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8)
- 2023(11018)
- 2022(9263)
- 2021(8655)
- 2020(6901)
- 2019(16152)
- 2018(15597)
- 2017(29567)
- 2016(15638)
- 2015(17916)
- 2014(17436)
- 2013(17585)
- 2012(16744)
- 2011(15472)
- 2010(15645)
- 2009(14429)
- 2008(14457)
- 2007(12822)
- 2006(11814)
- 2005(11196)
- 学科
- 济(78366)
- 经济(78286)
- 业(47495)
- 管理(44083)
- 企(38586)
- 企业(38586)
- 方法(28860)
- 中国(27136)
- 数学(25155)
- 数学方法(25049)
- 财(20737)
- 贸(20599)
- 贸易(20580)
- 地方(20169)
- 易(20131)
- 农(20113)
- 业经(17270)
- 制(15422)
- 农业(13619)
- 出(13488)
- 银(13237)
- 银行(13225)
- 融(13213)
- 金融(13213)
- 行(12931)
- 发(12495)
- 务(12052)
- 财务(12035)
- 财务管理(12004)
- 学(11840)
- 机构
- 大学(230025)
- 学院(228560)
- 济(109146)
- 经济(107399)
- 研究(87514)
- 管理(85830)
- 理学(72468)
- 理学院(71629)
- 管理学(70891)
- 管理学院(70452)
- 中国(69460)
- 京(50407)
- 财(50362)
- 科学(47805)
- 所(43936)
- 研究所(39320)
- 财经(39257)
- 中心(38069)
- 经(35995)
- 经济学(35340)
- 江(34010)
- 农(33565)
- 北京(33198)
- 经济学院(31854)
- 院(31350)
- 范(30408)
- 师范(30152)
- 财经大学(29330)
- 业大(27417)
- 州(26976)
- 基金
- 项目(144242)
- 科学(115517)
- 研究(108846)
- 基金(107431)
- 家(93672)
- 国家(92537)
- 科学基金(78935)
- 社会(73348)
- 社会科(69862)
- 社会科学(69851)
- 基金项目(55243)
- 省(52532)
- 教育(48399)
- 自然(47220)
- 自然科(46130)
- 自然科学(46118)
- 自然科学基金(45357)
- 划(45059)
- 资助(44649)
- 编号(41849)
- 发(36692)
- 成果(35071)
- 部(33912)
- 重点(32849)
- 国家社会(31924)
- 发展(30591)
- 中国(30266)
- 展(30099)
- 创(29913)
- 教育部(29683)
- 期刊
- 济(125972)
- 经济(125972)
- 研究(78121)
- 中国(51354)
- 财(38803)
- 管理(35297)
- 农(31918)
- 科学(31599)
- 学报(31292)
- 融(26384)
- 金融(26384)
- 大学(24789)
- 教育(23627)
- 学学(23064)
- 农业(22325)
- 经济研究(21948)
- 财经(20480)
- 业经(19460)
- 技术(18328)
- 贸(18115)
- 经(17806)
- 问题(17110)
- 国际(16699)
- 世界(15378)
- 业(13470)
- 技术经济(11648)
- 经济管理(10407)
- 现代(10324)
- 商业(10309)
- 经济问题(10242)
共检索到37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詹晓宁 葛顺奇
本文首先从出口产品构成、参与世界贸易品的技术含量以及各国在不同技术含量产品中出口增长的变化方面,对全球的出口竞争力格局进行了分析。中国成为出口竞争力的“赢家”。不同国家出口竞争力的强弱,与跨国公司的作用密不可分。文章第二部分论述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中国吸引的外资及其对中国产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朴英姬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舞台上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然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权力却被严重地削弱。为了制衡跨国公司的市场权力,需要赋予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以新的使命,即实现在追求财富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由于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有的特殊性及双方的复杂利益关系,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独特属性。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社会责任还应有区别于在发达国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关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邹木兰 冯益谦
本文从弥补资金不足与谋取高额利润、吸收先进技术与妨碍民族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与扩大国内收入差距,以及促进外贸发展与损害经济利益四个方面的关系,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认为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正反作用同在,收益与风险并存。因此,应辩证地具体分析跨国公司的双重影响,以便控制有道,运用得当,趋利避害,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世界发展中国家20家最大跨国公司“S”表示该公司在1993年评上世界最大500家服务性公司。“·”表示该公司在1993年没有评上世界最大500家工业性公司或者最大500家服务性公司。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幸福》杂志1995年8月7日第15期提供的“19...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阎建东
一、引论 1960年,海默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将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此开创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的理论研究。鉴于50、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最初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以美国的巨型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出现了海默和京德尔伯格先后提出的“寡占优势论”和”垄断优势论”;维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论”;凯夫斯的“产品差别能力说”等等。进入70年代,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针对日本不断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别于美国式的投资,提出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内部化理论”,代表人物有英国里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南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将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不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令人瞩目,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其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新近发表的《’98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至1997...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琼华
刍议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责任翁琼华在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过程中,跨国公司可有偿获取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包括熟练工人、消费市场、商业伙伴及各种商业机会等。但是,它更有义务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道德建设等。1.环境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磊 刘怡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詹政
以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为现实背景,建立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了当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时,发展中国家出口补贴、技术研发补贴等贸易激励政策的选择及其对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文章认为,出口补贴能够提高本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最优出口补贴率随着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增加而增加;当政府对国内垄断厂商研发进行补贴时,国内垄断厂商的最优研发投入、最优产量以及最大化利润等变量都随着政府研发补贴率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关键词:
碳关税 出口补贴 国际竞争力 伯特兰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赵有广
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角度,考察了技术研发、环境管制等因素对能源技术出口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严格环境管制对发达国家能源技术出口有正向作用,但在发展中国家,宽松管制水平反而成为其贸易比较优势。第二,虽然技术研发对发展中国家能源技术出口有更强促进作用,但发达国家在技术发明和创新阶段仍然更具优势。第三,由于更多地受到出口导向影响,发展中国家能源技术出口对进口国环境管制水平的依赖程度更高。结论说明,发达国家兼顾环境友好型产品出口和经济运行的竞争策略更具综合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凭借宽松环境管制获取贸易优势的竞争模式是次优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罗汉
文章梳理了进半个世纪以来两类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和观点,重点梳理和对比归纳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学者对新跨国公司的研究思路、基本视角和主要结论。并对下一步对于新跨国公司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罗汉
文章梳理了进半个世纪以来两类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和观点,重点梳理和对比归纳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学者对新跨国公司的研究思路、基本视角和主要结论。并对下一步对于新跨国公司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平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外国直接投资(FD I)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投资、生产、运输和贸易的全球合作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权力也得到了急速扩展,这使得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国家,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削弱。在此背景下,反全球化运动向以强调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为政策主张的“华胜顿共识”提出了挑战。文章认为,以美国模式为核心的“华胜顿共识”存在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必须超越“华胜顿共识”,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 外国直接投资 华胜顿共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