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5)
- 2023(4693)
- 2022(3784)
- 2021(3268)
- 2020(2672)
- 2019(5928)
- 2018(5683)
- 2017(10826)
- 2016(5471)
- 2015(6171)
- 2014(6044)
- 2013(6092)
- 2012(6003)
- 2011(5874)
- 2010(6029)
- 2009(5818)
- 2008(5508)
- 2007(4985)
- 2006(4876)
- 2005(4695)
- 学科
- 济(51744)
- 经济(51717)
- 管理(16282)
- 地方(14488)
- 方法(13259)
- 业(11938)
- 数学(11706)
- 数学方法(11673)
- 地方经济(11579)
- 企(10025)
- 企业(10025)
- 中国(9216)
- 学(8374)
- 业经(7940)
- 经济学(6319)
- 农(5826)
- 环境(5811)
- 融(5782)
- 金融(5782)
- 制(5777)
- 财(5480)
- 体(5423)
- 贸(5076)
- 贸易(5073)
- 产业(4952)
- 和(4942)
- 发(4889)
- 易(4829)
- 银(4760)
- 银行(4753)
- 机构
- 大学(92080)
- 学院(91615)
- 济(52480)
- 经济(51661)
- 研究(36169)
- 管理(32310)
- 理学(27400)
- 理学院(27062)
- 中国(27034)
- 管理学(26747)
- 管理学院(26567)
- 财(21166)
- 科学(19008)
- 京(18600)
- 所(18213)
- 经济学(18190)
- 财经(16902)
- 研究所(16292)
- 经济学院(16010)
- 经(15290)
- 中心(15113)
- 江(13567)
- 院(12514)
- 财经大学(12408)
- 北京(12010)
- 农(11336)
- 范(11331)
- 科学院(11303)
- 师范(11272)
- 社会(10630)
- 基金
- 项目(55011)
- 科学(44080)
- 基金(41436)
- 研究(40073)
- 家(35806)
- 国家(35549)
- 科学基金(30539)
- 社会(29028)
- 社会科(27606)
- 社会科学(27599)
- 基金项目(21139)
- 省(20361)
- 自然(17824)
- 自然科(17415)
- 自然科学(17412)
- 教育(17357)
- 资助(17205)
- 自然科学基金(17119)
- 划(16736)
- 编号(14253)
- 发(13309)
- 国家社会(12938)
- 济(12911)
- 经济(12807)
- 重点(12442)
- 部(12373)
- 成果(11463)
- 发展(11327)
- 展(11203)
- 教育部(11077)
共检索到15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编者按:2021年年初以来,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全球经济逐步呈现复苏趋势,经济增长逐渐回暖,但分化比较明显。然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无常、世界地缘政治复杂多变、通胀上下波动频繁等因素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喜人,但也面临不稳定和不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
周期调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子英 王倩
本文利用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1998~2012年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和增值税实际税率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存在由顺周期向逆周期转变的趋势,并且这一逆周期效应具有长期稳定性。增值税实际税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一方面原因在于增值税本身的税制特征,经济上行时下游产业的相对价格指数上升,税基扩大导致实际税率下降;经济下行时上游产业的相对价格指数上升,税基缩小导致实际税率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时扩张性财政支出产生的融资压力可能也是增值税实际税率具有顺周期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未来逆周期调节税收政策的重点工作应放在增值税上。
关键词:
逆周期调节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实际税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成安 金康弘
2020年以前,中西方宏观经济政策调节都经历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主张的交替过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主张并没有共存过,主要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而在2020年后的中国,供给与需求均被关注、强调。二者之间除了具有对立性,在社会背景、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具有一致性,双方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供需双侧发力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同时调节,使供需双侧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双循环体系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新民 陆亚晨
本文首先构建了测度金融周期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动态因子模型计算金融周期综合指标,之后将其与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接着,使用TVP-VAR模型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效应的时变特征。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1.在金融周期的高涨和衰退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在金融周期相对平稳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较低。2.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经济周期,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指示灯。3.金融周期的波动对宏观经济周期以及物价变动都产生了显著的时变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进
目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争论很多,而且分析一般都基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前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这必然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首先要明确历次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期。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线形趋势法、H-P滤波法、Band-Pass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52—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了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后的统计数据,分别估计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相互验证,笔者估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进一步分析历次宏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尚玉皇 郑挺国
揭示宏观经济与利率期限结构的混频作用机制有助于及时预判宏观经济形势,也是优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融合中国独特的同比数据信息属性,提出一种包含日度信息的混频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即D-MF-NS模型。该模型引入累积器变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维度灾”问题。结果表明,首先,与基准模型相比,即使包含新冠疫情期间的样本信息,日度混频模型对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依然占优。其次,通货膨胀率对高频利率期限结构水平因子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水平因子预测方差在长短时间跨度中都有较大贡献,宏观经济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和操作均需要关注预期通胀机制。再次,日度高频斜率因子对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时间跨度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都是经济周期的稳定驱动因素。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的调控都需要重视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的作用机制。最后,我国货币政策在防通胀和促增长方面的跨周期调控效果明显好于逆周期调控效果。本文从数据频率的视角阐述利率期限结构的作用机制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书辰
山东经济学院科研处处长崔友平教授等人的专著《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崔友平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翟志成
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补充的经典周期理论体系 ;中国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如果政府举措得宜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高涨是合乎经济规律的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周期起源 宏观经济 不景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伍戈
在探讨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指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际传导 经济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茂初
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茂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总供给、资本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主要由宏观经济总供给决定方程、总需求决定方程两个基本假设构成。再根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张文朗
2016年经济周期出现"类滞胀"苗头,经济增速延续2012年以来的下行趋势,通胀却开始在波动中上行。"类滞胀"是金融周期接近顶部的阶段性现象,但可能引发货币紧缩,导致金融周期转向,进入下半场。2017年"类滞胀"态势将更明显,"滞"源于金融周期上半场中,地产与金融过度扩张,造成资源错配拖累潜在增长,以及地产投资带动高污染行业,加剧资源约束。"胀"在于房价与信贷的顺周期性通过直接与间接渠道影响物价,并存在隐性通胀转为显性通胀的过程。当前"紧信用"比"紧货币"更有必要,中期看,结构性改革才是出路,公平导向的税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金融周期 类滞胀 结构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认为,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周期中的超常波动并缓和常规波动。为此,国家应当自觉掌握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文章讨论经济周期基本概念后,对建国以来40余年中的经济周期作了实证考察,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对我国经济周期形成的机理提出了综合性的分析和分阶段的表述。认为改革以来经济周期的发生机理已经变化为决策色彩有所消退、体制因素仍然不可忽视、再生产投资节律因素大为显化的新式多因素组合周期,其现象形态与市场经济下的通例起于靠拢;并考察了世界上它国经济周期因素对我国的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包括实施积极合理的宏观调控,在总量调节上与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张文朗
2016年经济周期出现"类滞胀"苗头,经济增速延续2012年以来的下行趋势,通胀却开始在波动中上行。"类滞胀"是金融周期接近顶部的阶段性现象,但可能引发货币紧缩,导致金融周期转向,进入下半场。2017年"类滞胀"态势将更明显,"滞"源于金融周期上半场中,地产与金融过度扩张,造成资源错配拖累潜在增长,以及地产投资带动高污染行业,加剧资源约束。"胀"在于房价与信贷的顺周期性通过直接与间接渠道影响物价,并存在隐性通胀转为显性通胀的过程。当前"紧信用"比"紧货币"更有必要,中期看,结构性改革才是出路,公平导向的税制改革和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尤其重要。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金融周期 类滞胀 结构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邢毓静
外债周期的阶段性转换与宏观经济运行巴曙松邢毓静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外债,是指国内外经济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外债的运用过程,也就是债务经济的过程。所谓债务经济,是指与其他经济社会保持信用关系的信用经济。国际金融理论根据债务经济中外债的借入、使用、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徐信忠
本文认为,经济周期会通过影响融资-托宾Q、融资-现金流敏感度来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行为。实证发现,托宾Q与外部融资正相关,现金流与外部融资负相关。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托宾Q和现金流对外部融资的影响系数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扩张时期,托宾Q对债权融资的正向影响会增强,现金流对债权融资的负向影响会减弱;而托宾Q对股权融资的正向影响会减弱,现金流对股权融资的负向影响会增强。因此,企业债权融资和资产负债率是顺周期的,而股权融资是逆周期的。此外,经济周期对不同规模、产权、行业的企业外部融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 宏观经济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