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7)
2023(13037)
2022(10679)
2021(9661)
2020(7969)
2019(17629)
2018(17333)
2017(33146)
2016(17662)
2015(19756)
2014(19214)
2013(19218)
2012(17705)
2011(15765)
2010(16305)
2009(15277)
2008(15626)
2007(14497)
2006(13154)
2005(12359)
作者
(50054)
(41869)
(41779)
(38804)
(26827)
(19728)
(18666)
(16007)
(15721)
(15193)
(14165)
(13935)
(13640)
(13306)
(12920)
(12611)
(12442)
(12154)
(11988)
(11969)
(10402)
(10320)
(10141)
(9657)
(9540)
(9430)
(9232)
(9103)
(8315)
(8243)
学科
(92009)
(86250)
企业(86250)
(85445)
经济(85357)
管理(74289)
业经(31568)
方法(30520)
(30477)
(25501)
(24810)
财务(24788)
财务管理(24762)
中国(23864)
技术(23837)
企业财务(23671)
数学(21680)
数学方法(21565)
地方(20625)
农业(18896)
(18411)
(16023)
理论(15628)
(15539)
(15163)
技术管理(14767)
(14518)
(13901)
贸易(13882)
(13440)
机构
学院(258625)
大学(249464)
(112276)
经济(110210)
管理(106656)
理学(90062)
理学院(89223)
管理学(88340)
管理学院(87828)
研究(83051)
中国(67932)
(53999)
(53125)
科学(46097)
(42075)
财经(41517)
(41179)
(38723)
中心(37930)
(37550)
研究所(36183)
北京(34115)
(33631)
业大(32715)
经济学(32373)
商学(31604)
商学院(31325)
(30475)
财经大学(30267)
师范(30198)
基金
项目(158151)
科学(127454)
研究(122165)
基金(113834)
(96530)
国家(95554)
科学基金(85068)
社会(79530)
社会科(75622)
社会科学(75609)
(65088)
基金项目(60220)
教育(54775)
自然(52365)
(51838)
自然科(51241)
自然科学(51233)
自然科学基金(50425)
编号(49340)
资助(44892)
(40115)
(39608)
成果(38968)
(37801)
创新(36391)
重点(35200)
(34565)
课题(34368)
发展(32901)
国家社会(32496)
期刊
(138070)
经济(138070)
研究(80696)
中国(58601)
管理(49338)
(47749)
(37517)
科学(32379)
学报(29928)
教育(28580)
(28391)
金融(28391)
技术(28106)
农业(25960)
业经(25656)
大学(24356)
学学(22977)
财经(21518)
经济研究(21318)
(18668)
技术经济(17172)
问题(16972)
(16778)
财会(14698)
科技(14122)
现代(14049)
商业(13987)
(13871)
会计(13615)
世界(13263)
共检索到414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润宇  邹雪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殿春  
本文建立了一个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创新博弈模型。文章立足于二者在产品市场上的寡占竞争 ,推演并比较双方 R&D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的战略 ,对未来的竞争格局做了理论上的预测。结果表明 :跨国公司往往比国内生产厂商进行更多的 R&D活动 ;跨国公司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生产成本节约或产品性能改良幅度也较小的技术创新项目 ,在可能成为新一代产品核心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上 ,东道国企业比跨国公司的创新动机更强。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平均速度慢于对方。在构成厂商技术创新主体的普通技术竞争中 ,东道国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荣辉   汪宝国  
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围绕特定目的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操作技能,及其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的创新以及由此所诱发的技术水平的进步是企业、部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邓小平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西方学者道尔曼((A·Dollman)也认为“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技术是经济增长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英  王君美  
在下游企业顺序进入市场条件下,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于上游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上游企业的创新投入既取决于其国有股的比重又取决于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以及市场势力。具体而言,如果上游企业是一个私营企业,那么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不影响其研发投入。相反,倘若上游企业是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那么只有当下游企业均为国外企业时,其研发投入不足,在其他情况下,上游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同。假如上游企业是一个部分国有企业,那么下游跨国公司的市场势力越大,其研发动力越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玲珠  路耀兵  
跨国公司做为当代最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公司联盟做为最适应这种趋势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将对今后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自新  
我国加入WTO后 ,一些跨国公司加快与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合作。本文以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为视角 ,对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 ,借跨国公司之力提升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钧  
供应链关系中,作为制造商的跨国公司与作为供应商的东道国本土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创新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本质与微观基础就是双方的知识转移互动。互动模式有单向传递、双向输出和联合创新三种,而知识传授方特性、知识接收方特性、知识特性和关系特性都会影响互动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文  
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使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本地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本地企业在“干中学”、“出口中学”过程中,吸纳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能力提升。我国企业要积极承接跨国公司外包业务,通过广泛的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那军  
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既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也深化了各国间的国际分工。本文试图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特性进行一个探讨,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总的来说,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比较强,在国际流动中呈现出多维复合特性和分散集聚特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匡跃平  罗定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江涛  
在国际分工协作日益紧密,再生产过程的国际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的今天,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并已作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影响和干预着世界经济的进程及各国的经济生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纪生  孙文祥  
本文通过对 1960年代以来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学术文献的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因是对技术转移理解标准不一,缺乏基于技术转移实现过程的深入分析。本文以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指向,提出技术转移实现的不同层次划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提出研究该问题的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文光  陈丹  贾妙元  
本文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相结合,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行为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之间的互动发展现状,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区域知识创新的互动双方需求非对称、互动双方获知不平等等特点,提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突破口,从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层面提出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提高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大楷  杨杰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和跨国公司占世界GDP的份额不断上升,双方均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未来,中国仍将是跨国公司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但双方战略合作需求点、趋势和模式已有了新的重大变化。对此,必须因势利导调整制定相关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