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1)
2023(2607)
2022(2076)
2021(2254)
2020(1595)
2019(3903)
2018(4027)
2017(5648)
2016(4252)
2015(4876)
2014(4976)
2013(4066)
2012(3791)
2011(3761)
2010(3995)
2009(3156)
2008(3101)
2007(2899)
2006(2724)
2005(2686)
作者
(8686)
(7202)
(7104)
(6879)
(4451)
(3426)
(3375)
(3004)
(2805)
(2718)
(2498)
(2363)
(2335)
(2329)
(2321)
(2254)
(2204)
(2162)
(2138)
(2059)
(2027)
(1805)
(1792)
(1696)
(1673)
(1669)
(1644)
(1514)
(1507)
(1499)
学科
教育(18940)
中国(9491)
(6075)
经济(6070)
理论(5864)
教学(5505)
管理(4383)
(4192)
思想(3744)
(3604)
政治(3544)
发展(3493)
(3374)
(3370)
思想政治(3331)
政治教育(3331)
治教(3331)
德育(3303)
(3274)
研究(3190)
改革(3165)
高等(3038)
教育改革(2788)
(2701)
企业(2701)
学校(2555)
技术(2511)
学法(2473)
教学法(2473)
(2319)
机构
大学(52147)
学院(46763)
教育(25594)
研究(20892)
(18503)
师范(18472)
师范大学(15558)
(12997)
(11069)
科学(10931)
职业(10884)
经济(10553)
(10107)
管理(10015)
教育学(9973)
技术(9572)
北京(9364)
研究所(9151)
(8959)
中国(8634)
理学(8238)
理学院(8007)
中心(7735)
管理学(7715)
管理学院(7585)
(7441)
职业技术(7437)
教育学院(7332)
(6804)
技术学院(6306)
基金
研究(27733)
项目(25828)
教育(22191)
科学(21744)
成果(14992)
基金(14582)
社会(14548)
编号(14457)
课题(13703)
社会科(13410)
社会科学(13406)
(12333)
(11890)
(11543)
国家(11271)
(11161)
规划(9666)
(8859)
科学基金(8788)
项目编号(8613)
(8203)
研究成果(8202)
年度(8043)
(7815)
教育部(7620)
(7593)
(7562)
阶段(7543)
重点(7488)
(7421)
期刊
教育(44537)
研究(27477)
中国(21172)
(14172)
经济(14172)
职业(10625)
技术(8247)
技术教育(6895)
职业技术(6895)
职业技术教育(6895)
大学(5315)
高等(5199)
学报(5120)
(4779)
论坛(4779)
成人(4688)
成人教育(4688)
高等教育(4637)
科学(4460)
(4205)
(3934)
管理(3856)
职教(3589)
发展(3570)
(3570)
比较(3457)
图书(3108)
学学(3010)
教研(2927)
高教(2927)
共检索到87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智运  
跨世纪的课题:转变教育思想●刘智运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日益深入,一场以提高质量意识、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为中心的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讨论和研究正在兴起,并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先导。在这场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讨论和研究中,要继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钟启泉一、思考教育问题的两个维度教育事业是一桩兼具永恒性与时代性的事业。教育本身具有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而“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永恒性”的内容,诸如形成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丰富的人性,热爱自然,尊重本国的语言、历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跨世纪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变●谈松华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转折点上,将从现在走向新世纪的未来。可是,“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①走向未来,就是要架设通向未来的桥梁,实现从现实向未来的转变。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中国教育来说,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汪时珍  
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职能,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短期政策目标与建立市场对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机制和政府对社会就业水平的规范化调控机制等长期政策目标统一起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初玉岗  
本文在考察中国原始积累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初始积累的必要性和途径。作者认为,无论是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资本原始积累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多年的资金初始积累,都未能完成我国经济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作者指出,当前我国初始积累的任务主要在于国有资金、集体资金和个人资金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包含着我国初始积累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这些变化作了原则性的说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史静寰  
一、没有女校,但有女学的女性教育传统 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相比,中国处于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要长得多。在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机构,但是以女性为对象的广义的女学却相当发达。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倡“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约束女性,对女性进行教化的社会规范与网络。没有女校,但有女学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常常是在传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承敏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 是后天的经济。面向21 世纪, 一个崭新的名字——教育消费, 随着高校扩招已悄然走进了国民生活, 它将引起消费观念的重大变革, 也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长效政策, 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缪青  
跨世纪的中国客运交通缪青人类从来不提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客运交通,从广义上讲,涉及社区成员由于从事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而产生的人流的一切输送活动。本文论及的中国客运交通主要指大城币交通,铁路、且用以及民航系统的输送旅客的活动。中国经济与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科里史诺·罗依,宋健  
对你们给予我的荣誉,我感到不胜荣幸。我简直不能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就象一个梦想——一个变为现实的梦想。如果几个月前有人告诉我,我将从这所驰名国际、声望赫赫的重点大学获得如此殊荣,我只会不相信地一笑了之。这是一座造就了众多世界著名学者的殿堂,一方培育了无数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教师、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和政治领导者的圣土,能够成为这样一所大学的名誉教授,我感到无比幸运,同时觉得当之有愧。尽管我自惭并不具有何等的才能来匹配你们所慷慨授予我的这份荣誉,我仍深怀感激,中国人民大学产生过最富创造性的学说,颇具启发性的理论,引人深思的论文,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的敏锐阐释。在呼吁政治领导者重视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走在最前沿,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也如此,如今它继续做出着宝贵的贡献。70年代早期,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学家们就对1974年布加勒斯特世界人口大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李静  
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年复一年地涌动,且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这已是我国目前不能忽视和回避的事实。传播媒介声势颇大的宣传报道,使这一问题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超级热点”,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进展,前不久,本刊编辑部与《中国农民》杂志社、中农信发展部、农业部法规司、劳动部就业司等单位,在京联合举办了“民工潮”现象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原中央经检委副书记李昌、全国政协常委王郁昭、全国政协委员刘堪、以及来自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40余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来自安徽省阜阳地区、江苏省响水县等地的代表,在会上还介绍了引导农民合理流动的经验。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光宏  
文章结合图书馆人才管理的实际,概括地总结了图书馆人才管理思想正在经历着的,同时也是应当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的跨世纪的六个方面的变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本文集中讨论了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等几个教育思想问题。提出: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转变,一是要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二是要把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三是要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映洲  
本文揭示了本世纪末图情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挑战和问题。提出图情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的主要发展选择是:建立联合的“信息教育共同体”,创办新型的信息管理专业,走“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模式,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