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2)
2023(13395)
2022(11673)
2021(10899)
2020(9073)
2019(20512)
2018(20490)
2017(39004)
2016(21089)
2015(23462)
2014(22799)
2013(22501)
2012(20488)
2011(18552)
2010(18378)
2009(16669)
2008(16182)
2007(13992)
2006(12191)
2005(10587)
作者
(58604)
(48580)
(48129)
(45699)
(30915)
(23301)
(21937)
(19032)
(18441)
(17224)
(16778)
(16218)
(15333)
(15305)
(15025)
(14665)
(14495)
(14345)
(13833)
(13712)
(11944)
(11827)
(11602)
(11079)
(10891)
(10775)
(10721)
(10619)
(9623)
(9521)
学科
(83970)
经济(83890)
管理(63666)
(60223)
(52049)
企业(52049)
方法(36761)
数学(31266)
数学方法(30893)
中国(22196)
地方(20899)
(20522)
业经(19442)
技术(19182)
(18974)
(17763)
理论(15064)
(14520)
贸易(14511)
(14232)
农业(14039)
(14023)
(13947)
环境(13430)
技术管理(13160)
(12454)
银行(12416)
(12334)
(12308)
金融(12306)
机构
大学(289772)
学院(287819)
管理(118893)
(113028)
经济(110546)
理学(103743)
理学院(102579)
管理学(100900)
管理学院(100370)
研究(95692)
中国(70360)
(61627)
科学(59676)
(49656)
(46945)
中心(42933)
研究所(42933)
业大(41508)
(41284)
(41151)
财经(40156)
(39360)
师范(39046)
北京(38967)
(36559)
(35585)
(33848)
经济学(32723)
农业(32114)
师范大学(31749)
基金
项目(203367)
科学(161142)
研究(151134)
基金(146921)
(127297)
国家(126216)
科学基金(109550)
社会(94967)
社会科(90003)
社会科学(89981)
(80601)
基金项目(78795)
自然(70930)
自然科(69294)
自然科学(69280)
教育(69011)
自然科学基金(68020)
(67437)
编号(61907)
资助(58937)
成果(49449)
(46278)
重点(45292)
(44099)
(44071)
课题(42620)
创新(42433)
项目编号(38602)
国家社会(38497)
科研(38353)
期刊
(122604)
经济(122604)
研究(85280)
中国(55994)
管理(44972)
学报(42722)
科学(41002)
(36587)
教育(36560)
(35474)
大学(32432)
学学(30115)
技术(26321)
农业(26067)
(22562)
金融(22562)
业经(20487)
经济研究(19600)
财经(18224)
图书(16932)
科技(16432)
(15526)
问题(15241)
技术经济(14676)
理论(14284)
(13865)
实践(13136)
(13136)
现代(13117)
商业(13030)
共检索到416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和成  胡双钰  
跨区域协同创新是经济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跨区域协同创新主体功能、多维邻近性及知识与技术转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和政府分别定位于技术需求者、新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软环境的提供者;邻近性则主要用于测度知识溢出效用;知识与技术转移具有单向性特点。最后,就跨区域协同创新机理、政府间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涵盖了协同创新的机理、效应、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单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演化。从现实发展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区域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本文基于跨区域的视角,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路径,以期能够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和政策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曲洪建  拓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协同创新成为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围绕协同创新模式这个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两要素协同创新模式、三要素协同创新模式、多要素协同创新模式的内容,并总结它们的研究不足,同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待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理论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毛磊  谢富纪  凌峰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双钰  吴和成  
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间共同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式模型探讨经济、制度、地理和认知4种邻近性及其交互关系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区域间产学协同创新遵循着"核心-边缘"结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仍是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主导,经济距离促进协同创新绩效;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以往研究中的线性关系不同,制度距离与区域间协同创新呈倒U型关系;认知邻近显著正向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在多维邻近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劲文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解学梅  刘丝雨  
随着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要素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协同创新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综述了技术创新的演化轨迹和都市圈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协同理论视角梳理和分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发展轨迹,重点从协同创新的阻制、协同要素构成、协同创新模式、协同程度测度、协同创新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最后,在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志宝  孙铁山  李国平  
重新界定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狭义与广义概念及其内涵,在综述相关研究理论、计量模型、评价方法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今后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和三大研究难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智国  张文松  
从跨区域协同的视角,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4年京津冀区域12个子系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关村与天津、河北省11个地市的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经济体量等协同创新位势是决定跨区域产业是否协同创新的第一要素,跨区域创新投资、跨区域技术交易等协同创新行为是衡量区域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表征,协同配套环境是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以中国各省份为结点、省份间协同创新绩效为联结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以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个体网络的网络规模、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整体网络的中心势,均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网络层面的中心势和密度,负向调节个体网络层面的网络规模、中心度和结构洞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应扩大各省份产学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地方创新效率,辅以有效的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惠  陈刚  
国际产业转移、对外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表明,中国构建和延伸以己为主的NVC可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集群在GVC上的攀升,然而其重中之重是按产品内分工原则加强东中西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以往研究主要从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具体行为实现的角度探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内涵、系统、绩效、模式、运作机制和政策。未来研究应以中国构建和延伸以己为主NVC的更广阔视角,展开对东部沿海和中西部产业集群产品内分工原则下创新合作与协同的研究。本文对以往相关研究分别作出述评,并提出东中西部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今后的研究重点和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涛  丁雪  杜根旺  
梳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研究,介绍了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