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8)
- 2023(7394)
- 2022(6177)
- 2021(5776)
- 2020(4875)
- 2019(10844)
- 2018(10517)
- 2017(18527)
- 2016(10543)
- 2015(11914)
- 2014(11247)
- 2013(10835)
- 2012(10040)
- 2011(9122)
- 2010(9770)
- 2009(8848)
- 2008(8925)
- 2007(8488)
- 2006(7788)
- 2005(7019)
- 学科
- 济(33525)
- 经济(33492)
- 管理(30612)
- 业(27059)
- 企(23844)
- 企业(23844)
- 中国(13585)
- 技术(12771)
- 教育(11748)
- 理论(11048)
- 农(10634)
- 制(10576)
- 教学(9423)
- 地方(9262)
- 技术管理(9130)
- 业经(9124)
- 方法(8845)
- 财(8438)
- 银(7484)
- 银行(7463)
- 学(7369)
- 行(7202)
- 研究(6901)
- 融(6678)
- 金融(6678)
- 农业(6578)
- 体(6560)
- 数学(6443)
- 学法(6331)
- 教学法(6331)
- 机构
- 大学(133784)
- 学院(133780)
- 济(48767)
- 研究(48563)
- 经济(47209)
- 管理(46406)
- 理学(37641)
- 理学院(37144)
- 管理学(36338)
- 管理学院(36033)
- 中国(35788)
- 京(29940)
- 科学(26993)
- 江(25516)
- 财(25155)
- 所(23397)
- 中心(22668)
- 范(21961)
- 师范(21788)
- 研究所(20597)
- 州(20274)
- 农(20180)
- 北京(19545)
- 技术(19463)
- 院(18259)
- 教育(18130)
- 财经(18010)
- 省(17842)
- 职业(17406)
- 师范大学(17079)
- 基金
- 项目(82297)
- 研究(68037)
- 科学(63761)
- 基金(53835)
- 家(46065)
- 国家(45555)
- 社会(39482)
- 科学基金(38810)
- 社会科(37117)
- 社会科学(37106)
- 省(35553)
- 教育(35470)
- 编号(30138)
- 划(28882)
- 基金项目(27338)
- 成果(26417)
- 课题(23864)
- 自然(22704)
- 自然科(22214)
- 自然科学(22207)
- 自然科学基金(21785)
- 资助(21274)
- 创(20486)
- 年(20197)
- 重点(19505)
- 创新(19148)
- 发(18535)
- 项目编号(17799)
- 部(17575)
- 规划(17418)
共检索到23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旭蓉 高雪梅 胡玉才
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改革创新,尤其是新形式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将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建设过程中,分类分层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符合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推进其实现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蔡劲松 刘建新 马琪 聂晨
以北京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对2017—2021年五年间该校非全日制MPA上线考生的生源质量及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深造动机及择校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五年间生源结构在生源年龄、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及专业背景等特征方面呈现出较明显差异;生源质量逐年呈整体提升趋势,且在不同生源特征下体现出显著差异;生源读研深造动机主要表现在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工作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维度,升学择校因素则主要体现在“成本-收益”考量、办学品牌认同、专业设置对口等方面。据此对提升非全日制MPA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质量,提出了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军 欧百钢 朱瑞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管理及其社会工作的重点、方式和力度也随之不同。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结合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征,针对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的特点,大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思遥
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37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跨学科培养环境、跨学科投入和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跨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导师跨学科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博士生自身的跨学科投入不足,其跨学科技能和反思性行为水平进步空间较大。跨学科投入在跨学科资源和博士生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能力之间以及导师跨学科培养与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跨学科背景增强了跨学科课程及跨学科投入对博士生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了跨学科资源及导师跨学科培养对跨学科能力的预测效应。基于此,培养单位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跨学科培养环境,适当提升博士生的跨学科投入,并根据博士生的跨学科背景完善跨学科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胡玉才
分析现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完善的动态机制和科学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的发展机遇。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路径,以海洋水产类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3522"发展战略和具体建设措施,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惠云 陈金彦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把握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特点,通过凝炼学科方向、培育人才团队、建设一流平台、培育重大成果、推进协同创新和形成支撑学科发展的制度和文化,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学科的科学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重要保证。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 建设思路 机制创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洪晓楠
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支撑,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目的,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是互依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共同体。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应然关系,在实然层面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尊重与实践。实际上,在推进与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二者疏离的现象依然存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耦合整生,是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理想目标的基础。为此,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刻把握学科、课程、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本科教育 学科 课程 专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菊 叶绍梁
认为博士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某种脱节,造成了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博士生培养与学科点建设及学科的科研方向存在着若即若离的现象;博士生培养以导师为单元而不是以学科为单元;培养制度的外在强制性过强,比较死板,不能及时按照博士生培养的要求进行调整等。指出博士生创新培养在本质上也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制度的重要内容。建议要从源头上把博士生创新培养纳入博士点学科创新体系中,必须建设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博士生创新培养体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子成 戴兰妹 钱杨
本文在论述MPA重要意义的同时 ,着重强调借鉴MBA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经验教训 ,搞好MPA的试点工作 ,使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MPA 培养 思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凤 齐红岩 须晖 齐明芳 孙周平 李天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已经迈入历史新阶段。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也给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农科研究生提出新要求,在园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本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清晰,从事农业的信念不坚定;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归纳水平不高;农业实践素养偏低,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够。尤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迫于自身提高学历水平,工作和学习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专业学习面临困难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专业技能操作较差,掌握科研技能难度大、需要锻炼的时间更长,因此,结合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加快本专业和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增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单独开设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课程,充分发挥跨专业知识应用的优势,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长德 高向东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考试与培养目标之间效度不高;二是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被严重低估;三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不充分。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多种渠道招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行全程实践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等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专业 招生 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特征,立足未来需要,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实现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实现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实现教育学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垂直结构走向多元互动结构;形成相应运行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占华 朱艳 姚霞 侯喜林 徐翔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思考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
以优秀的学术文化滋养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思考——基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视野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为视角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留学生培养的思考
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的功利化及其反思
建设一流研究生课程 培养一流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培养一流的学生 建设一流的大学
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数字转型——基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