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7)
- 2023(15029)
- 2022(12975)
- 2021(12136)
- 2020(10445)
- 2019(24147)
- 2018(23442)
- 2017(43931)
- 2016(23797)
- 2015(27209)
- 2014(27267)
- 2013(26738)
- 2012(24925)
- 2011(22625)
- 2010(22322)
- 2009(20796)
- 2008(20580)
- 2007(18026)
- 2006(15594)
- 2005(14120)
- 学科
- 济(104339)
- 经济(104215)
- 管理(65312)
- 业(62681)
- 企(50672)
- 企业(50672)
- 方法(46100)
- 数学(40692)
- 数学方法(40154)
- 农(27821)
- 中国(26420)
- 地方(25182)
- 财(25140)
- 学(22464)
- 业经(22241)
- 制(19734)
- 贸(18979)
- 贸易(18970)
- 农业(18590)
- 易(18395)
- 和(15230)
- 融(14914)
- 金融(14909)
- 务(14696)
- 技术(14650)
- 财务(14648)
- 环境(14612)
- 银(14609)
- 财务管理(14602)
- 银行(14555)
- 机构
- 大学(342134)
- 学院(340401)
- 济(140397)
- 经济(137591)
- 管理(129465)
- 研究(120445)
- 理学(111757)
- 理学院(110419)
- 管理学(108252)
- 管理学院(107630)
- 中国(90015)
- 科学(76022)
- 京(72693)
- 财(62993)
- 农(62085)
- 所(61644)
- 研究所(56346)
- 中心(56111)
- 业大(53648)
- 江(51427)
- 财经(49850)
- 农业(49000)
- 北京(45341)
- 经(45268)
- 范(44709)
- 师范(44162)
- 院(43925)
- 经济学(43183)
- 州(40818)
- 经济学院(38967)
- 基金
- 项目(234876)
- 科学(184308)
- 基金(170718)
- 研究(166443)
- 家(151407)
- 国家(150217)
- 科学基金(127515)
- 社会(105281)
- 社会科(99844)
- 社会科学(99815)
- 省(91767)
- 基金项目(90195)
- 自然(84252)
- 自然科(82235)
- 自然科学(82208)
- 自然科学基金(80718)
- 划(78505)
- 教育(75802)
- 资助(70012)
- 编号(66594)
- 重点(54108)
- 成果(53550)
- 发(51693)
- 部(51394)
- 创(48757)
- 课题(46046)
- 科研(45759)
- 创新(45744)
- 计划(44493)
- 国家社会(44043)
- 期刊
- 济(152475)
- 经济(152475)
- 研究(96718)
- 中国(68170)
- 学报(58598)
- 农(55199)
- 科学(53186)
- 财(49439)
- 管理(46807)
- 大学(43737)
- 学学(41217)
- 农业(37360)
- 教育(33098)
- 技术(29933)
- 融(28938)
- 金融(28938)
- 业经(24783)
- 经济研究(24778)
- 财经(24561)
- 经(21280)
- 业(20688)
- 问题(20445)
- 版(17246)
- 统计(17187)
- 贸(17113)
- 图书(16759)
- 技术经济(16670)
- 资源(16394)
- 科技(15934)
- 理论(15627)
共检索到50672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之 谢浩
本文对2003~2013年的低梯度地区的制造业行业中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梯度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第一变量。而进一步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细化数据显示,在空间方面,同梯度地区之间边际产业的域内转移往往强于域外转移;在时序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结构方面,高、低梯度地区因产业转移整体上步入产业结构上升通道,特别是制造业在高梯度地区呈现明显的逆梯度集聚或转移趋势。为此,高梯度地区可通过渐次扩大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拓展域内产业空间转移范围,低梯度地区可通过有所侧重地构建地区产业高地的方式为向域内更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积蓄产业势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长三角 产业梯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季 肖玉琴
2008年8月13日,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将赣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赣州应如何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产业承接中有所作为,走出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从反梯度推移理论着手,分析了赣州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战略构想,构建了"强弓固根"的承接模式,探讨了承接对策。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珠三角 反梯度转移 模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服务业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关键词:
区域联系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岳中刚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关键词:
产业分工 产业转移 泛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段保霞
以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背景,立足于示范区的物流和客流两个层面,运用GIS栅格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ESDA分析技术从时间指标和费用指标,研究了示范区物流可进出性和区内客流的顺畅性。结果表明:由长三角12门户城镇进入示范区的可进入性大体上是以空间距离为基础,局部上由于路网的作用两者共同形成了可进入性的四大城市区;四大城市区以东北—西南向布局平行于进入皖江城市带的长三角12城镇,其局部轮廓有着明显的高等级公路指向性;客流顺畅性上,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空间格局两者有很大的相似,都是以"双核—隔离岛"形成的圈层结构,时间可达性上呈现高速公路指向性,而费用可达性上呈现铁路指向性;区内城镇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区域分异明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可进入性 空间格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文姣 陈志鸿
通过对泛珠三角洲地区9个省市1992-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泛珠三角洲地区外资利用呈现以广东省为一级中心,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和海南为次级中心,云南、贵州和四川为外围地区的层级空间结构。此外,作为中心地区的广东省通过等级扩散为主,接触扩散为辅的方式对周边地区进行外资空间转移。在层级结构中,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利用呈现由外围向二级中心收敛,然后再向一级中心收敛的趋势,并且距离越远,收敛越慢。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优势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耀烈 缪苗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文化服务中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江苏省和浙江省近几年在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上名列其他各省之前。属于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浙强强联手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沪苏浙三方的努力下,长三角的产业结构目前已经处于合理化阶段,但是同比世界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产业升级的契机。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长三角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广阔 李好好 张能进
本文首先采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统计分析长三角内部各省市的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制造业中各个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然后从各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揭示各产业在长三角内部的转移情况,最后得出一些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忠 张同建 杨韬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我国国家竞争战略的一项关键性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移是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集群成长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揭示了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对集群成长的促进机理,发现了知识转移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为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借鉴,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转移 产品升级 价值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战略构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一、导论 近10年来,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发展动向除了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高度化、方式多样化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业转移呈现区域内部化。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而且还存在着区域内、区域外之间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转移。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项桂娥 胡鹏
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进程缓慢问题。随着分工深化到产品内部,全球价值链治理下国际产业转移微观机理发生了改变,处在俘获型和层级制治理结构下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群进一步进行空间转移的能力较弱。因此,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GVC治理结构出发,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提供与价值链治理激励相容的机制,增加价值链环节和拉伸价值链条,立足企业网络理论构建区域网络化产业链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将产业升级寓于产业转移之中,提升集群中本土企业在GVC中竞争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区域产业转移 泛长三角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