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9)
2023(1840)
2022(1600)
2021(1523)
2020(1313)
2019(3112)
2018(2990)
2017(6022)
2016(3404)
2015(3881)
2014(3684)
2013(3787)
2012(3404)
2011(2901)
2010(2992)
2009(2792)
2008(3006)
2007(2957)
2006(2587)
2005(2369)
作者
(9132)
(7746)
(7746)
(7093)
(4779)
(3574)
(3511)
(2914)
(2864)
(2782)
(2594)
(2506)
(2456)
(2420)
(2376)
(2351)
(2334)
(2307)
(2266)
(2248)
(1946)
(1852)
(1845)
(1723)
(1713)
(1707)
(1689)
(1654)
(1580)
(1479)
学科
(18468)
企业(18468)
(18408)
管理(16876)
(12382)
经济(12362)
(10272)
(9240)
财务(9240)
财务管理(9229)
企业财务(8978)
方法(7113)
数学(6185)
数学方法(6165)
公司(5340)
(4618)
(3677)
体制(3498)
业经(3146)
技术(2497)
(2401)
(2356)
贸易(2354)
(2333)
(2255)
经营(2231)
组织(2166)
中国(2142)
(1949)
技术管理(1890)
机构
大学(46761)
学院(46670)
管理(20320)
(18707)
经济(18313)
理学(17444)
理学院(17331)
管理学(17212)
管理学院(17135)
研究(12668)
(11770)
中国(11080)
(9272)
财经(9090)
(8311)
财经大学(6927)
(6804)
商学(6785)
商学院(6755)
科学(6384)
(6273)
公司(6028)
北京(5959)
中心(5939)
(5644)
业大(5512)
会计(5489)
(5482)
研究所(5350)
经济学(5110)
基金
项目(27939)
科学(21998)
基金(20975)
研究(20103)
(18123)
国家(17988)
科学基金(15914)
社会(12821)
社会科(12272)
社会科学(12269)
基金项目(11356)
自然(10991)
自然科(10743)
自然科学(10736)
自然科学基金(10561)
(10052)
教育(9513)
资助(8903)
(8870)
编号(8008)
(6875)
成果(6719)
重点(6232)
教育部(6084)
人文(5991)
(5893)
(5795)
(5794)
项目编号(5603)
科研(5599)
期刊
(21440)
经济(21440)
研究(13678)
(12534)
中国(8738)
管理(8660)
学报(6297)
(5478)
金融(5478)
科学(5437)
财会(5052)
财经(4911)
大学(4905)
会计(4846)
学学(4755)
(4724)
(4081)
通讯(3508)
会通(3507)
经济研究(3449)
技术(3269)
国际(3239)
农业(3130)
教育(3075)
(3069)
业经(2969)
问题(2557)
(2345)
现代(2341)
经济管理(2321)
共检索到7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水春  
本文简要分析了跨国公司R&D人才本土化战略的目的途径和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俭  
跨国公司经营全球性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的形成。转移价格策略使整个公司的长期利益极大化,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却对东道国的经济利益有着严重的损害,本文将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转移价格现状和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邵健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转移价格的现状影响与对策邵健︵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最常用的一种财务手段,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易价格。这种价格既不是由成本决定的,也不是由供求关系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健  
一、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转移价格的现状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转移价格的主要表现为:在“三资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外方高报其投入的实物资产与技术、商标、销售渠道控制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三资企业”运营后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外商利用对“三资企业”的控制权(在合资企业中,这种控制权不一定是通过多数股权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技术控制权、购销渠道控制权等获得的。),提高在华子公司向国外关联企业购入原材料、半成品、技术、劳务等的价格,而压低其出口产品的价格,通过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实现整体利润最大的战略意图。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统计资料了解到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转移价格的现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铁路  周宏燕  
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将其研发中心迁至中国。通过客观分析跨国公司R&D本土化的现状和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 莉  谢 皓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对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本文欲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现状、动机及对中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番探讨,从中探索出我国对此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及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本芝  吴凤平  
在华外国直接投资正经历着结构快速升级的过程,从制造业转移向研发机构和地区运营总部扩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机构,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加拿大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群阳  倪春平  朱剑光  
目前,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首选国家,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日益突显。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数据为样本,选取17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区域创新环境因子(软环境、硬环境),市场因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两项跨国公司R&D空间选择的影响因子。通过计算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因子和市场因子,并加权求和得出影响能力指数,进而运用MapInfo软件绘制中国各省域在经济地理意义上的跨国公司R&D场源和圈层空间结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闫化海  陈金贤  
跨国公司作为当前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从1992年起,大规模向我国投资,至今,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跨国公司已成为主要的对华投资者。其在华投资重点正由制造向研究开发、培训、分销等知识型服务领域延伸,其中大量的R&D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樊增强  
随着科技的全球化,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R&D)也实行全球化战略。在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发生转变。为提高中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垒  
伴随着R&D全球化,跨国公司海外R&D的空间布局问题成了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外资在华R&D的空间特征,并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实证考察其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我国外资R&D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区域,且高度聚集在大型中心城市,区域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区位变量未能很好地反映外资在华R&D的空间格局,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溢出、市场规模、外资区域生产水平以及区域历史外商R&D投资等集聚变量是导致外资R&D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洁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继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跨国公司的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后,目前作为跨国公司创新源泉的研发部门也纷纷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文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给我国带来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研发实力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仁开  杜德斌  
在R&D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首先目标。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机构具有较高的本地化水平,投资行业和地区分布高度集中,投资动机明确、投资方式灵活多样。跨国公司的R&D投资具有空间集聚、知识学习、技术溢出、管理示范、区域经济、区域形象、区域创新和城市结构优化等八大效应。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既有有利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和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主动积极地应对跨国公司的R&D投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引进,合理引导;转变机制,优化环境;抓住机遇,大胆走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葛和平  李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经历了从早期阶段的合作R&D,向发展阶段独资R&D的转变。文章以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为视角,构建了跨国公司在华R&D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进行阐释。模型表明,早期阶段,基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R&D合作决定了双方R&D合作稳定的框架。发展阶段,中国对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因素,导致跨国公司谈判能力的增强、关键技术控制的加强以及超额收益的追逐,进而引起跨国公司在华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独资R&D机构。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