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23)
2023(22549)
2022(19077)
2021(17966)
2020(15348)
2019(35592)
2018(35206)
2017(67373)
2016(36743)
2015(41670)
2014(41553)
2013(41161)
2012(37626)
2011(33954)
2010(34165)
2009(32115)
2008(32316)
2007(28930)
2006(25370)
2005(23084)
作者
(106164)
(88730)
(88134)
(84130)
(56501)
(42375)
(40188)
(34587)
(33463)
(31807)
(29974)
(29948)
(28292)
(28124)
(27538)
(27208)
(26449)
(26321)
(25567)
(25482)
(21995)
(21785)
(21628)
(20168)
(19798)
(19769)
(19745)
(19648)
(17871)
(17478)
学科
(151550)
经济(151351)
(120707)
管理(118447)
(105121)
企业(105121)
方法(70171)
数学(58955)
数学方法(58080)
(46894)
(43173)
中国(39723)
业经(38740)
(33157)
(31798)
财务(31697)
财务管理(31634)
企业财务(30071)
(29516)
农业(29045)
(28244)
贸易(28229)
(27467)
地方(26996)
理论(26687)
(25187)
技术(24947)
(24179)
银行(24119)
(23167)
机构
大学(530096)
学院(529583)
(215657)
经济(211054)
管理(208828)
理学(179600)
理学院(177659)
研究(174854)
管理学(174419)
管理学院(173455)
中国(136108)
(113248)
科学(106606)
(103893)
(88488)
(86532)
财经(81973)
研究所(79891)
中心(79879)
(79010)
业大(76912)
(74451)
北京(71973)
农业(67801)
(67251)
师范(66614)
经济学(64994)
(63319)
(63275)
财经大学(60741)
基金
项目(348737)
科学(274704)
研究(254565)
基金(254042)
(220844)
国家(218989)
科学基金(188853)
社会(160531)
社会科(152173)
社会科学(152131)
(134909)
基金项目(133391)
自然(123308)
自然科(120490)
自然科学(120459)
自然科学基金(118310)
教育(117817)
(113431)
资助(106260)
编号(103942)
成果(85014)
重点(77731)
(77543)
(73059)
(72713)
课题(71279)
创新(67602)
科研(66804)
教育部(66750)
国家社会(66072)
期刊
(240018)
经济(240018)
研究(156551)
中国(102803)
(84520)
学报(81329)
管理(80452)
(79229)
科学(75181)
大学(62418)
学学(58707)
教育(55995)
农业(54176)
(48743)
金融(48743)
技术(47893)
财经(40754)
业经(39248)
经济研究(38277)
(34949)
(31056)
问题(30921)
技术经济(27362)
统计(26171)
(25564)
图书(25341)
(25113)
理论(24282)
财会(23983)
现代(23968)
共检索到790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崇  蔡婷婷  
新兴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研究中交易成本视角、实物期权视角的融合。文章在整合两种视角相关变量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投资进入模式及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易成本变量中资产专用性、投资不确定性分别对中国跨国公司(MNE)采用全资子公司、合资的进入模式起到积极的影响;实物期权变量中经济不确定性、战略弹性分别对中国MNE采用合资、全资子公司进入模式起到积极的影响;整合两种视角理论要素、检验变量的实证模型提高了预测的有效性,符合两种视角一致性要求的进入模式选择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有着绩效提升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葛顺奇  罗伟  
本文旨在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以"工序构成"衡量"产业结构",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是否及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并改变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此,本文找出了跨国公司进入影响工序构成的机制,构建了企业可执行多工序的全新生产函数,证明了增加值率和要素(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度以及"工序构成"的联动关系。微观计量分析表明,跨国公司进入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构成等传统变量,还对制造业的工序构成产生直接影响——转移了高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工序,以及间接影响——增加了资本密集度低、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被淘汰的相对概率,促使存续企业更专业化于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的工序,总体上提升了制造业中资本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目前 ,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比较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 ,现代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 ,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 ,即生产制造中心、跨国采购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服务中心和地区营运中心。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直接投资 ,对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机制、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增长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人对跨国公司进入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诸如谁更安全、受剥削吗、“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姓内”还是“姓外”等 ,其结论是 :按照国际惯例利用跨国公司。中国应当积极应对跨国公司进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跨国公司 ,全面融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群力  
本文构建出了包含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及合作治理的结构特征3个层面的整合模型,提出了相应理论假设,并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吸收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跨国公司的资源互补性,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伙伴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信任水平、承诺水平,以及合作治理结构的正式化程度、集权化程度和复杂化程度对合作战略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晓郁  
随着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了限制性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危险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制造业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市场垄断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垄断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制造业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峰  
跨国公司不仅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国际化,他们还在将越来越多的研发活动转移到某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决策时,必须在海外经营的内部模式和外部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冰洁  冯宗宪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熏吸收外商投资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各因素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模式是独资,其次是合资和合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春丽  
本文从股权和控制权分离的视角对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进行了动态的博弈分析。跨国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尤其是对控制权的配置,是在满足东道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双方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的条件下,由双方共同决定的一种相机性配置机制,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当地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同时又能适时地给予当地合作者以足够的激励,以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冰洁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战略投资的基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愈来愈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历程中,其进入模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独资模式成为主导,并购趋势加强。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邱立成  于李娜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的基石,也是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当地竞争以及当地的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葛顺奇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支出数据,通过对企业自主研发与否和自主研发强度的考察,全面评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以研发倾向和强度衡量的自主研发水平。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低于内资企业,拉低了平均自主研发水平,表现出直接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自主研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现出间接的抑制效应。直接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资控股企业,特别是纯外资企业;间接抑制效应对省内企业的影响更大。此外,直接和间接抑制效应随跨国公司进入程度、企业规模、行业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集中度的增加而上升,随企业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晨  李元旭  
当前,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逐年增加,而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却发生着转变,倾向于采用独资企业形式。本文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演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PEST分析框架,收集整理近2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了外商对华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论如下:国内经济总量、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与跨国公司独资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独资化倾向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倪晓觎  
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整体上,技术差距的缩小、市场需求的提高促进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并进一步发现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只体现在技术差距较小的行业,在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跨国公司更注重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天伟  
根据判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状况的原则,本文以深圳赛格集团公司和中信加拿大公司作为典范加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宜大力提倡发展海外投资;少数高科技产业集团可以发挥其优势,充当我国发展跨国经营的先锋;在海外投资的实际操作中,应借鉴中信加拿大公司经验,投资、经营方式合乎国际惯例,运用科学手段,合理选择投资项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康宏  林润辉  董坤祥  
文章研究了制度逆差背景下,制度距离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制度逆差背景下,随着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管制距离、规范距离以及认知距离的增大,跨国公司会更倾向于选择成立全资子公司。此外,文章还剖析了管制、规范制度距离子指标与进入模式的关系,发现只有法律制度距离与进入模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