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0)
- 2023(10781)
- 2022(9429)
- 2021(8912)
- 2020(7428)
- 2019(17162)
- 2018(17290)
- 2017(32659)
- 2016(18079)
- 2015(20474)
- 2014(20575)
- 2013(20183)
- 2012(18395)
- 2011(16430)
- 2010(16303)
- 2009(14429)
- 2008(14038)
- 2007(12260)
- 2006(10642)
- 2005(9143)
- 学科
- 济(67685)
- 经济(67615)
- 管理(53204)
- 业(51403)
- 企(43553)
- 企业(43553)
- 方法(32922)
- 数学(28321)
- 数学方法(27971)
- 农(18104)
- 中国(17743)
- 技术(17161)
- 财(15652)
- 学(15518)
- 业经(15322)
- 理论(14516)
- 地方(13544)
- 贸(12556)
- 贸易(12552)
- 农业(12298)
- 易(12214)
- 教育(11784)
- 和(11458)
- 环境(11088)
- 制(10771)
- 务(10290)
- 财务(10219)
- 财务管理(10199)
- 划(10139)
- 教学(9740)
- 机构
- 大学(253240)
- 学院(251556)
- 管理(103301)
- 济(94246)
- 经济(91968)
- 理学(89816)
- 理学院(88847)
- 管理学(87348)
- 管理学院(86903)
- 研究(81661)
- 中国(57635)
- 京(54523)
- 科学(52259)
- 所(40651)
- 财(40269)
- 农(39133)
- 业大(39124)
- 研究所(37359)
- 中心(36571)
- 江(35988)
- 范(34581)
- 北京(34550)
- 师范(34269)
- 财经(33131)
- 农业(30660)
- 经(30221)
- 技术(30217)
- 院(30040)
- 州(29656)
- 师范大学(27663)
- 基金
- 项目(177594)
- 科学(138693)
- 研究(132061)
- 基金(126110)
- 家(109578)
- 国家(108668)
- 科学基金(93426)
- 社会(79538)
- 社会科(75306)
- 社会科学(75283)
- 省(70844)
- 基金项目(67896)
- 教育(62100)
- 自然(61600)
- 自然科(60144)
- 自然科学(60132)
- 划(59381)
- 自然科学基金(59032)
- 编号(55338)
- 资助(51806)
- 成果(44212)
- 重点(39657)
- 部(38746)
- 课题(38330)
- 创(37916)
- 发(37352)
- 创新(35232)
- 项目编号(34117)
- 科研(33598)
- 大学(33327)
- 期刊
- 济(102502)
- 经济(102502)
- 研究(72825)
- 中国(49330)
- 学报(40053)
- 管理(37878)
- 教育(37143)
- 科学(37054)
- 农(34791)
- 大学(30258)
- 财(29042)
- 学学(27988)
- 技术(26719)
- 农业(25230)
- 业经(16527)
- 融(16302)
- 金融(16302)
- 图书(15740)
- 经济研究(15486)
- 财经(15210)
- 科技(14532)
- 技术经济(13920)
- 业(13235)
- 经(12882)
- 理论(12753)
- 问题(12726)
- 实践(11934)
- 践(11934)
- 情报(11494)
- 坛(11486)
共检索到36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赞英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会与竞争的世纪。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载体——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能否在新世纪中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关键看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新世纪需要的整体素质。因此,培养能肩负起历史重任,有开拓性、创造性、能参与国际竞争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高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振一 刘颖 郑燕康 罗燕春 王孙禺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吴振一,刘颖,郑燕康,罗燕春,王孙禺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竟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能否在未来世纪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综合国力的强弱。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黄伯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爱东
有针对性地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正在成为共识。目前,新的经济运行形势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岗位和专业找不到合适的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这反映了目前高校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郑力 谭忠德 贾启中
本文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情报学科的专业特点,探讨跨世纪情报学科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宏观调控群体和个体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对策。宏观调控群体即调整群体结构;实行目标管理;引进与培养结合,强化交流和竞争机制;优化激励机制,调动积极因素。个体素质培养包括科研道德和科研作风的培养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应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战略型思维模式及协作型工作方法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
情报学科,人才培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翔
地市外贸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和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关键一条是要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外贸人才。广东番禺市外贸总公司在培养跨世纪外贸人才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年轻干部成长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该市外贸系统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富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有力地促进了番禺市外贸事业的迅速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严 顾声乐
人才标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按新的人才标准培养跨世纪人才,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世纪之交,知识化经济、信息化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交往方式。适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汤正如 丛昱
跨世纪营销人才的培养汤正如,丛昱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如何做好跨世纪的营销人才的培养工作,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高水平的营销人才,这对下一个世纪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下一个世纪初我国全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世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入选理由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培养目标衔接、培养目标及规格分类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职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晓雁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程度地带有产学研相脱节的缺陷 ,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本文根据作者的学习和工程经历 ,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进而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 ,并提出一种全面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设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炳生
在阐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探讨了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相互关系,明确提出了培养工程人才应解决好适应社会需求、树立大工程观和体现办学特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大工程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丽娜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世潋
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下,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应用技术文化内涵的把握,分析高职院校培育应用技术文化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培育应用技术文化的具体路径,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静
以德州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状况的调研目的,介绍了凋研内容、对象和方法。限于篇幅,只对企业调研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通过就企业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及其素质与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企业参与企校合作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度等方面的调研及其结果分析,认为:高校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必要性、实践教学意义深远、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需完善、教学质量需要提高等,这为后续制定改善措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卓越 工程技术 实践教学状况 调研 企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静
基于企业、教师、学生的调研结果,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政府、企业、高校等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共同建立实践和实训中心及增强教师工程意识,确保拟定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而解决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多个难题。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