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
2023(483)
2022(326)
2021(306)
2020(291)
2019(645)
2018(564)
2017(959)
2016(700)
2015(830)
2014(891)
2013(692)
2012(569)
2011(520)
2010(537)
2009(383)
2008(346)
2007(327)
2006(267)
2005(248)
作者
(1401)
(1139)
(1137)
(1127)
(750)
(560)
(554)
(482)
(476)
(422)
(410)
(409)
(396)
(393)
(392)
(387)
(379)
(364)
(364)
(348)
(339)
(323)
(296)
(290)
(282)
(281)
(278)
(271)
(260)
(251)
学科
中国(1395)
教学(1144)
(1124)
经济(1123)
理论(1074)
教育(824)
学法(820)
教学法(820)
(782)
管理(769)
学理(764)
学理论(764)
(581)
学校(480)
(463)
企业(463)
高等(444)
(381)
农业(380)
技术(371)
世界(340)
发展(334)
(333)
研究(327)
职业(307)
业经(292)
(285)
(272)
职业技术(257)
算机(255)
机构
学院(7707)
大学(6619)
研究(2875)
职业(2774)
技术(2345)
教育(2338)
职业技术(1963)
(1892)
经济(1809)
管理(1791)
(1716)
师范(1706)
技术学院(1683)
(1588)
科学(1562)
中国(1529)
(1529)
理学(1455)
理学院(1435)
(1414)
管理学(1382)
管理学院(1371)
研究所(1341)
师范大学(1312)
中心(1183)
(1081)
(1056)
北京(1054)
(996)
(917)
基金
研究(4899)
项目(4856)
科学(3814)
教育(3455)
编号(2768)
基金(2529)
(2448)
课题(2357)
社会(2260)
(2230)
(2183)
成果(2165)
国家(2144)
(2111)
社会科(2100)
社会科学(2099)
科学基金(1653)
规划(1564)
(1509)
项目编号(1477)
职业(1471)
(1452)
主持(1426)
主持人(1405)
(1363)
重点(1354)
(1346)
年度(1341)
研究成果(1297)
基金项目(1279)
期刊
教育(4680)
中国(2780)
职业(2537)
研究(2459)
(2251)
经济(2251)
技术(2104)
技术教育(1808)
职业技术(1808)
职业技术教育(1808)
(1014)
(931)
论坛(931)
农业(796)
学报(734)
职教(722)
大学(694)
科学(664)
(657)
管理(538)
高等(518)
学学(516)
(461)
成人(456)
成人教育(456)
图书(424)
高等教育(390)
世界(379)
业经(359)
教研(359)
共检索到12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杰  
2010年国家提出要建设骨干高职院校,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朗双菊  陈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享誉世界,重视职教师资培养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师资培养模式方面有“学徒制”、巴登—符腾堡模式、普鲁士—巴伐利亚模式、图林根—汉堡模式、“职业性专业教学论”模式等不同类型,逐渐厘定了职教师资培养的独特标准及其职能角色。随着德国生产进入后福特主义时代,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并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调问题,成为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化的着力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景云  陈碧莹  白玉苓  
本研究在阐述"内联升"近年来时尚化转型主要举措的基础上,揭示了其面临的品牌及产品与年轻人心理距离较远、品牌个性模糊及与社群互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从老字号向现代品牌经营转化、深化并拓展IP跨界合作与运营、创新"互联网+"新零售商业模式、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媒介信息习惯开展品牌传播等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惠转转  刘正安  周慧娜  
教师结构对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内容的组织、培训资源的配置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培训学员结构的分析是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整体培训效果的关键要素。本文对学员结构进行总体、分年度、分区域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培训实施现状与需求探索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峻  黎炜  
我国高职教育在内涵为核心的持续发展需求下,亟须一支职业素质优良、教学能力一流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本文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实需求与目前困境出发,分析了其内涵与逻辑起点,提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舒群  杨文霞  
随着现代科技在高职院校的应用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随之展开。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其数字化建设起步晚 ,发展慢。文章旨在揭示其发展的现状、规律及必然趋势 ,为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佐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璇  徐大真  
中职教师在职培训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2015年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的区域经济、专业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在中职教育师资培训方面还存在轻视中部地区教师培训、对新兴专业关注不够、未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要加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投入,侧重新兴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匹配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培训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希东  卿中全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培养方法不够科学、培养课程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和个性化,导致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健全高职师资培养的制度体系,以及个性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坚持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校本培训为主,构建科学的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加强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强化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娅  程凡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骨干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推进路径:精准定位骨干专业,明确服务对象与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体系,为骨干专业建设提供优质载体;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骨干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骨干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为骨干专业建设增添动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涛  
自1999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上海高职经历了从院校建设到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不同发展进路为上海高职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总体而言,从院校建设到专业建设,上海高职专业设置布局趋于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专业师资能力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立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未来,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着力通过开展专业评估,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富青  
面对传统合作社制度存在的内在缺陷,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新一代合作社表现出明显的公司化发展倾向。我国新兴的农民专业股份式合作社与之类似,也呈现出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趋向。对这些一反传统合作社制度的现象应视为合作社制度的创新,它不是合作社的终结,而是对传统合作社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顺应了合作社组织形式发展的潮流,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06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年来,百所立项建设院校以此为契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缪学超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开始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英国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走向市场化改革之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向表现为: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方式,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创业型大学等。这些举措既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极大地增强了高等院校的活力和独立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玥忞   张应强  
“在地国际化”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源于欧洲,与“境外国际化”相对的概念。西方学界主要从高等教育机构层面来理解和界定“在地国际化”概念及其实践内涵。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与西方国家在具体语境上存在重大差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研究和实践必须实现方法论转变,需要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研究在地国际化概念及其实践内涵,需要通过保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来研究在地国际化的实践要素和实施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