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9)
- 2023(17377)
- 2022(14662)
- 2021(13671)
- 2020(11526)
- 2019(26552)
- 2018(25961)
- 2017(50111)
- 2016(26882)
- 2015(30310)
- 2014(29681)
- 2013(29927)
- 2012(27415)
- 2011(24591)
- 2010(24382)
- 2009(22699)
- 2008(22740)
- 2007(20022)
- 2006(17616)
- 2005(16107)
- 学科
- 济(120340)
- 经济(120206)
- 业(105002)
- 企(94480)
- 企业(94480)
- 管理(93935)
- 方法(56982)
- 数学(46920)
- 数学方法(46566)
- 财(38579)
- 业经(34247)
- 农(33867)
- 中国(31021)
- 务(27596)
- 财务(27530)
- 财务管理(27494)
- 企业财务(26182)
- 贸(25018)
- 贸易(25007)
- 易(24396)
- 农业(23751)
- 技术(23612)
- 制(22841)
- 和(20296)
- 地方(19859)
- 理论(19776)
- 学(19500)
- 划(19165)
- 策(18434)
- 体(17387)
- 机构
- 学院(391751)
- 大学(391034)
- 济(169754)
- 经济(166698)
- 管理(161973)
- 理学(139968)
- 理学院(138617)
- 管理学(136820)
- 管理学院(136109)
- 研究(126838)
- 中国(99645)
- 京(82986)
- 财(78443)
- 科学(73935)
- 财经(63343)
- 所(62437)
- 农(59596)
- 经(57947)
- 中心(56828)
- 研究所(56342)
- 江(56177)
- 业大(54576)
- 北京(52762)
- 经济学(52024)
- 经济学院(47290)
- 财经大学(47275)
- 范(46764)
- 农业(46650)
- 师范(46382)
- 院(45739)
- 基金
- 项目(260665)
- 科学(207769)
- 研究(193374)
- 基金(193180)
- 家(166634)
- 国家(165257)
- 科学基金(144297)
- 社会(125656)
- 社会科(119436)
- 社会科学(119409)
- 基金项目(102012)
- 省(98894)
- 自然(92216)
- 自然科(90147)
- 自然科学(90129)
- 自然科学基金(88609)
- 教育(87472)
- 划(82501)
- 资助(79743)
- 编号(77356)
- 成果(61379)
- 部(59135)
- 重点(57377)
- 创(56115)
- 发(54889)
- 国家社会(52824)
- 课题(51878)
- 创新(51833)
- 教育部(51538)
- 人文(50600)
- 期刊
- 济(184129)
- 经济(184129)
- 研究(118064)
- 中国(70817)
- 管理(63344)
- 财(63310)
- 学报(55030)
- 农(54217)
- 科学(53721)
- 大学(42884)
- 学学(40504)
- 农业(38095)
- 教育(36532)
- 技术(36031)
- 融(34894)
- 金融(34894)
- 财经(32053)
- 经济研究(30242)
- 业经(30156)
- 经(27530)
- 问题(24027)
- 业(22879)
- 技术经济(22593)
- 贸(21761)
- 世界(19058)
- 现代(18855)
- 国际(18365)
- 理论(18228)
- 科技(18169)
- 商业(17929)
共检索到578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娜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覃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文
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使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本地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本地企业在“干中学”、“出口中学”过程中,吸纳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能力提升。我国企业要积极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通过广泛的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 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祖强 梁俊伟
FDI 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MNCs)在东道国实施FDI 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MNCs 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本文从行业角度对1997—2002年连续六年国内十五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得出结论:第一,FDI 对于中国行业整体的技术溢出指数为+ 0.0227,即FDI 占行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增加1%,行业整体的增加值就会提高0.0227%。第二,制造业等七个行业的技术溢出指数为正,说明外商投资对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其淋 许家
跨国公司进入究竟会如何影响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本文基于水平溢出与产业关联视角,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1)跨国公司进入通过水平溢出渠道降低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通过垂直溢出(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在总体上有益于提升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2)来自OECD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弱;另外,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大于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3)在制度越完善的地区,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飞龙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溢出效应内生化的合技术约束生产函数模型,对跨国公司溢出效应进行检验。来自上海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上,跨国公司投资对上海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挤出效应”;而跨国公司投资对上海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作用并不显著;管理溢出效应虽然统计检验显著,但整体效应却非常微弱。
关键词:
跨国公司投资 经济发展 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前向联系是跨国公司向东道国本土企业发生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通过对珠海外商投资企业基于前向联系的技术溢出状况分析,并阐述其技术溢出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促进其技术溢出效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前向联系 技术溢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本文选择了人们关心的10个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观察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有4个因素相关程度较高,6个因素相关程度较低。文章最后还就这个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世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宏伟 崔新健
2探究跨国公司和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对于增强R&D合作,促进跨国公司向我国高校的技术溢出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在现有理论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沟通交流水平以及合作环境状况对高校科研能力获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地位差距对高校科研管理获益,以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对高校科研资源获益均产生负面影响,但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却对高校教育功能获益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章文光 梁丽红
本文认为,为了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产业关联的契机;如何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关联,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针对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产业关联不够紧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国产化率普遍较低的现状,中国企业要通过自身技术创新和聚集效应的获取,努力提高与跨国公司的产业关联度。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产业关联 技术创新 聚集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书臣
重心转移是当前日本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的新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日本跨国公司重心转移的主要特点、成功模式、转移原因,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等问题,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顾露露; 平淑娟; 王悦;
本文实证检验了1978-2015年间中国跨国公司对于OECD国家的海外投资(OFDI)是否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将东道国的技术集聚细分为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专利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出四个维度,研究了四维度的东道国技术集聚对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于OECD国家的海外投资确实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研发投入更多(包括资金和人员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更强的东道国的投资,而与东道国研发的核心产出(专利申请量)没有显著的关系。中国跨国公司的吸收能力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国跨国公司以及轻资产型的、规模适中的年轻跨国公司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