国公司 母国 政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康荣平 杜玉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峰 陈怀超
标准化战略作为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模式的选择,有诸多的因素影响标准化的程度,国家文化的差异是影响标准化程度的因素之一。不同于以往关于跨国公司营销标准化战略的研究,本文从国家层面的视角基于Hofstede的4维度文化模型和以及Schneider的外部适应性及内部聚合维度尝试构建了母国国家文化影响跨国公司营销标准化战略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母国国家文化的不同纬度对跨国公司营销标准化战略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不同母国的跨国公司实施营销标准化战略的倾向和表现差异给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
营销标准化 国家文化 跨国公司 关系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姚利民 王爱丽
摘 要: 中国强国梦需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但是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受到母国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综述跨国公司成长驱动因素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等3个层次分析了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国际化与创新双轮驱动,并利用1996~2011年7个主要国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面板数据,构造国家层面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发展水平指数,对世界500强企业成长的母国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需要母国较高收入水平的经济基础、强大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升级、高R&D强度的创新基础。政府支持和外汇资源利用对于中国启动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兵权
本文首先回顾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母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母国投资、就业和出口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析。
关键词:
服务业跨国公司 母国投资 就业 出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庆昌 王跃生 张秋雨
本文首先建立了跨国公司服务海外市场的理论模型,跨国公司会根据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来确定多少的生产环节在东道国生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不完全契约理论纳入上述模型,研究发现,契约程度越完整,跨国公司越倾向于将更多的生产环节迁至东道国,有利于东道国企业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升级。此外,我们还发现,贸易成本和母国工资越高,无论是否存在争辩,跨国公司都会将更多的生产环节安置在东道国生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庆昌 王跃生 张秋雨
本文首先建立了跨国公司服务海外市场的理论模型,跨国公司会根据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来确定多少的生产环节在东道国生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不完全契约理论纳入上述模型,研究发现,契约程度越完整,跨国公司越倾向于将更多的生产环节迁至东道国,有利于东道国企业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升级。此外,我们还发现,贸易成本和母国工资越高,无论是否存在争辩,跨国公司都会将更多的生产环节安置在东道国生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陶金元 杨德锋 张存玉
跨国公司是文化全球化的最重要主体,模因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文化传播和演化的微观路径和宏观路径。模因论对文化传承的微观路径描述是关于模因、模因复合体、载体、生存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解释,其宏观路径是国家文化经过跨国公司实施子公司活动、商务活动以及销售文化产品活动,进而影响子公司东道国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传承通道。跨国公司传承母国文化呈现出发达国家占据主动地位、欠发达被动输入文化的整体态势,但欠发达国家的传统核心文化的强势模因也对跨国公司有着明显的反作用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英
与引进外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不同,对外直接投资(ODI,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是目标国家资本的流出,对于我国而言,则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拥有该企业10%或以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兵权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实践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不一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拓宽了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渠道,有助于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就业是利大于弊的,同时可以提高我国基于企业为基础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过,现阶段服务业仍然是内向国际化的第二阶段,我们并不提倡不切实际地大规模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
关键词:
服务业跨国公司 国内投资 就业 出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继华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是柄"双刃剑",它既为中国这块投资热土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影响,这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成长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