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0)
- 2023(16794)
- 2022(14052)
- 2021(12972)
- 2020(10619)
- 2019(24590)
- 2018(24368)
- 2017(45872)
- 2016(24925)
- 2015(27192)
- 2014(26990)
- 2013(26451)
- 2012(24442)
- 2011(21957)
- 2010(22319)
- 2009(20414)
- 2008(20503)
- 2007(18264)
- 2006(15967)
- 2005(14475)
- 学科
- 济(103302)
- 经济(103204)
- 业(80215)
- 管理(79313)
- 企(68403)
- 企业(68403)
- 方法(44249)
- 数学(38698)
- 数学方法(38088)
- 财(30414)
- 中国(29703)
- 农(26339)
- 业经(24558)
- 地方(23831)
- 制(23087)
- 技术(21357)
- 务(21134)
- 财务(21079)
- 财务管理(21035)
- 银(20402)
- 银行(20356)
- 企业财务(20183)
- 行(19474)
- 融(19056)
- 金融(19055)
- 学(19051)
- 贸(18536)
- 贸易(18518)
- 农业(18134)
- 易(17966)
- 机构
- 学院(347263)
- 大学(345350)
- 济(140913)
- 经济(137985)
- 管理(135428)
- 研究(117253)
- 理学(116691)
- 理学院(115425)
- 管理学(113319)
- 管理学院(112697)
- 中国(91850)
- 京(72800)
- 科学(72462)
- 财(67635)
- 农(61359)
- 所(59701)
- 中心(54452)
- 研究所(54015)
- 业大(53239)
- 财经(52920)
- 江(52672)
- 农业(48248)
- 经(48120)
- 北京(45857)
- 范(43048)
- 州(42618)
- 师范(42446)
- 院(42394)
- 经济学(42186)
- 财经大学(39475)
- 基金
- 项目(232985)
- 科学(184098)
- 基金(169296)
- 研究(165023)
- 家(149880)
- 国家(148610)
- 科学基金(127780)
- 社会(105677)
- 社会科(100502)
- 社会科学(100478)
- 省(93201)
- 基金项目(89328)
- 自然(84806)
- 自然科(83032)
- 自然科学(83013)
- 自然科学基金(81562)
- 划(78133)
- 教育(76434)
- 资助(69424)
- 编号(64608)
- 创(53199)
- 发(52999)
- 重点(52799)
- 成果(51787)
- 部(50496)
- 创新(48998)
- 课题(45850)
- 科研(44899)
- 计划(43671)
- 国家社会(43666)
- 期刊
- 济(155314)
- 经济(155314)
- 研究(100252)
- 中国(74949)
- 学报(57040)
- 农(55298)
- 财(54675)
- 管理(53962)
- 科学(52353)
- 大学(43195)
- 学学(41097)
- 融(37948)
- 金融(37948)
- 教育(37827)
- 农业(37495)
- 技术(30598)
- 业经(26580)
- 经济研究(26018)
- 财经(26015)
- 经(22232)
- 业(21403)
- 问题(19615)
- 科技(17983)
- 技术经济(17617)
- 版(16852)
- 统计(16756)
- 商业(16648)
- 策(16519)
- 贸(15655)
- 财会(15269)
共检索到525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洁 安立仁 陈关聚 张宸璐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洁 安立仁 陈关聚 张宸璐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秦剑 王迎军 崔连广
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考察关键资源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样本,识别出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两种关键驱动资源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驱动资源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驱动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绩效,而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因此,要有效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在华跨国公司应将有限的要素优先投资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构建上,注重顾客关系管理和竞争者研究,并在突破性创新实践中加强过程导向,重视信息系统和工艺流程,突出过程创新的重要...
关键词:
营销资源 技术资源 突破性创新 跨国公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剑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本文考察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华知识转移的开展,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同时促进了突破性过程创新,而吸收能力也有助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最后,本文还发现过程创新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也具有正向驱动效应。研究结果不但为在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识别和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突破性创新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突破性创新 跨国公司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冰峰 王笑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破性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知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来源,有效的知识治理对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治理能力可以通过研发需求不确定性、研发技术不确定性和研发开放度来推动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升,而知识整合能力在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机制,破解创新体制约束;强化研发团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机制,加快创新扩散速度;提升研发创新网络化机制,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游怡
本文对跨国公司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施高全球化-高开放度战略的跨国公司具有最高突破式创新绩效,同时其突破式创新绩效要高于渐进式创新绩效;而实施其他三种战略的企业的渐进式创新绩效比突破式创新绩效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蕊 吴贵生
采用多案例建构理论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手段,构建了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体系。研究发现:价值主张、关键活动、伙伴网络、收入模型和成本结构是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5个核心要素;至少一个核心要素的质变将导致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每个核心要素拥有若干细分维度,核心要素的质变意味着至少有一个该要素的细分维度发生质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明翠琴 刘凤
通过国内外文献可视化图谱和文献综述,提炼中国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研究主题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中国突破性创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突破性创新驱动模式和技术—政府双驱型特征。分析"中国情境"中突破性创新的发生机制,首次提出基于技术、市场、组织和政策互动耦合关系的中国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型,即P-TMO模型。针对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基于突破性创新理论模式的科技发展战略转向、政策设计思路和原创性突破创新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和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吴柯烨 孙建军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2)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
跨学科性 突破性创新 D指数 技术团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昊 陈柳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活动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新动向,同时,党中央在当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跨国公司行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研发 跨国公司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芬 刘强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和前因变量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构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技术许可引进、关系学习)、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而使用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SEM模型方法对外部知识源化战略、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促进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芬 刘强
引入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和前因变量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构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技术许可引进、关系学习)、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概念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而使用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SEM模型方法对外部知识源化战略、现实与潜在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促进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为外部知识源化战略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李瑞雪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明 戚海峰 李兴森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电子信息类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纵向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任务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2)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3)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负向调节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需积极增强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