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6)
2023(4303)
2022(3342)
2021(3181)
2020(2270)
2019(5099)
2018(4798)
2017(8726)
2016(4673)
2015(5293)
2014(5072)
2013(4997)
2012(4481)
2011(4217)
2010(4165)
2009(3846)
2008(3806)
2007(3435)
2006(3192)
2005(2890)
作者
(13995)
(12036)
(11708)
(11277)
(7503)
(5743)
(5394)
(4588)
(4462)
(4146)
(4107)
(4055)
(3921)
(3783)
(3663)
(3645)
(3540)
(3411)
(3327)
(3289)
(2926)
(2854)
(2849)
(2680)
(2647)
(2634)
(2568)
(2535)
(2383)
(2325)
学科
(18866)
经济(18857)
管理(15044)
(11450)
(9170)
企业(9170)
地方(6937)
(6631)
资源(5560)
中国(5442)
业经(5394)
农业(4871)
环境(4673)
方法(4549)
(4490)
(4437)
(4309)
(4100)
(4064)
贸易(4060)
(3957)
技术(3781)
地方经济(3511)
数学(3460)
数学方法(3408)
(3305)
理论(3115)
(3071)
人事(3066)
人事管理(3066)
机构
学院(68968)
大学(66711)
(25377)
研究(25175)
管理(24983)
经济(24725)
理学(20983)
理学院(20715)
管理学(20371)
管理学院(20231)
中国(18499)
科学(16600)
(14513)
(12802)
研究所(11748)
中心(11476)
(11264)
(11165)
(10789)
(10412)
师范(10348)
业大(9885)
(9570)
北京(9268)
(9184)
财经(8949)
农业(8560)
科学院(8303)
师范大学(8247)
(8195)
基金
项目(48960)
科学(37928)
研究(37198)
基金(33732)
(30276)
国家(30033)
科学基金(24790)
社会(22738)
社会科(21503)
社会科学(21495)
(19417)
基金项目(17782)
(16561)
编号(16230)
教育(15936)
自然(15360)
自然科(14740)
自然科学(14733)
自然科学基金(14423)
成果(12780)
资助(12689)
(12164)
重点(11352)
课题(11064)
(10294)
(9999)
国家社会(9661)
创新(9602)
发展(9433)
项目编号(9347)
期刊
(32143)
经济(32143)
研究(18243)
中国(16087)
学报(11349)
(10778)
科学(10776)
管理(9085)
教育(8222)
大学(7751)
农业(7442)
(7393)
资源(7154)
学学(7109)
业经(6427)
图书(5480)
技术(5263)
(4787)
金融(4787)
经济研究(4658)
问题(4474)
书馆(4057)
图书馆(4057)
(3911)
财经(3890)
(3852)
(3766)
科技(3713)
(3480)
现代(3361)
共检索到105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诚  刘玉  
跨区调配资源的产权界定是一个动态的谈判过程,它与制度环境、交易谈判和补偿机制有关。本文着重论述了资源输出方和输入方交易前制度环境的演进、交易中叫价谈判的模拟和交易后补偿机制的生成三个方面,并试图得出以下推断:我国跨区调配资源的有效产权形式由制度约束、交易合约和补偿机制三部分有机构成,其实现路径是,从资源调配前主管部门的制度供给到交易双方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交易谈判,并随着交易结束最终生成利益补偿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玉  冯健  
目前,我国跨区资源调配工程双方的区域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区域利益矛盾存在并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西电东送南通道双方在价格水平与增长趋势、送电曲线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当前的资源交易与区域利益分配模式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西电东送的特殊性需要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承担协调区域利益关系的任务,市场化是西电东送的必然取向,但政府应在体现西电东送综合效益、潜在效益和隐性效益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红旗  徐华山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卫东  肖钦  
地方属地主义与治理协同失衡是目前影响环境跨区治理的两大障碍,而中央对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使得江西迎来了提升环境跨区治理水平的契机。通过梳理目前江西环境跨区治理在体制机制、发展理念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所存在的三大矛盾,文章提出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为基础,构建三方协同监管、地方专职治理的环境跨区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当前经济社会现实,提出以"河长制"完善整体治理机制,以试验区建设巩固环保法律体系,以市场手段引入企业治理环境,以转型升级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以公众参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等五项措施,优化未来江西环境跨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添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老工业区由于路径依赖等原因,"沉珂"越发严重,普遍笼罩着衰退的阴影。如何走出衰退,成为各个老工业区的难题。该文以杨浦和东北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共性和个性。上海杨浦利用其高校集聚的优势,实施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的转型;东北工业区,区域广大,二元结构经济特征仍然非常明显,实施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并进的区域转型策略。到2013年,两个区域都取得了较好的转型发展成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畅  
为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界与学术界建立起创新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模式——产学研,即利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各自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技术创新。近年来,虽然知识产权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勇  
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产权主体拥有应有的自然控制权、自由使用权、自主支配权和合理收益权;市场交易和企业交易则是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俞宪忠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新妍  
内部控制不能泛泛而谈,在实际应用时必须与组织类型相结合,科学地界定高校内部控制边界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起点。在内部控制被学界全能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厘清内部控制与高校管理的关系,并充分借鉴企业先进的控制理念与边界,从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三个方面对高校内部控制的主体边界进行合理定位。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应在聚焦经济业务活动的客体边界基础上,实现合规、报告和运行的目标边界,并通过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内部控制和管理活动流程的整合优化以及内外部监督的配合等路径,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科学有效运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存芳  董梅  王青  张晓旭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外溢效应,是一个基于新兴实践的管理科学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和经济统计的思想,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梳理和分析提出三种外溢渠道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东部9个资源型企业与中西部3个省资源产业199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示范模仿渠道、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显著为正,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2)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明显高于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能,源于两个渠道特性与效能决定因素的差异明显。(3)人流带传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并不显著,不能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这与我国现阶段资源开采产业的特征及其转入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发展差距有关。研究结论可为调控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金科  卢艳  邓鑫铭  
国际实践表明,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流动性强、涉及面广、极易复发,其治理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由于大气污染物没有行政界线,成立跨区域工作组织和机构、协同各区域政府共同治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典型国家和地区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若干财税政策建议,为我国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探索互利共赢、协同治理的道路提供启示。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黄昊   余南平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在被新技术革命、地缘政治、全球价值链结构调整等变化重塑,海合会国家也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新环境和自身所处“新月曲线”的深刻影响。从价值链链接的视角来看,中海之间的贸易往来塑造了中国—海合会国家跨区域价值链的合作经济基础,全球价值链结构性重塑为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跨区域价值链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化角度看,海合会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海合会国家经济体量规模上升。中海之间相互投资使得中海企业相互深度嵌入,已经形成了跨区域价值链的合作与对接,进而可以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变化中创造新型跨区域全球价值链。中海基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跨区域深度合作,既能为海合会国家寻找到现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之路,又能向海合会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注入持久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