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8)
2023(15064)
2022(12738)
2021(11872)
2020(10105)
2019(23141)
2018(22516)
2017(42623)
2016(23192)
2015(26257)
2014(25200)
2013(25182)
2012(23412)
2011(21240)
2010(21138)
2009(19825)
2008(19824)
2007(17752)
2006(15174)
2005(13543)
作者
(67354)
(56370)
(56351)
(53388)
(35963)
(27302)
(25490)
(21956)
(21156)
(19786)
(19265)
(18741)
(17915)
(17836)
(17708)
(17439)
(17270)
(16744)
(16335)
(16318)
(14023)
(13712)
(13696)
(12817)
(12710)
(12617)
(12426)
(12416)
(11317)
(11216)
学科
(97011)
经济(96913)
(72037)
管理(70920)
(60540)
企业(60540)
方法(47590)
数学(42208)
数学方法(41918)
(28393)
中国(27772)
(24746)
(21827)
贸易(21816)
(21294)
业经(20675)
技术(19571)
(19163)
(18770)
财务(18747)
财务管理(18707)
(18553)
企业财务(17872)
农业(16647)
地方(16167)
(15769)
银行(15714)
(15253)
金融(15251)
(14954)
机构
大学(336348)
学院(332962)
(144920)
经济(142394)
管理(129771)
研究(114201)
理学(113030)
理学院(111793)
管理学(110212)
管理学院(109589)
中国(87653)
(69740)
科学(68670)
(65565)
(59197)
(57745)
财经(53132)
研究所(52764)
中心(52094)
业大(50891)
(48658)
(47888)
农业(47135)
经济学(45776)
北京(43972)
经济学院(41602)
(40511)
(40379)
师范(39991)
财经大学(39798)
基金
项目(225144)
科学(178220)
基金(166604)
研究(159774)
(147448)
国家(146245)
科学基金(124908)
社会(104767)
社会科(99616)
社会科学(99590)
基金项目(88265)
(86374)
自然(81214)
自然科(79475)
自然科学(79448)
自然科学基金(78167)
(73978)
教育(73762)
资助(67528)
编号(61332)
(51748)
(51214)
重点(51183)
成果(49317)
(47919)
创新(47722)
国家社会(44659)
教育部(44118)
科研(43862)
大学(42740)
期刊
(149511)
经济(149511)
研究(95614)
中国(64062)
学报(56207)
(52000)
(51825)
科学(50873)
管理(47683)
大学(41835)
学学(39671)
农业(34936)
教育(31489)
(31042)
金融(31042)
财经(27104)
技术(26538)
经济研究(26344)
(23306)
业经(23155)
(21123)
问题(20139)
(19519)
技术经济(17613)
国际(17009)
科技(16724)
(16238)
世界(16159)
商业(15568)
统计(15361)
共检索到485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先明  王达政  
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1986-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之间不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正面的,而是负面的,即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这意味着,要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赖跨国公司。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获得核心技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昊  陈柳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活动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新动向,同时,党中央在当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跨国公司行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菁  张家榕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通过研发投资的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四种渠道产生溢出效应,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自主创新,人力资源以及研发资本的挤出产生了对其创新能力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3行业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竞争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但示范关联效应溢出效应不显著;人力资源挤出和自主创新挤出都较为明显,研发资本挤出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不同渠道的具体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勇  杜德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当前中国政府倡导的自主创新战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本国跨国公司创新竞争力的提升上。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现状、成效及制约瓶颈,探讨了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撑,重点论述了中国跨国公司崛起的必然性,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在新世纪走向崛起应采取的相应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悦  
随着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地位的逐渐形成和加强,向中国转移研发能力、提升其在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共识。文章论述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在我国的扩张与实施的内涵,指出了跨国公司日益增加在华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的重要特征。并且就我国企业如何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本土化研发投资经验,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黎峰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鹏程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实质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其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处于其整体"技术研发链"上的低端。因而,要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以及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如果单纯依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根本不可能实现,依靠自主创新才是最终出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健  
随着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R&D机构也在不断增多,跨国公司R&D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对于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跨国公司R&D投资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定性研究中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进行论述,在定量研究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在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向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学国  梅冰青  
在阐述本土代工企业知识转移的基础上,提出本土代工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和相关理论假设。结果表明:代工企业员工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其自主创新的实现有正向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意愿对代工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影响不显著,代工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知识距离对代工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杜丽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给幼小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逐渐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跨国公司进入与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其作用机理的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四种效应促进了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即生产效应、竞争与学习效应、市场效应和内部研发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盛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一改以往将研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珮璘  黄国群  
跨国公司分布式创新是由一家主导性跨国公司发起,选定创新任务,在创新合作伙伴或者内部分支创新机构之间分配创新任务,最后对创新成果进行集成的创新模式。根据集成模式的不同,跨国公司分布式创新可分为模块式分布式创新(并行式)、序列式分布式创新(串行式)以及混合式分布式创新。跨国公司分布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驱动因素,另一类是促进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本文选择了人们关心的10个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观察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有4个因素相关程度较高,6个因素相关程度较低。文章最后还就这个结果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