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3)
2023(10836)
2022(9614)
2021(9065)
2020(7471)
2019(17208)
2018(17254)
2017(33285)
2016(18163)
2015(20281)
2014(20314)
2013(20185)
2012(18230)
2011(16579)
2010(16384)
2009(14695)
2008(14216)
2007(12212)
2006(10633)
2005(9263)
作者
(52350)
(43240)
(42918)
(40831)
(27504)
(20757)
(19636)
(17213)
(16539)
(15325)
(15014)
(14470)
(13610)
(13577)
(13426)
(13121)
(12971)
(12968)
(12216)
(12212)
(10770)
(10446)
(10346)
(9817)
(9711)
(9586)
(9549)
(9463)
(8632)
(8592)
学科
(74294)
经济(74221)
管理(51732)
(46446)
(38988)
企业(38988)
方法(33863)
数学(29165)
数学方法(28827)
地方(18992)
(18510)
中国(17838)
(17637)
业经(15967)
(15852)
环境(15146)
(13172)
农业(12647)
理论(12586)
(12137)
贸易(12133)
(11720)
(11172)
(11090)
技术(11048)
地方经济(10824)
(10163)
财务(10104)
财务管理(10090)
教育(10020)
机构
大学(255786)
学院(253813)
管理(103925)
(96811)
经济(94565)
理学(91063)
理学院(90021)
管理学(88452)
管理学院(88015)
研究(84687)
中国(60639)
科学(55170)
(54767)
(42350)
(41767)
研究所(39078)
(38880)
业大(38780)
中心(37825)
(35444)
(35362)
师范(35074)
北京(34684)
财经(34433)
(31368)
(31330)
农业(30358)
(29357)
师范大学(28666)
经济学(27764)
基金
项目(182362)
科学(143193)
研究(133374)
基金(131473)
(114556)
国家(113623)
科学基金(97705)
社会(82548)
社会科(78165)
社会科学(78142)
(71658)
基金项目(71114)
自然(64547)
自然科(62906)
自然科学(62893)
自然科学基金(61710)
(60536)
教育(60387)
编号(54951)
资助(53496)
成果(43452)
重点(40765)
(39496)
(39360)
(37682)
课题(37325)
创新(35078)
科研(34853)
大学(33571)
项目编号(33555)
期刊
(104913)
经济(104913)
研究(72636)
中国(44177)
学报(40348)
科学(37864)
管理(36326)
(34284)
大学(29972)
教育(29151)
(28688)
学学(28056)
农业(24697)
技术(21604)
业经(17678)
(17551)
金融(17551)
经济研究(16035)
财经(15142)
图书(14874)
资源(13671)
科技(13386)
问题(13341)
理论(12883)
(12756)
(12308)
实践(11978)
(11978)
技术经济(11931)
现代(11473)
共检索到35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毓琪  陈珂  
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了详细综述,归纳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在流域生态补偿上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诗宇  张雪娇  
生态补偿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而采取的内部化手段;生态经济化是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过程,是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表现。在中国,(行政)区域内的生态补偿通常容易在行政力量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行政)区域间的生态补偿由于经济利益、社会诉求等因素造成博弈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经济化的视角,以低碳经济模式(碳交易市场)为手段,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线,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大伟  郑海霞  刘民权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和成  胡双钰  
跨区域协同创新是经济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跨区域协同创新主体功能、多维邻近性及知识与技术转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和政府分别定位于技术需求者、新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软环境的提供者;邻近性则主要用于测度知识溢出效用;知识与技术转移具有单向性特点。最后,就跨区域协同创新机理、政府间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徐唐奇  
研究目的:以土地生态价值量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土地资源的跨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生态补偿的价值量很大;(2)在选取的众多典型区域城市中,仅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和伊春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土地生态补偿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红旗  徐华山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根紧  何婧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从补偿机制的内涵、补偿对象、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方面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研究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素波  王耀东  耿晓媛  
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生态补偿修复自然生态创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章从生态文明绿色和谐发展观角度出发,基于历史计量研究与层级划分的方法从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生态补偿意愿、生态补偿应用4个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机制结构不完备,虽有专家学者构建出系统的生态补偿体系,但大多是就"生态补偿"谈"生态补偿",缺乏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具体深入研究;(2)生态补偿标准在制定时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且缺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3)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一旦市场补偿机制发生失灵状况,会使政府承担巨大的生态补偿资金压力。因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4点政策启示;(1)构建结构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补偿各相关主体的互动机制研究;(2)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标准,并根据时期、地域与环境不同而适时调整;(3)扩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交易费用对生态补偿项目效果的影响;(4)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该研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建卿  靳乐山  
根据中国的研究现状,介绍生态补偿的背景、定义、理论基础,从生态补偿的研究对象、补偿主体、运行机制和实施进程4个角度论述生态补偿机制,概述了生态补偿评价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指出中国生态补偿面临着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可持续性和跨系统研究以及急需构建一个社会参与和统一操作平台的挑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秀丽  孙铄铄  严曙光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林业生态破坏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下的林业生态环境受损的补偿制度,在林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有偿使用。对林业生态补偿的内涵、主体、客体、标准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评述,指出林业生态补偿研究重点和难点是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目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影子项目法和边际机会成本法等。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林业生态补偿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应朝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林业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