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2)
2023(19536)
2022(16925)
2021(15798)
2020(13272)
2019(30991)
2018(30712)
2017(59273)
2016(32284)
2015(36510)
2014(36726)
2013(36416)
2012(33916)
2011(30633)
2010(30734)
2009(28208)
2008(28011)
2007(24979)
2006(21905)
2005(19643)
作者
(94448)
(78925)
(78240)
(74309)
(50140)
(37890)
(35813)
(30953)
(29786)
(28248)
(26653)
(26522)
(25002)
(24912)
(24378)
(24306)
(23721)
(23367)
(22622)
(22573)
(19492)
(19453)
(19184)
(18022)
(17695)
(17542)
(17459)
(17446)
(15943)
(15645)
学科
(135633)
经济(135486)
管理(93474)
(91812)
(75622)
企业(75622)
方法(61386)
数学(53455)
数学方法(52807)
中国(37046)
(36792)
(36559)
地方(30744)
业经(30070)
(28129)
(27718)
贸易(27699)
(26908)
(25625)
农业(24786)
(23249)
财务(23159)
财务管理(23103)
企业财务(21925)
(21723)
银行(21661)
理论(21178)
(20768)
金融(20764)
(20745)
机构
大学(462682)
学院(461351)
(187448)
经济(183418)
管理(181195)
研究(156266)
理学(156161)
理学院(154407)
管理学(151664)
管理学院(150841)
中国(118677)
(99341)
科学(96702)
(86853)
(79483)
(77522)
研究所(72062)
中心(71437)
业大(69282)
财经(68960)
(68807)
北京(63044)
(62723)
(61000)
农业(60683)
师范(60391)
(56718)
经济学(56498)
(55685)
财经大学(51307)
基金
项目(310037)
科学(243089)
研究(225065)
基金(224155)
(195529)
国家(193890)
科学基金(166312)
社会(140959)
社会科(133643)
社会科学(133608)
(121340)
基金项目(118789)
自然(108918)
自然科(106397)
自然科学(106369)
自然科学基金(104438)
教育(104167)
(102179)
资助(93532)
编号(91909)
成果(74587)
重点(69508)
(68745)
(68021)
(63780)
课题(63459)
科研(59667)
创新(59519)
教育部(58822)
大学(57574)
期刊
(205991)
经济(205991)
研究(135814)
中国(90329)
学报(73408)
(70398)
(67687)
科学(66905)
管理(66613)
大学(55467)
学学(52077)
教育(50977)
农业(48406)
(42823)
金融(42823)
技术(41201)
业经(34509)
财经(33529)
经济研究(32782)
(28677)
问题(27206)
(25935)
图书(24105)
技术经济(23041)
(22467)
理论(21905)
科技(21397)
统计(21394)
(21345)
商业(20953)
共检索到687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震  丛林  
本文利用29个工业细分行业2005~201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来源跨国公司的研发资本与研发人员投入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总体促进内资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港澳台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正向溢出显著,其他外资企业研发人员投入的正向溢出显著;17个行业受到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显著影响,5个行业受到了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多重影响;跨国公司研发人员投入大多表现为正向溢出,这与跨国公司研发经费投入正负向影响各半的情况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曙虹  杜德斌  肖刚  王俊松  成博阳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长松  张战仁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战略职能的转变,知识溢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研发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研究了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知识溢出存在显著相关性,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系数大于其他传统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改善我国引资结构的政策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区域的知识溢出强度,加快构建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当今跨国公司控制着90%的国际先进技术,其研发投资活动显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但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工资溢出”在我国都有所表现,但发挥作用的条件在变化,所以我国现行的鼓励政策有明显的局限性,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进行政策性调整,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充分利用“溢出效应”,防止“挤出效应”,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长,加快我国知识性经济的步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跨国公司R&D投资能否帮助中国内资部门提升产出的技术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的命题。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跨国公司R&D投资对中国省区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基于SFA方法的检验结果显示:跨国公司R&D投资对中国省区技术效率提升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跨国公司R&D投资的溢出效应明显呈现出地区差异性的特点;竞争效应是导致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而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其关键原因在于本地相对滞后的技术吸收能力制约了跨国公司R&D投资溢出效应的发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张超  吕若思  
本文基于2000年、2002年、2004年的全国民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创造与流转的视角,实证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渠道。OLS回归和Treatment Effect非参数估计结果稳健地表明,民营企业主的跨国公司工作经历对其所创立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证实了跨国公司在华存在通过人力资本创造与流转机制的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显示,制度环境对有效收获人力资本溢出有重要影响。关于人力资本视角下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民营企业主的跨国公司工作经历有助于提高其国际视野和企业海外销售比例,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所助益。同时,有外企经历的民营企业主更注重知识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作者以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跨国公司R&D经费占各省研发经费比重、项目所占比重以及人员所占比重度量其在华的研发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分析,考虑进溢出的滞后情况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是否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以经费度量的溢出小于以项目度量的溢出,而以项目度量的溢出又小于以人员度量的溢出,由此得出与跨国公司研发要素的交融程度越高,这种溢出就越大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启俊  朱彤  
根据Markusen and Venables(1999)的分析,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之间除了"技术溢出效应"外,还可以通过"利润溢出效应"(Pecuniary Spillover)促进东道国企业发展。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行业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进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的行业中,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都存在正向"利润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湛柏明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俞毅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利用外资量的增加以及绩效的提高,我国已逐步把吸引外资的重点放在先进技术的引进上,以更好地缓解国内企业R&D能力的不足、加速我国企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国产业以及总体经济结构的技术档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张培智  
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新的明显转变;加入WTO后,在华跨国公司的投资水平虽具有明显提高,但存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典型特征,并认为跨国公司倾向于只向子公司转让技术,本地企业过度依赖与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外资企业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FDI的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外资企业形成的垄断抑制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形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引资政策和方向,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吸纳能力,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跨国公司人才和重视建立共同研发中心等五项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璨  
纵观1986年以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动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将产生加快对我国技术输出、增加在我国R&D机构的建立与投资、优化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示范和模仿更加显著、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等正面的影响,也将产生直接引进技术减少、引发技术安全与技术依赖、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加剧人才流失等负面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澜  沈群红  王书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本芝  赵世伟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作了概述,研究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途径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在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祖强  梁俊伟  
FDI 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MNCs)在东道国实施FDI 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MNCs 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本文从行业角度对1997—2002年连续六年国内十五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Time Series Data)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得出结论:第一,FDI 对于中国行业整体的技术溢出指数为+ 0.0227,即FDI 占行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增加1%,行业整体的增加值就会提高0.0227%。第二,制造业等七个行业的技术溢出指数为正,说明外商投资对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