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5)
- 2023(11952)
- 2022(10361)
- 2021(9791)
- 2020(8019)
- 2019(18347)
- 2018(18407)
- 2017(35291)
- 2016(19143)
- 2015(21465)
- 2014(21431)
- 2013(21246)
- 2012(19459)
- 2011(17452)
- 2010(17243)
- 2009(15498)
- 2008(14899)
- 2007(13055)
- 2006(11397)
- 2005(9871)
- 学科
- 济(81605)
- 经济(81532)
- 管理(56746)
- 业(55255)
- 企(44949)
- 企业(44949)
- 方法(36513)
- 数学(31662)
- 数学方法(31335)
- 地方(21977)
- 农(21749)
- 中国(19567)
- 技术(17623)
- 业经(17460)
- 学(17357)
- 财(17301)
- 农业(15658)
- 贸(13870)
- 贸易(13863)
- 易(13398)
- 环境(13137)
- 和(12905)
- 地方经济(12889)
- 理论(12861)
- 制(12015)
- 划(10997)
- 务(10472)
- 财务(10406)
- 教育(10399)
- 财务管理(10389)
- 机构
- 大学(274720)
- 学院(273401)
- 管理(112256)
- 济(106526)
- 经济(104159)
- 理学(98534)
- 理学院(97356)
- 管理学(95682)
- 管理学院(95188)
- 研究(90852)
- 中国(64539)
- 科学(58783)
- 京(58644)
- 所(45611)
- 财(44813)
- 农(43025)
- 业大(42067)
- 研究所(42023)
- 中心(40759)
- 江(38138)
- 范(37623)
- 师范(37306)
- 财经(36945)
- 北京(36886)
- 农业(33684)
- 经(33668)
- 院(33188)
- 州(31980)
- 经济学(30842)
- 师范大学(30360)
- 基金
- 项目(196375)
- 科学(154940)
- 研究(143582)
- 基金(142211)
- 家(124431)
- 国家(123423)
- 科学基金(106149)
- 社会(89727)
- 社会科(84993)
- 社会科学(84968)
- 省(76927)
- 基金项目(76830)
- 自然(69828)
- 自然科(68184)
- 自然科学(68171)
- 自然科学基金(66931)
- 教育(65457)
- 划(64995)
- 编号(58948)
- 资助(57453)
- 成果(46441)
- 重点(44012)
- 部(42872)
- 发(42698)
- 创(41395)
- 课题(40050)
- 创新(38577)
- 科研(37259)
- 国家社会(36538)
- 教育部(36518)
- 期刊
- 济(114087)
- 经济(114087)
- 研究(77903)
- 中国(49022)
- 学报(43449)
- 科学(41824)
- 管理(39765)
- 农(38740)
- 大学(32517)
- 教育(31493)
- 财(31175)
- 学学(30603)
- 农业(27718)
- 技术(26105)
- 业经(18979)
- 融(18530)
- 金融(18530)
- 经济研究(17796)
- 财经(16951)
- 科技(15689)
- 图书(15468)
- 技术经济(14904)
- 问题(14811)
- 经(14402)
- 业(13918)
- 资源(13611)
- 理论(13271)
- 实践(12363)
- 践(12363)
- 现代(12295)
共检索到384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玲 张浩文
跨区域技术转移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利用西部11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为后发地区寻找最佳的技术转移路径以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支持。研究表明:在西部地区的技术追赶过程中,无论是跨国技术转移还是国内跨地区技术转移对当地的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具体来看,在"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下,两种不同渠道的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不相上下;而在"纯技术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元春 顾新 陈一君
本文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2008-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跨区域技术转移的总体边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屏蔽效应显著、区域差异大。西部省区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壁垒效应较东部省区更为严重。在区际边界因素中,自然边界和经济结构边界壁垒阻碍了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而文化边界和行政边界的壁垒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技术转移 跨区域 边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就业,坚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对策。该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损失效应,表现为促进就业增加;而在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则大于就业创造效应,表现为减少就业。此外,技术进步对各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实行技术进步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来推动技术进步;要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区域差异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梅 徐璋勇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LMDI分解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实证测算1995—2012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广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37%,狭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52%,技术效率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计算的回弹效应缺乏规律。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能源回弹效应呈现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心应向提高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倾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亚婕 董锋
产业转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不仅是对当前政策效果的检验,也是确定政策进一步实施方向的关键。以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为样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工业一些部门或生产环节的转出,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是目前产业转移政策下最大的受益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同时加速了地区技术进步;西部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也会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转移效应 技术进步 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超 姚义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磊 万迪昉 梁玲利
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布局有大量的军事工业,有效利用其技术外溢,促进这些地区的技术进步,对于解决不断扩大的区域间经济差距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所在地区的技术进步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框架性的分析,阐述了中西部地区利用军事工业技术外溢的相对优势、路径及相关的影响效应,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性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军事工业 技术外溢 技术进步 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100多年前马克思作出的“贫困会产生人口”的论断,是一句至理名言。然而贫困何以会“产生人口”,人口经济学家多从贫困条件下边际孩子成本较低,特别是从抚养费用低这方面加以分析。无疑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对指导生育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以为这样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关爱萍 李娜
基于2000—2011年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深化、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金融深化水平和金融市场结构,能够促进区际产业转移正向的技术溢出,而金融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引发积极的技术溢出;(2)不同发展水平的金融支持下,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进步存在基于金融深化、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永强 巫和懋 戴金平
本文对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小于封闭条件下的情形;资本市场开放将增加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随后采用VAR-TARCH模型对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唯一显著因素,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均存在半年左右的时滞;而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资本市场开放与货币政策的联合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波动。最后本文对结论背后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立钊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78-2015年间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西部整体及12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趋势及其分解,并计算了资本、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的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都低于西部大开发之前;(2)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主推作用表现得越发强烈;(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的10多年间,广西和贵州TFP平均增长率竟然为负值,内蒙和重庆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西部大开发之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克泉 吉昱华 马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