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7)
- 2023(6870)
- 2022(5475)
- 2021(4912)
- 2020(4348)
- 2019(9596)
- 2018(9479)
- 2017(19117)
- 2016(10108)
- 2015(11162)
- 2014(10835)
- 2013(11092)
- 2012(9697)
- 2011(8179)
- 2010(8452)
- 2009(8288)
- 2008(8934)
- 2007(8294)
- 2006(7312)
- 2005(6991)
- 学科
- 业(80364)
- 企(78901)
- 企业(78901)
- 管理(57955)
- 济(49805)
- 经济(49738)
- 财(27841)
- 务(24725)
- 财务(24714)
- 财务管理(24694)
- 业经(24502)
- 企业财务(23649)
- 方法(23181)
- 农(17239)
- 数学(15742)
- 数学方法(15713)
- 技术(14646)
- 农业(13452)
- 制(13298)
- 策(12497)
- 企业经济(12299)
- 划(11876)
- 经营(11851)
- 体(11718)
- 体制(11002)
- 和(10727)
- 技术管理(10260)
- 理论(9787)
- 决策(9420)
- 计划(8753)
- 机构
- 学院(151993)
- 大学(143815)
- 管理(70358)
- 济(68250)
- 经济(67280)
- 理学(60211)
- 理学院(59838)
- 管理学(59497)
- 管理学院(59222)
- 研究(37474)
- 财(36343)
- 中国(35464)
- 京(28500)
- 财经(28424)
- 经(25784)
- 江(23553)
- 商学(22783)
- 商学院(22616)
- 农(21363)
- 财经大学(20878)
- 经济学(19204)
- 经济管理(18965)
- 科学(18584)
- 州(18391)
- 业大(18075)
- 所(17779)
- 中心(17732)
- 北京(17665)
- 经济学院(17466)
- 农业(16671)
- 基金
- 项目(90097)
- 科学(74231)
- 研究(68859)
- 基金(68451)
- 家(56593)
- 国家(55989)
- 科学基金(52308)
- 社会(46434)
- 社会科(44265)
- 社会科学(44255)
- 基金项目(36628)
- 省(35972)
- 自然(33790)
- 自然科(33031)
- 自然科学(33026)
- 自然科学基金(32568)
- 教育(30228)
- 业(28537)
- 划(27774)
- 编号(27498)
- 资助(27412)
- 创(22931)
- 部(20439)
- 成果(20360)
- 创新(20282)
- 制(20040)
- 人文(19207)
- 重点(18997)
- 国家社会(18948)
- 性(18558)
共检索到22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邢厚媛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潮流,而且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资产重组,是跨国公司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而调整目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降低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佳贵 王钦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是近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一个新动向 ,因此 ,对于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就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并购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就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展开讨论 ,深层次揭示跨国公司并购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并从政府管制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大型国有企业 并购 目标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企业并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国外跨国公司并购战略的若干对策:一是要科学分析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行为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二是明确我国企业面对国外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以我为主,寻求互补”的战略基点;三是在刚刚加入WTO的几年内,我国企业的基本战略选择应该是建立战略联盟;四是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防止跨国公司的恶意收购。
关键词:
在华投资 跨国并购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慧 张绍焱
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整合重组,跨国并购在全球风起云涌,亚洲的并购也成为热点,这其中尤以韩国和中国为代表。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吸引了全世界投资者的眼光。并购在近两年有所减弱,但在中国却稳中有升。但同时,在中国的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限制了并购的增长。探讨了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上市公司 并购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工 孙隆英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跨国资本在中国并购日益活跃。本文着重探讨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并购后企业的身份认定、股权变更时债权债务的界定、税收待遇的享受等涉税政策,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两个税收法律冲突问题,即并购企业的税收优惠问题与如何消除双重征税的问题。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并购 税收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敬水 殷宝庆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渠道,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开始活跃,但所占比重不高。这其中主要存在观念、体制、资本市场、信息、法律、能力、动机、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八大障碍。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并购 障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旭光
自2005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掀起了并购狂潮,且并购领域逐渐向我国工业的核心领域渗透,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广泛争论。跨国并购,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对于投资所在国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此,我们应该审慎分析,理性对待,在扩大对外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并购 理性对待 经济安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启德
一、全球购并热潮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购并行为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成立新的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新的公司股票互换值在700亿美元左右,综合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年收入接近500亿美元,是集银行、保险及金融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钱胜 高红霞
近年来,外商来华投资出现一个新特点,世界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以控股方式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对跨国公司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分析》一文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其利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启德
一、全球购并热潮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购并行为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约翰·里德和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在纽约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向公众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两家银行将合并成为新的花旗集团,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新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朴哲范
本研究从企业价值理论和跨国经营理论出发,在借鉴Feltham and Ohlson(1995)、Lev and Sougiannis(1996)和Won heum Lee(2002)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导出跨国企业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度模型并以我国87家跨国企业为样本,检验和分析了我国跨国企业的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度。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跨国公司资产结构中,对企业价值影响度最大的是经营资产和实物资产,跨国资产转换倍数和技术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度不高。我国企业只有选好跨国经营模式以及跨国投资和经营地区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资产结构设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高效运用资产,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企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资产结构 企业价值 影响度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戴庆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欲进入我国市场,为我国新时期引进外资,尤其是从资本层面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目前,在认识、政策、体制、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等诸多方面还存在障碍,不能适应跨国公司并购进入的客观要求和需要。为此,本文在对存在的障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佳佳
从分析我国目前两大引资趋势入手,提出了在我国引进外资的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可以将促进跨国公司对民营企业的并购,作为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的现点。这种并购对于无论跨国公司还是民营企业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利益。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推进将大大有利于解决我国引资中存在的错位问题。
关键词:
引资趋势 并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黎波 周英超 杨震宁
本研究对6家本土成长型企业分别被跨国公司并购进行多案例研究,从出售方的视角探索双方的"跨国联姻",揭示出一个在华跨国并购的"赘婿式"并购和"教练型"治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在华跨国并购正如出售方"赘婿"而跨国公司"入赘"的过程,出售方获得收益并维持实际经营权以期获得长期回报,并购方则实现市场占有;而在并购后"教练型"治理的模式中,出售方从控制人转变为经理人,而并购方通过目标管理达到监管公司的目的。这既能实现业绩增长,又能使原有管理人员贡献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双赢。另外,本文还探讨了结论的普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