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1)
- 2023(14098)
- 2022(11978)
- 2021(10922)
- 2020(9325)
- 2019(21356)
- 2018(20854)
- 2017(40311)
- 2016(21531)
- 2015(24236)
- 2014(24329)
- 2013(24132)
- 2012(22272)
- 2011(20411)
- 2010(20102)
- 2009(18747)
- 2008(18112)
- 2007(15996)
- 2006(13924)
- 2005(12485)
- 学科
- 济(112804)
- 经济(112704)
- 管理(61019)
- 业(55435)
- 方法(46487)
- 企(45490)
- 企业(45490)
- 数学(41461)
- 数学方法(40966)
- 地方(26742)
- 中国(26313)
- 农(23610)
- 财(21999)
- 学(21168)
- 业经(21001)
- 贸(17300)
- 贸易(17294)
- 易(16687)
- 制(16039)
- 农业(16020)
- 地方经济(15985)
- 环境(15694)
- 和(14921)
- 理论(14290)
- 融(13516)
- 金融(13513)
- 务(13463)
- 财务(13416)
- 财务管理(13380)
- 银(12834)
- 机构
- 大学(316570)
- 学院(316465)
- 济(139869)
- 经济(137026)
- 管理(123754)
- 理学(107284)
- 研究(107096)
- 理学院(106059)
- 管理学(104210)
- 管理学院(103618)
- 中国(78855)
- 京(65440)
- 科学(65148)
- 财(59296)
- 所(53144)
- 中心(49650)
- 研究所(48546)
- 财经(48396)
- 农(48176)
- 江(46773)
- 业大(45004)
- 经济学(44174)
- 经(43910)
- 范(41035)
- 师范(40644)
- 北京(40338)
- 经济学院(39623)
- 院(38653)
- 农业(37850)
- 州(37034)
- 基金
- 项目(215423)
- 科学(171522)
- 基金(158880)
- 研究(154514)
- 家(138283)
- 国家(137262)
- 科学基金(119196)
- 社会(101142)
- 社会科(96038)
- 社会科学(96011)
- 基金项目(84462)
- 省(83896)
- 自然(77411)
- 自然科(75662)
- 自然科学(75643)
- 自然科学基金(74247)
- 教育(71023)
- 划(70666)
- 资助(64698)
- 编号(61258)
- 重点(48785)
- 成果(48026)
- 部(47786)
- 发(47291)
- 创(44554)
- 国家社会(42573)
- 课题(41843)
- 创新(41790)
- 科研(41579)
- 教育部(41300)
- 期刊
- 济(152857)
- 经济(152857)
- 研究(90499)
- 中国(54739)
- 学报(46408)
- 财(45832)
- 管理(44711)
- 科学(44237)
- 农(41908)
- 大学(35123)
- 学学(33468)
- 技术(29173)
- 农业(28294)
- 教育(26035)
- 融(25536)
- 金融(25536)
- 经济研究(25518)
- 财经(24171)
- 业经(22967)
- 问题(21415)
- 经(20913)
- 统计(17718)
- 技术经济(17527)
- 策(16019)
- 贸(15348)
- 业(15163)
- 资源(15122)
- 商业(15027)
- 决策(14488)
- 理论(14378)
共检索到458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许文璐 陈越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重要性偏弱;跨区域城市群中缺乏城市规模辐射及城市功能互补两方面均较突出的城市,但核心城市基于规模辐射发挥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互补是加强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联系程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白雪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文章结合经济重心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1982-2013年经济重心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结合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对区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响
多主体参与、多功能类型和多层次耦合的区域治理网络已成为化解区域性公共问题、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机制。借鉴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治理网络中多元主体间交互联结机制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及结合长三角的实证分析,探讨区域治理网络的整体结构、个体位置和跨界合作的结构逻辑。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由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网络已初步形成,主体间关系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区域中存在相互嵌套的凝聚子群,省域内部就近密集抱团与环环相扣的合作结构模式明显,核心城市成为跨界合作的重要枢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响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网络功能提升及治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玉洲
在理论分析城市群经济与物流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耦合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和物流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耦合度呈现倒U型,在2008年达到极大值,两个系统的耦合度趋向45°,向和谐发展的态势演化,但是离和谐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系统演化速度低于经济系统演化速度,对经济系统的制约作用仍然存在。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系统 物流系统 耦合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营 毛艳华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利用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联系度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广州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规律,城市群内部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和提升其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引力模型 珠三角 经济空间联系 城市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童茜 王立梅 许鑫
[目的/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研究,分析科研合作发展现状,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长三角城市合作发表在SCIE和SSCI数据库中的论文,运用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科研合作整体网络、核心网络、核心节点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研合作不断增强,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增加,合作逐渐打破省域限制。核心网络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4个核心城市主导的结构依旧稳健。但也存在上海的绝对核心地位逐渐下降、省份之间科研合作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局限] 研究对于城市群间的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仅停留在合作数量无法判断其合作质量,未包括专利等数据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响 严广乐
随着区域一体化与公共管理实践的互动发展,区域内不同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合作网络逐步成为解决跨界性公共问题与化解区域治理困境的重要方式。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1-2012年间16个中心城市合作网络数据样本,对区域公共治理合作网络的基本演化形式、结构属性及内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治理合作关联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网络化结构特征,合作网络密度逐年增大,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度较为均衡,但具有中介功能的枢纽型城市还很不发达,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合作网络中协作处理区域性公共事务,多层次参与、多中心协同、多种机制并存的区域公共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皓炜 王如忠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作用特征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工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可通过自主创新间接影响工业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伟林
通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或是资源配置和宏观景气,或是经济制度及其运行;城市经济学家则侧重研究企业或居民的选址,与空间建立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关于经济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图像尚不清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概念分析,通过讨论政府竞争和企业选址的动机,以及人地矛盾和信息冲击,揭示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背后机制,透视长三角城市群将可能怎样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经济与空间 演化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响 严广乐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将是长三角城市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结构属性和网络微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内部各城市间联系不均衡性特征明显,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网络分析进一步提出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麻玉琦 张蔚文
高效的府际合作,是克服区域治理制度瓶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合作新闻数据构建2009~2021年间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归纳该网络的基本结构属性和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持续发育、趋向成熟,城市群与都市圈之间形成若干嵌套式合作格局,合作网络呈现多中心、扁平化发展;地理邻近、国家战略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诉求共同形塑了城市的合作对象选择,推进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未来亟待抓住国家战略契机,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实常态化、制度化的府际合作,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诉求与区域整体利益间的互容,助力高质量、协同、可持续的区域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