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0)
2023(15289)
2022(12867)
2021(11782)
2020(9841)
2019(22226)
2018(21804)
2017(42683)
2016(22978)
2015(25529)
2014(25197)
2013(25284)
2012(23003)
2011(20404)
2010(20261)
2009(18765)
2008(18508)
2007(16364)
2006(14280)
2005(12795)
作者
(65850)
(54929)
(54499)
(51565)
(34803)
(26124)
(24667)
(21480)
(20711)
(19520)
(18737)
(18460)
(17531)
(17206)
(16741)
(16728)
(16393)
(16138)
(15598)
(15556)
(13555)
(13203)
(13102)
(12528)
(12211)
(12139)
(12103)
(11972)
(10768)
(10762)
学科
(102825)
经济(102714)
(93106)
(84709)
企业(84709)
管理(82729)
方法(45609)
数学(36241)
数学方法(35904)
业经(32318)
(30522)
(30242)
中国(23325)
(22666)
财务(22607)
财务管理(22587)
农业(21833)
地方(21539)
企业财务(21421)
技术(20177)
(18674)
(18060)
理论(17942)
(17597)
(17189)
(16893)
贸易(16886)
(16367)
环境(16198)
(15991)
机构
学院(331799)
大学(327669)
管理(139337)
(136829)
经济(134147)
理学(120861)
理学院(119636)
管理学(117984)
管理学院(117383)
研究(104472)
中国(79392)
(68980)
科学(64039)
(62240)
(52147)
(51328)
财经(50245)
(48404)
业大(48237)
中心(47082)
研究所(46612)
(45794)
北京(43084)
农业(40863)
(40596)
师范(40275)
经济学(40258)
(38992)
(38506)
商学(37918)
基金
项目(227548)
科学(181423)
研究(168314)
基金(166861)
(144062)
国家(142802)
科学基金(125207)
社会(107734)
社会科(102234)
社会科学(102211)
(89524)
基金项目(89054)
自然(81280)
自然科(79425)
自然科学(79410)
自然科学基金(78019)
教育(75484)
(73906)
编号(68457)
资助(67525)
成果(53099)
重点(50239)
(49819)
(49621)
(49241)
课题(45823)
创新(45659)
国家社会(44371)
(43891)
科研(43102)
期刊
(151618)
经济(151618)
研究(95909)
中国(57850)
管理(55001)
(49323)
(47960)
学报(47023)
科学(46041)
大学(36099)
学学(34318)
农业(33935)
教育(31683)
技术(30190)
业经(27304)
(26252)
金融(26252)
财经(24294)
经济研究(23614)
(20850)
(19594)
问题(19559)
技术经济(18639)
现代(16636)
科技(16207)
商业(16069)
理论(15571)
资源(15034)
财会(14831)
图书(14535)
共检索到478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赵江山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旗舰项目,西气东输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国能源生产与需求逆向分布的难题,为新时期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西气东输工程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西气东输工程在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降低同一区域和同一行业企业的空气污染排放水平,且溢出效应的辐射范围是周边200公里。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强污染治理能力,是降低沿线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西气东输工程与地区环境规制具有协同补充作用,该工程对高耗能行业的污染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产出调整实现的。此外,西气东输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提高能源产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资源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城市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夯实跨区域能源调配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新时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高效推进减污降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樊骁  
加快资本跨区域流动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异地并购这一重要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考察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并购交易成本和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异地并购决策,尤其对跨省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并购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税负水平更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以及目标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更好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强;同时,这一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管具有金融背景或海外背景的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跨区域流动驱动因素的研究,从异地并购视角提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微观证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菲菲   王瀚晨   李建军  
通过研究地区金融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污染物排放,本文提供了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微观证据。利用城市商业银行(后简称“城商行”)分批分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本文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发现,城商行设立后,本地区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实现了“双降”。机制分析显示,城商行通过增加所在地区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促使企业通过“前端清洁”和“末端处置”的途径实现了减排。此外,减排效应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以及财政状况较好和地处非东部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本文结论对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协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林  王营  
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是考核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对节能减排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关于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各个税种调控效果并不显著,仍存在完善空间。本文基于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基本原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如何通过税收政策影响这些主要因素,从而实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白聪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企业要素升级、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能否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而且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在外部环境上,无论是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还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均会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内部环境上,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也能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其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对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协同发展有所启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之一。20世纪末以来,基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而形成的市场分割现象,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绿色发展的进程,而实现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打破市场分割是加快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体制支撑。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市场分割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合并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消除地区市场分割现象会有效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这一作用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配置效应三个传导渠道得以实现,并且在考虑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2)市场分割对于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即市场分割对于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3)在引入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环境规制后,企业排污决策受市场分割的影响将显著降低。因此,持续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环境立法规制、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联动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蒙启华  洪训昌  唐少华  卜永佳  全毅清  郑东  陈超进  全毅清  
本文从合作平台、税收利益分配、税收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征管、税务稽查等方面客观论述了目前跨区域税收合作的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跨区域税收合作未来的取向,就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税收合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一  张翼飞  魏升民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绿色发展,税收激励政策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以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及污染排放匹配数据和交叠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视角评估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后,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较转型前平均下降0.533个单位,工业废气排放量平均下降0.609个单位,且该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企业减排的积极作用更明显,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加大了对源头管控、产品创新与末端治理的投入力度,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议价能力强的企业、财政收入目标压力小和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财税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经验证据,而且从理论层面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冠宇  虎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扩大我国就业、促进创新的主力军。本文以31个省级行政区近五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政策为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究区域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合模式及执行成效。研究发现:区域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优化信用、建立风险补偿贷款政策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提供服务示范平台等4种政策组合,即金融扶持、项目扶持、业务培训、服务平台政策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基于此,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区域政策的落地要体现长短结合、协调配合实施的原则,因地施策、因地制宜落地惠企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谢娟  
自2002年以来,中国陆续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一、二、三线工程的建设,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在跨区域能源调度方面进行的一次自然实验。本文构造1999~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经过城市和未经过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影响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一工程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相比未经过的城市,西气东输工程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约2.1个百分点。国家在调节区域均衡发展时,需要进一步挖掘重大跨区域资源调度项目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元春  顾新  陈一君  
本文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2008-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跨区域技术转移的总体边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屏蔽效应显著、区域差异大。西部省区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壁垒效应较东部省区更为严重。在区际边界因素中,自然边界和经济结构边界壁垒阻碍了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而文化边界和行政边界的壁垒效应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雍瑞生  王春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86年的8.09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09年的30.67亿吨标准煤,年消费量增长近2.8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媛  侯贵生  尹华  
跨区域扩张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式。地域差异性使得扩张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慎重选择扩张模式。本文根据来源将风险因素归结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指出外部风险属于不可控制因素,企业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兼并浪潮和社会资本、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模式划分为独资新建、股权型扩张和契约型扩张三种类型。结合风险因素,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认为股权型扩张有利于谋求社会资本、契约型扩张较为灵活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有助于规避扩张过程中的外部风险,是较为合适的扩张模式。着重归纳了契约型扩张和股权型扩张的实现方式,其中契约型扩张可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为依据,采用两分Logit模型对东中部煤炭企业的跨区域进入模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东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西部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及资本密集度是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东道地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跨区域投资企业的综合实力两个因素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呈现并不显著的正向关系;市场规模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为负相关。由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采矿权的市场化,煤炭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购并与高附加值项目融资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控制模式选择尤为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华林  周建鹏  张华  
能源类企业是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减少这类企业的碳排放量是衡量政府碳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能源类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碳税政策情形下,企业生产要素投入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分析表明:①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取决于具体碳税政策带来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碳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以及生产要素投入品的需求弹性等因素;②从外部性理论来看,单独征税(或者提供补贴)能够带来较好的减排效应,是最好的碳税政策,但是本文的算例则证明:在当前环境税收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采用征收碳税和提供补贴的复合碳税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