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5)
- 2023(12912)
- 2022(10765)
- 2021(9909)
- 2020(7985)
- 2019(18367)
- 2018(17640)
- 2017(33378)
- 2016(17653)
- 2015(20016)
- 2014(19656)
- 2013(19780)
- 2012(18845)
- 2011(17483)
- 2010(17718)
- 2009(16517)
- 2008(16689)
- 2007(15192)
- 2006(13895)
- 2005(13121)
- 学科
- 济(89700)
- 经济(89613)
- 业(58860)
- 管理(55306)
- 企(47937)
- 企业(47937)
- 方法(33998)
- 数学(29586)
- 数学方法(29436)
- 中国(29155)
- 财(24265)
- 农(22584)
- 地方(20852)
- 业经(19084)
- 贸(18703)
- 贸易(18686)
- 易(18191)
- 技术(17836)
- 制(17102)
- 农业(15768)
- 融(15613)
- 金融(15612)
- 务(15585)
- 财务(15559)
- 财务管理(15527)
- 银(15045)
- 企业财务(15041)
- 银行(15026)
- 行(14607)
- 学(14392)
- 机构
- 大学(271622)
- 学院(269025)
- 济(126077)
- 经济(124008)
- 管理(100183)
- 研究(99894)
- 理学(84660)
- 理学院(83712)
- 管理学(82743)
- 管理学院(82215)
- 中国(77934)
- 财(59199)
- 京(58597)
- 科学(55000)
- 所(50663)
- 财经(46602)
- 研究所(45263)
- 中心(43279)
- 经(42540)
- 经济学(40552)
- 江(40093)
- 农(38942)
- 北京(38490)
- 经济学院(36546)
- 范(36268)
- 师范(35984)
- 院(35254)
- 财经大学(34705)
- 业大(32865)
- 州(32181)
- 基金
- 项目(167381)
- 科学(134011)
- 研究(125967)
- 基金(124349)
- 家(108526)
- 国家(107275)
- 科学基金(91606)
- 社会(84721)
- 社会科(80696)
- 社会科学(80677)
- 基金项目(64097)
- 省(61572)
- 教育(56829)
- 自然(55159)
- 自然科(53922)
- 自然科学(53908)
- 自然科学基金(53006)
- 划(52688)
- 资助(51273)
- 编号(48625)
- 发(40958)
- 成果(40710)
- 部(39378)
- 重点(38021)
- 国家社会(36863)
- 创(35299)
- 教育部(34483)
- 课题(34241)
- 发展(33963)
- 中国(33499)
- 期刊
- 济(145905)
- 经济(145905)
- 研究(92601)
- 中国(58180)
- 财(46898)
- 管理(41159)
- 学报(38483)
- 科学(37762)
- 农(36590)
- 融(30296)
- 金融(30296)
- 大学(30265)
- 教育(29685)
- 学学(28168)
- 农业(25507)
- 财经(25442)
- 经济研究(24743)
- 技术(24347)
- 经(22059)
- 业经(21511)
- 问题(19608)
- 贸(19605)
- 国际(18722)
- 世界(16772)
- 技术经济(15761)
- 业(15009)
- 坛(12671)
- 论坛(12671)
- 现代(12237)
- 科技(12065)
共检索到432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维
引进外资作为技术扩散的载体和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缺口问题 ,中国必须针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策略和技术扩散的新动态 ,制定自己的技术发展战略 ,增强外资的技术扩散效应 ,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东
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技术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进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与非股权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技术转移 产业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恕立 汪思齐 肖德云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整体与中国个体两个层面,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别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动力、机理及效应进行了归纳。最后,提出一个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由于发展中国家现有技术进步模式 (即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直接技术引进技术进步模式和间接技术引进技术进步模式 )受到发展中国家的低水平需求抑制及其它因素制约难以保证发展中国家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因此我们以国际资本流动证券化趋势的事实为主要依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介入型技术进步模式 ,即发展中国家以结构性优势为基础 ,运用国际证券引资方式 ,由本国优秀企业进入发达国家从事直接投资活动 ,借助发达国家高层次需求结构和研发力量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 ,然后通过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内部渠道 ,转移先进技术来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一种创新技术进步方式 ,除了对跨国介入型技术进步模式进行理论阐述外 ,我们还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谢洁
技术扩散的现状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较大规模地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据统计,到1998年6月,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经有近200家落户上海。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提高了我国产品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磊 刘怡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夏申 张阳
跨国公司凭借其巨大规模与雄厚实力,已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无可争辩的主体。如何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利用外资政策和策略的中心课题。本文侧重探讨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分析影响其决策的企业特定因素、区位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并比较其相对重要性。通过对跨国公司投资决定因素及其政策涵义的分析反观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的外资政策和策略,以便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去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相对比例却日趋下降的强烈反差下,在当前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探讨上述问题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朴英姬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舞台上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然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权力却被严重地削弱。为了制衡跨国公司的市场权力,需要赋予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以新的使命,即实现在追求财富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由于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有的特殊性及双方的复杂利益关系,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独特属性。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还应有区别于在发达国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关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邹木兰 冯益谦
本文从弥补资金不足与谋取高额利润、吸收先进技术与妨碍民族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与扩大国内收入差距,以及促进外贸发展与损害经济利益四个方面的关系,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认为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正反作用同在,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应辩证地具体分析跨国公司的双重影响,以便控制有道,运用得当,趋利避害,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惠,桑赓陶
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让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的动机出发 ,考察了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主要途径 ,分析了跨国公司不愿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我国为促进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 技术转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平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外国直接投资(FD I)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投资、生产、运输和贸易的全球合作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权力也得到了急速扩展,这使得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国家,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削弱。在此背景下,反全球化运动向以强调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为政策主张的“华胜顿共识”提出了挑战。文章认为,以美国模式为核心的“华胜顿共识”存在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必须超越“华胜顿共识”,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 外国直接投资 华胜顿共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世界发展中国家20家最大跨国公司“S”表示该公司在1993年评上世界最大500家服务性公司。“·”表示该公司在1993年没有评上世界最大500家工业性公司或者最大500家服务性公司。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幸福》杂志1995年8月7日第15期提供的“19...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阎建东
一、引论 1960年,海默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将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此开创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的理论研究。鉴于50、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最初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以美国的巨型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出现了海默和京德尔伯格先后提出的“寡占优势论”和”垄断优势论”;维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论”;凯夫斯的“产品差别能力说”等等。进入70年代,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针对日本不断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别于美国式的投资,提出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内部化理论”,代表人物有英国里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