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8)
- 2023(14403)
- 2022(11591)
- 2021(10599)
- 2020(8626)
- 2019(19431)
- 2018(19122)
- 2017(36419)
- 2016(19464)
- 2015(22149)
- 2014(21949)
- 2013(21764)
- 2012(20175)
- 2011(18312)
- 2010(18639)
- 2009(17356)
- 2008(17449)
- 2007(15677)
- 2006(14215)
- 2005(13636)
- 学科
- 济(98395)
- 经济(98283)
- 业(81846)
- 企(73909)
- 企业(73909)
- 管理(67883)
- 方法(34922)
- 业经(32051)
- 中国(31026)
- 农(29085)
- 财(27464)
- 数学(26056)
- 数学方法(25944)
- 地方(22523)
- 农业(20759)
- 贸(20453)
- 贸易(20435)
- 易(19929)
- 制(19404)
- 务(19290)
- 财务(19264)
- 财务管理(19244)
- 技术(18991)
- 企业财务(18196)
- 和(16975)
- 策(16696)
- 融(16418)
- 金融(16418)
- 银(15982)
- 银行(15969)
- 机构
- 学院(286539)
- 大学(280986)
- 济(133106)
- 经济(130939)
- 管理(110599)
- 研究(102018)
- 理学(93039)
- 理学院(92061)
- 管理学(91122)
- 管理学院(90556)
- 中国(83092)
- 财(61115)
- 京(60879)
- 科学(55886)
- 所(51114)
- 财经(47519)
- 研究所(45619)
- 中心(45115)
- 农(44580)
- 江(44338)
- 经(43241)
- 经济学(41465)
- 北京(39521)
- 经济学院(37367)
- 院(36415)
- 业大(35818)
- 范(35728)
- 师范(35430)
- 州(35391)
- 财经大学(34877)
- 基金
- 项目(177029)
- 科学(142228)
- 研究(135591)
- 基金(129950)
- 家(111335)
- 国家(110297)
- 科学基金(95908)
- 社会(90278)
- 社会科(85762)
- 社会科学(85744)
- 省(68117)
- 基金项目(67456)
- 教育(60354)
- 自然(57489)
- 划(56395)
- 自然科(56210)
- 自然科学(56199)
- 自然科学基金(55286)
- 编号(53998)
- 资助(52509)
- 发(44106)
- 成果(43782)
- 部(40053)
- 重点(39858)
- 创(39789)
- 国家社会(38457)
- 业(38455)
- 课题(37741)
- 发展(36926)
- 创新(36418)
- 期刊
- 济(159641)
- 经济(159641)
- 研究(94068)
- 中国(62780)
- 财(49041)
- 管理(48325)
- 农(43406)
- 科学(38128)
- 学报(35818)
- 融(33219)
- 金融(33219)
- 农业(30073)
- 教育(29384)
- 大学(28729)
- 业经(27112)
- 学学(26967)
- 技术(26894)
- 经济研究(26365)
- 财经(24581)
- 经(21499)
- 问题(21136)
- 贸(20094)
- 国际(19576)
- 业(18902)
- 世界(18290)
- 技术经济(16854)
- 现代(14704)
- 商业(14265)
- 经济管理(13641)
- 经济问题(12970)
共检索到46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波 蔡淑琴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然后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例,对其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阶段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国际化 市场进入模式 市场扩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物流国际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 ,本文论述了当今物流国际化的总体概况 ,分析了推动物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并为我国跨国企业发展国际化物流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物流国际化 供应链 综合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红平 王元地 陈劲 金珺
根据创新国际化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把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国际化活动的模式划分为传统型、追赶型、现代型和扩张型四类,基于此,分别概括了这四类创新国际化模式的动机。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创新国际化 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轻宇
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欣悦 孙飞 汤勇力
以中国ICT行业的领先企业——华为为研究对象,利用WIPO公布的华为PCT专利申请数据中专利权人和发明人的地址信息,基于不同地址反映的研发合作关系构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2002—2013年华为各研发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结果显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网络联系不断增多,且逐渐形成了以深圳、美国的研发单元为中心的"核心-半边缘"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康
中共十四大会议提出,在完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时,不仅要在国内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而且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党中央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第一,跨国经营有助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更快地实行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桂华
一、企业跨国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潮流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能够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都属于过剩资本型国家.一提跨国公司,就认为是垄断的必然产物,好象只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建立和发展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就是各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公司办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利用国外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它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冲破国界,促进生产向高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姚新超
国际专利不仅是跨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打击竞争对手和防御侵权指控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充分运用国际专利制度,实施国际专利策略,防御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不断提高际竞争优势。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两国的产品互补性较大,中国跨国企业应主动运用美国的专利制度,跨国申请美国专利,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并不断巩固和扩大美国市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洪菡珑
初始国际化阶段跨国企业集团排除规则作为低税支付规则的排除规则,使处于成长期的跨国企业集团本应根据低税支付规则计算的补足税总额减至零,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给予这些跨国企业集团一定程度的保护。本文对该排除规则的适用前提、适用条件、使用期限和例外规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对其设计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将该排除规则落实到国内法,不仅要考虑规则本身,还需要将其置于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之中以整体性思维加以考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尹忠明
今年以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已被提到内陆大省四川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跨国企业对四川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引进输出并举的双向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贤淑
韩国跨国企业由于受历史、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特殊条件的制约,使韩国跨国企业有其自己的特点。第一,私人资本输出增长迅速,垄断财团在海外投资中居遥遥领先地位。它们几乎囊括了所有制造业、矿产业和贸易业上的大型投资项目。第二,投资项目多而投资规模小。但这有利于对其他国家的渗透,资金回收快,也受到东南亚各国的欢迎。第三,投资地区以亚洲为基地,逐步实现“多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抓住机遇 走向世界——论发展我国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母国创新网络对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影响——高管国际化背景与企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
浅析中国跨国企业对人权发展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例
国际化双元效应有利于提升中国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吗——东道国管制制度调节视角的研究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选择:针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模型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
从企业集群到跨国企业战略联盟——“珠江流域经济区”国际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
跨国企业兼并的动因
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跨国企业在收益确定上的国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