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1)
2023(17808)
2022(15061)
2021(14174)
2020(11866)
2019(27526)
2018(27510)
2017(52260)
2016(29157)
2015(33144)
2014(33297)
2013(32045)
2012(29624)
2011(26846)
2010(27199)
2009(24966)
2008(24764)
2007(22276)
2006(19536)
2005(17767)
作者
(80295)
(67327)
(66985)
(64034)
(42715)
(32124)
(30675)
(26179)
(25569)
(24186)
(22774)
(22640)
(21565)
(21144)
(20999)
(20946)
(20454)
(20044)
(19555)
(19198)
(16818)
(16623)
(16359)
(15381)
(15105)
(15091)
(15021)
(14992)
(13458)
(13396)
学科
(110328)
经济(110182)
管理(84350)
(78087)
(64771)
企业(64771)
方法(48167)
数学(42266)
数学方法(41644)
中国(32731)
(32260)
(31465)
(25683)
业经(24179)
地方(23545)
教育(23050)
(22650)
(21153)
贸易(21143)
理论(20760)
(20547)
农业(20342)
(19561)
财务(19487)
财务管理(19436)
企业财务(18413)
(18157)
银行(18116)
技术(17877)
(17478)
机构
大学(407451)
学院(405564)
(160742)
经济(157047)
管理(153426)
研究(135984)
理学(131973)
理学院(130460)
管理学(128045)
管理学院(127263)
中国(99024)
(85799)
科学(80609)
(77905)
(67444)
(63635)
中心(63199)
(62445)
(61192)
研究所(60911)
财经(60786)
师范(60694)
业大(56172)
(55032)
北京(54252)
(49893)
(49228)
师范大学(48946)
经济学(48632)
农业(48611)
基金
项目(266264)
科学(211769)
研究(202063)
基金(190698)
(164492)
国家(163019)
科学基金(140487)
社会(125948)
社会科(119185)
社会科学(119154)
(105356)
教育(100034)
基金项目(100001)
(90059)
自然(89493)
自然科(87414)
自然科学(87391)
自然科学基金(85827)
编号(85429)
资助(77968)
成果(72315)
课题(61081)
重点(61026)
(60846)
(57995)
(55851)
教育部(52978)
(52094)
创新(52041)
项目编号(51870)
期刊
(178033)
经济(178033)
研究(125933)
中国(87506)
教育(73173)
(62176)
学报(57354)
管理(56652)
(56081)
科学(54061)
大学(45334)
学学(41235)
技术(40006)
农业(37776)
(37571)
金融(37571)
财经(30146)
业经(29274)
经济研究(27841)
(25896)
问题(22945)
职业(20185)
(20087)
(19249)
图书(19037)
技术经济(18645)
(18390)
理论(18178)
(18144)
论坛(18144)
共检索到611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艳  葛新斌  
教师合作是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对“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发现真实学校情境中教师合作行为的基本样态可以概括为“了解适应”的观望合作“、各自为政”的竞争合作“、妥协调和”的探索合作和“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这些合作行为是教师在个体利益、关键人物、组织文化和政策制度综合影响下做出的理性选择。从行动者和制度两方面分析,为不同学校教师合作样态的良性转化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建议正视个体正当利益需求,激发行动者内生动力;发挥关键人物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教师行动权利;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造包容互信的组织文化;回归政策本体价值,建立跨区域协作制度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梁鹏  
保障援藏教师待遇是“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主要涉及中央、派出省市和受援地三方,可被视为三方在不完全契约背景下的互动过程。以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GHM模型)为框架分析发现,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具体表现为契约制定、关系专用性投资和重订契约等不同阶段:在契约制定阶段,援藏教师待遇总体标准和责任主体得到初步明确;而在关系专用性投资阶段,援受双方就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资金落实展开投资建设;在重订契约阶段,中央与援受双方对援藏教师待遇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修正契约。在此过程中,因契约不完全和关系专用性投资带来的潜在机会主义行为,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一方面面临着部分剩余权利难以完全厘清的问题,表现为责任主体不明、待遇标准不清和待遇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则还受到关系专用性投资不足的制约,表现为缺少清晰的组织架构和稳定充足的人员配置。因此,关注剩余权利明晰和关系专用性投资保护,优化各级管理结构、创设待遇标准体系、健全沟通协调方式或能助力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走向完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李佳  
援受教师合作是“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与根本保障,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已暴露出援受教师合作不足的突出问题。当合作给本地教师带来教育空间重构的危机感,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空间生产理论对本地教师教育空间重构的困境分析后发现:教育空间布局重构忽视了本地教师的空间属性;教育空间秩序重构冲蚀了本地教师的空间权利;教育空间区隔引发了本地教师复杂的空间体验。因此,树立以西藏自治区教育空间属性为本的空间实践形态,建构多重主体良性互动的空间权利秩序,营造优化评价制度增进合作动力的共益空间体验,将促进援受教师合作,为提升政策执行成效,构建具有本土意义的西藏自治区教育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指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晖  许玉乾  
对影响中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实践发展的各种政策进行了层次划分和政策演变以及政策影响的分析,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多种层次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政策要点、相关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实际效果,并对国家的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政策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婷  谢升梅  江长州  
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援藏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肩负着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使命。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变迁历程上经历了探索、初步构建、逐步健全、长效化以及精准化发展五个典型阶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在变迁路径上,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呈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的特征,前者由学习效应、适应性期望、协同效应和退出成本增长所致,后者表现为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援藏理念转换以及由“大水漫灌式”到“精准滴灌式”的援藏模式转向;在动力机制上,宏观社会结构决定基础教育援藏政策走向,中观制度环境影响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实践进路,微观行动者推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变迁。展望未来,需要健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2010-09-22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的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内地较为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西藏现有的中职教育资源仅能覆盖学龄人口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玮  祝婉贞  秦国伟  
碳减排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为早日达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实际情况,分析碳减排的压力和潜力,设计跨区域的碳排放协同治理机制,建议将高排放量的五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将个人消费和其他小碳排放源行业纳入碳税的范围。同时,针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提出碳税政策设计:为减少江苏和安徽的碳减排成本压力,在长三角地区采取“额外碳税”政策;为有效控制江苏的碳排放量,对江苏进行“阶梯碳税”政策;为降低安徽的碳排放强度,对安徽实行相关配套政策,例如明确的奖罚政策、有效的产业转型政策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天悦  
70多年来,我国开展的一系列对口政策,兼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区域协调发展,经历了由对口支援到对口帮扶再到对口合作的演化与发展,是对区域发展路径的一种创新。其演进机制体现为:在"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指引下,既有纵向的政治动员与统筹部署,也有横向的基于优势互补的资源配置和人文交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不仅确保了社会主义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凸显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与活力。中国式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将成为新时代我国推动对口合作的使命与方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苗丽  刘红旭  
始于2001年6月的对口支援西藏高校计划是一项促进我国高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战略举措,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利用施援高校的资源快速提升西藏高校的整体水平,是高等教育援藏的关键。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施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良性互动机制的概念,并分析和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的四个维度和两种类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黄洁  
企业跨区域成长并不是企业完全迁移到另一地区,而是表现为跨区域的网络化成长模式,即在进入地成立子公司或将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从企业原生地迁移到进入地,可以加快区域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驱动因素;以企业的跨区域网络化成长为动力,以产业网络构建为手段,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将促进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翟悦  宁永红  
天津市是较早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城市之一,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通过对天津市16所主要与西部进行合作的学校调查发现,还需进一步通过完善推进政策保障、提升学生异地学习的适应性、改善跨区域合作办学的管理机制、调整合作办学内容与形式、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教师的培养、健全跨区域就业机制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合作办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国家高新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共享、产业分工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都要求国家高新区深化跨区域合作。面对行政区经济政策阻隔、产业同质化、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阻碍国家高新区跨区域合作问题,应该建立健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构建多方共赢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补偿机制、探索国家高新区跨区域合作共建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钰  
合作治理乃是当前我国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它能够通过推进各区域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治理共识,厘清治理责任,从而有效应对蔓延性、外部性、跨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利益整合问题仍是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掣肘和短板。因此,通过搭建区域信任与利益协商桥梁、健全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体系、统一利益目标与增强利益分配规范化、优化利益共享与利益补偿格局等途径来构建利益整合机制乃是协调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向前   刘祺  
分权制度下环境规制成为地区间流动性资源争夺的博弈手段,跨区域环境规制则因缺乏强制约束能力其效用与作用机制仍有待验证。选取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这一跨区域环境规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双向固定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分析,实证检验了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降低碳排放,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够通过鼓励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试点城市规模、财政水平异质性而产生差异,其中城市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在低碳产业发展、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财政支出水平更高的城市通过培育和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发挥更为明显的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玲  
分析了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典型案例,归纳出当前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府际科技合作、省(区)部科技会商、大院大所对口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涉外科技合作。文章对各类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各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提出两个分别与主流经济学观点相悖和相符的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