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8799)
2022(7427)
2021(6641)
2020(5462)
2019(11967)
2018(11981)
2017(22391)
2016(12291)
2015(13878)
2014(14213)
2013(13682)
2012(12590)
2011(11321)
2010(11552)
2009(10781)
2008(10843)
2007(10134)
2006(9002)
2005(8535)
作者
(34471)
(28628)
(28493)
(27207)
(18129)
(13650)
(13191)
(10892)
(10856)
(10456)
(9863)
(9703)
(9427)
(9114)
(8981)
(8843)
(8569)
(8444)
(8375)
(8078)
(7338)
(7004)
(6869)
(6661)
(6647)
(6399)
(6365)
(6221)
(5730)
(5563)
学科
(48657)
经济(48577)
管理(41979)
(33389)
(28873)
企业(28873)
(15977)
方法(15456)
(15425)
地方(14226)
中国(13796)
数学(12764)
数学方法(12613)
(12582)
业经(11746)
(10442)
环境(9156)
(9034)
(8896)
银行(8887)
(8778)
财务(8748)
体制(8731)
财务管理(8713)
理论(8698)
(8644)
金融(8640)
(8514)
贸易(8509)
(8490)
机构
学院(174615)
大学(173397)
(69789)
经济(68042)
管理(65353)
研究(56889)
理学(54724)
理学院(54080)
管理学(53294)
管理学院(52937)
中国(44762)
(37427)
(36365)
科学(32488)
(29346)
财经(28033)
(27918)
中心(26467)
(25068)
研究所(24395)
(23590)
师范(23391)
(23273)
北京(22855)
(22460)
经济学(21727)
(21313)
业大(21236)
财经大学(20497)
经济学院(19429)
基金
项目(111027)
科学(88016)
研究(86866)
基金(79031)
(67290)
国家(66710)
科学基金(57926)
社会(55628)
社会科(52648)
社会科学(52638)
(44542)
基金项目(41265)
教育(40219)
编号(36787)
(36584)
自然(34523)
自然科(33661)
自然科学(33654)
自然科学基金(33021)
成果(31162)
资助(31046)
(27072)
课题(26283)
重点(25407)
(24587)
(24498)
(23528)
国家社会(23153)
(22453)
项目编号(22394)
期刊
(87874)
经济(87874)
研究(55601)
中国(41291)
(31634)
管理(25964)
教育(24149)
学报(22501)
科学(21582)
(21272)
大学(17958)
(17261)
金融(17261)
学学(16479)
技术(16391)
财经(14192)
业经(14089)
农业(13757)
经济研究(12899)
(12237)
问题(10961)
图书(10749)
(9128)
(8518)
论坛(8518)
财会(8502)
国际(8447)
会计(8285)
书馆(8241)
图书馆(8241)
共检索到279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永喜  陆文聪  
当前我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水利工程随之改变其原有功能和服务范围,在优化工程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文章探讨了建立跨区水利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同时本文也依此而提出了量化的区域间协调与补偿计算公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良文  黄水亮  陈长军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辉  
在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压力下,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唯一的可能来源。因而,建立农村宅基地的自由流转制度,将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希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深过程中,酝酿着新经济格局的未知性变化,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性转型挑战和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我国跨区域产业协调机制构建依据,强调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探究跨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区域之间的合作博弈化共赢理念。促进我国跨区域产业联动协调机制可持续发展,要以制度保障提升跨区域产业协调能力,提升区域产业资源性优势和功能定位,建立跨区域产业同类型企业的合作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中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于区域之间合作行为,然而立足于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如果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转换成本与收益在异质性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对称性分布纳入到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去思考,跨区域的异质性主体的合作行为博弈就构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协调发展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条件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光祥  吕韬  彭路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光祥  吕韬  彭路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是应有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