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0)
2023(15414)
2022(13431)
2021(12526)
2020(10660)
2019(24428)
2018(24440)
2017(47752)
2016(25879)
2015(29314)
2014(29305)
2013(29236)
2012(27018)
2011(24509)
2010(24656)
2009(22799)
2008(22627)
2007(20356)
2006(18312)
2005(16615)
作者
(77540)
(64225)
(64035)
(60708)
(41043)
(30814)
(28963)
(24960)
(24281)
(23221)
(21771)
(21724)
(20571)
(20505)
(20066)
(19837)
(19223)
(19211)
(18585)
(18579)
(15988)
(15951)
(15608)
(14725)
(14425)
(14393)
(14339)
(14230)
(12984)
(12648)
学科
(102359)
经济(102204)
管理(84038)
(81081)
(68517)
企业(68517)
方法(47050)
数学(40454)
数学方法(40039)
(32620)
中国(28575)
(27698)
(25535)
业经(23447)
(22159)
(20796)
财务(20720)
财务管理(20679)
技术(20310)
企业财务(19695)
(19663)
贸易(19652)
(19164)
农业(18449)
地方(18061)
(17848)
银行(17784)
(17571)
理论(16943)
(16902)
机构
大学(382787)
学院(378548)
(152251)
管理(148916)
经济(148873)
理学(128323)
研究(127375)
理学院(126926)
管理学(124874)
管理学院(124198)
中国(95578)
(82198)
科学(77761)
(75119)
(64919)
(61438)
财经(59230)
研究所(58561)
中心(56682)
业大(56499)
(55894)
(53752)
北京(52362)
农业(48403)
(47912)
师范(47372)
(46050)
经济学(46030)
(44868)
财经大学(44248)
基金
项目(251862)
科学(197535)
研究(183339)
基金(183204)
(160301)
国家(159015)
科学基金(135869)
社会(115025)
社会科(109035)
社会科学(109007)
(97414)
基金项目(97123)
自然(88985)
自然科(86847)
自然科学(86824)
自然科学基金(85293)
教育(84186)
(82476)
资助(75718)
编号(74379)
成果(61289)
重点(56528)
(56402)
(52892)
(52693)
课题(51207)
创新(49223)
教育部(48293)
科研(48191)
(48085)
期刊
(169649)
经济(169649)
研究(115811)
中国(73581)
学报(61598)
(58551)
管理(57441)
科学(55950)
(55517)
大学(46710)
学学(43974)
教育(41003)
农业(38232)
(34690)
金融(34690)
技术(33371)
财经(29732)
经济研究(27059)
业经(27005)
(25347)
问题(22231)
(19600)
技术经济(19247)
理论(19140)
图书(18721)
科技(18708)
(18186)
现代(17340)
(17314)
实践(17297)
共检索到564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志新  万淑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倪晓觎  
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整体上,技术差距的缩小、市场需求的提高促进了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并进一步发现技术差距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只体现在技术差距较小的行业,在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跨国公司更注重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永峰  葛俊龙  
当今跨国公司控制着90%的国际先进技术,其研发投资活动显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但对东道国技术进步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环杭州湾要成长为一个较稳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向技术性制造基地转变。环杭州湾自身研发能力有限,但区位优势突出,所以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先  冯畅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这势必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方式。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方式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方式的变化趋势,并针对这一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隋俊  毕克新  杨朝均  刘刚  
内化跨国公司转移技术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基础储备,已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在考虑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和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的作用下,构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而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和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相比而言,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再次为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玉华  蒋瑛  
跨国公司利用技术竞争优势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技术优势通过模仿、竞争、价值链联系、人力资源流动和技术战略联盟等途径发生了转移。为了保持技术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采取技术锁定、独资化和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对技术优势转移实施控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际间技术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市场、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的逐步深化,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也更加密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迈入全球化的进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勤  陈柳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近1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转移战略变化的原因。本文沿着Jian-YeWang和Blomstr觟m(1992)模型的思路,拓展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决定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的水平和速度理论分析。结论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程度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相关,而技术外溢的程度、东道国接受技术转移的能力熏以及运用技术资源的相对成本都会对技术差距形成一定的影响。并用中国的实际案例和有关数据直接或间接验证了这一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张培智  
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新的明显转变;加入WTO后,在华跨国公司的投资水平虽具有明显提高,但存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典型特征,并认为跨国公司倾向于只向子公司转让技术,本地企业过度依赖与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外资企业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FDI的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外资企业形成的垄断抑制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形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引资政策和方向,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吸纳能力,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跨国公司人才和重视建立共同研发中心等五项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隋俊  
科学系统地评价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合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提升绿色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以及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5-2011年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为样本,运用RAGA-PPE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评价;在利用雷达图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行业差异及成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妍  董微微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跨国企业集团应运而生,集团内部交易的转移定价问题突显。本文从现阶段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入手,建立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集团目标的转移定价指标模型。并针对我国跨国企业集团现状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董宁  郑玉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岩岩  蔺楠  赵筱媛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未引起我国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转移具有封闭性,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没有产生直接、稳定的作用。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控制的加强,使得跨国公司带来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根本没有转移到中国企业的途径和渠道。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归属。本文认为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行业发展战略需要明确,我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需要明确,并且我国扶植关键领域发展的力度应该加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大鹏  
转移定价是我国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谋求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制定转移定价的过程中,我国跨国公司的决策层往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的调整各个公司间的利润水平,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规避风险,从而实现整个公司集团的利润最大化。本文系统介绍了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种类、方法以及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动因和具体问题,并对我国跨国公司合理运用转移定价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