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7)
- 2023(14370)
- 2022(12325)
- 2021(11488)
- 2020(9621)
- 2019(22217)
- 2018(22158)
- 2017(41593)
- 2016(23026)
- 2015(25956)
- 2014(25993)
- 2013(25610)
- 2012(23643)
- 2011(21408)
- 2010(21672)
- 2009(19552)
- 2008(18964)
- 2007(16854)
- 2006(14917)
- 2005(13324)
- 学科
- 济(91927)
- 经济(91837)
- 管理(61393)
- 业(57196)
- 企(46409)
- 企业(46409)
- 方法(36398)
- 数学(30758)
- 数学方法(30351)
- 中国(28121)
- 农(24728)
- 地方(24671)
- 业经(21040)
- 学(20986)
- 财(20109)
- 农业(16772)
- 制(16583)
- 理论(15984)
- 贸(15920)
- 贸易(15903)
- 易(15319)
- 和(14989)
- 教育(14800)
- 环境(14775)
- 银(14654)
- 银行(14609)
- 技术(14457)
- 融(14333)
- 金融(14332)
- 行(14033)
- 机构
- 大学(321286)
- 学院(317459)
- 管理(121645)
- 济(120709)
- 经济(117689)
- 研究(112056)
- 理学(104208)
- 理学院(102938)
- 管理学(100921)
- 管理学院(100365)
- 中国(82249)
- 科学(71362)
- 京(70744)
- 所(57391)
- 财(55517)
- 农(54364)
- 研究所(52068)
- 中心(50073)
- 业大(48797)
- 江(48541)
- 范(46259)
- 师范(45803)
- 北京(45506)
- 财经(43189)
- 农业(42266)
- 院(40908)
- 州(39934)
- 经(39136)
- 师范大学(36617)
- 技术(35983)
- 基金
- 项目(214594)
- 科学(167614)
- 研究(158775)
- 基金(152010)
- 家(132375)
- 国家(131202)
- 科学基金(111890)
- 社会(95995)
- 社会科(90807)
- 社会科学(90784)
- 省(86003)
- 基金项目(80829)
- 教育(74083)
- 自然(73264)
- 划(72254)
- 自然科(71518)
- 自然科学(71502)
- 自然科学基金(70162)
- 编号(66119)
- 资助(62366)
- 成果(55296)
- 发(49396)
- 重点(48374)
- 课题(47236)
- 部(46045)
- 创(44687)
- 创新(41519)
- 科研(40898)
- 项目编号(40607)
- 大学(40201)
- 期刊
- 济(140653)
- 经济(140653)
- 研究(98161)
- 中国(72591)
- 学报(52741)
- 农(50052)
- 教育(47922)
- 科学(47685)
- 管理(46381)
- 财(41146)
- 大学(39715)
- 学学(36203)
- 农业(34973)
- 技术(28429)
- 融(27980)
- 金融(27980)
- 业经(23477)
- 图书(21950)
- 经济研究(21745)
- 财经(20278)
- 业(18328)
- 问题(17552)
- 经(17252)
- 科技(16270)
- 理论(15436)
- 书馆(15127)
- 图书馆(15127)
- 技术经济(14878)
- 版(14776)
- 实践(14281)
共检索到48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兴
以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以统招生为比较对象,以GPA和"挂科"数量为学业表现的指标,分析"双一流"高校专项生的学业表现、发展及来自学习环境的影响。整体地看,专项生和统招生的GPA确实存在差异。但是,当以农村统招生为参照对象时,二者GPA的差异几乎消失。当使用"挂科"数量作为指标时,专项生和整体统招生的差异减少,而且,专项生和农村统招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管是GPA还是"挂科"数量,尽管专项生一直呈跟跑之态,但与统招生的差异不断缩小。学习环境对学业表现有显著的统计影响。不过,不同学习环境因素对不同本科生群体的影响不同,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对专项生学业没有统计影响。这些结果对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学谦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541个研究生招生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和学科门类三个维度下的不平等现象以不同形态影响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机会平等的实现进程。总体而言,入学机会不平等主要源于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招生专业,其中,轻度不平等高校倾向招收推免生,而不平等度较高院校则较为歧视同等学力考生,其原因可归结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制度性偏倚或歧视。故此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首先对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中的不平等招生专业进行"定点清除",然后排查其他维度下的不平等专业并对其不合规、不合理条件予以修正,最后秉承机会平等的人才观和制度观设计"不偏不倚式"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静 杨颉
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近年来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改善重点高校学生结构的重要举措。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上与非专项计划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学业投入程度、院校环境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专项计划生的总体学业适应水平。建议高校开展入校前学业准备与指导项目,扭转专项计划生错位的大学认知观念;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弥补专项计划生薄弱的学业基础;拓宽师生互动机会与渠道,提升专项计划生的学业投入程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艺静
高校教师管理队伍的建设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去适应"双一流"的建设要求。"双一流"建设的五个基本建设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这五大任务的完成离不开高校高质量的管理,而高校的教师管理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影响高校管理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 “双一流” 教师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益民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地方高校要特别注重从对接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着手和发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强化内涵式发展实现"变轨超车",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地方高校 内涵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阿琴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落地实施,对高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点课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高校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时代发展趋势。高校教师作为"双一流"的主体力量,发展状况备受瞩目。但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高校教师在"双一流"的建设进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对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教师发展 “双一流” 高校 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路 王艳艳
"双一流"建设将导致中国高校格局调整并促进高校分类发展。本文在综合分析高校分类发展理论依据,分类标准和类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双一流"评价模型,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双一流"入选高校的分类发展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分类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旸 吴娟
为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继"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后,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双一流政策的出台,既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高校 高校建设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妮 吴菡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高校海归教师 科研表现 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卫平 牛新春 熊艳青
借鉴阿斯丁的学习投入-环境-结果(I-E-O)理论模型,使用东部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生学情调查项目构建的混合截面数据(2014—2021年),试图探索医学专业中家庭初代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及“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客观”弥合效应。研究发现,相较医学专业非家庭初代大学生,医学专业的家庭初代大学生在绩点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显著的劣势。相较其他因素,学生投入和院校投入依然是影响医学专业家庭初代与非初代大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进一步考察发现,“双一流”建设政策客观上弥合了医学专业家庭初代与非初代大学生在毕业规划上的差异。建议医学专业推动“双一流”建设更关照弱势学生,尤其是家庭初代大学生的绩点和求学深造的劣势问题,注重师生互动和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开设相应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春光 李强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也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同样需要"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职专业"。文章通过解读"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反思发展现状与不足,探析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旨在为"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高职院校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佳妮 牟童瑶 程乐
高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策略。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分析框架与核心关键词来识别和分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对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简介进行剖析与归纳,以此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为我国高校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变革课程结构应对未来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伟华 张海滨 董维春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构建了来华留学研究生"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四维分析框架,对来华留学在读研究生与毕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显示,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生源质量不理想、课程前沿性不足、跨学科课程数量不足、双语教师不足、培养过程监管形式化、职业指导不足、思想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提升招生宣传有效性,吸引优质生源来华留学;加强国际化内涵发展水平,提升国际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制度建设,强化国际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健全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满足国际研究生个体成长成才需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慧睿 董新 蒋凯
国际流动是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为例,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特点与意义。北美和欧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主要目的地地区,研究生国际学术网络建构以与一流大学交流为主,并且存在学科差异。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实现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并促进科研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推动研究生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熊宏齐
从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出发,并根据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梳理了与"双一流"建设高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职称晋升、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等相关要求,并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技术兼容的高水平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教学与科研的“博弈”
“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专项计划”名额的分配与获得——基于省、县、校、生四级视角的实证研究
双一流工科高校发明专利转让特征研究
资助制度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业表现吗?——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的校本调查研究
学术生态视野下“双一流”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趋势——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综述
在“双一流”建设中找准定位、特色发展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综述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