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0)
2023(5401)
2022(4462)
2021(3838)
2020(3174)
2019(7072)
2018(6944)
2017(13524)
2016(6855)
2015(7879)
2014(7825)
2013(7929)
2012(7784)
2011(7410)
2010(7663)
2009(7408)
2008(6937)
2007(6482)
2006(6204)
2005(5604)
作者
(20817)
(17474)
(17287)
(16709)
(11223)
(8235)
(7994)
(6738)
(6661)
(6243)
(6232)
(5779)
(5628)
(5588)
(5304)
(5273)
(5107)
(5043)
(4994)
(4593)
(4416)
(4119)
(4111)
(4069)
(3997)
(3886)
(3715)
(3527)
(3457)
(3324)
学科
(56474)
经济(56330)
管理(17858)
方法(16097)
地方(15464)
(14351)
(12624)
企业(12624)
数学(12126)
数学方法(12071)
地方经济(11978)
中国(11286)
业经(11283)
(9139)
(8882)
(8413)
理论(7070)
(6643)
经济学(6566)
(6344)
环境(6235)
(6180)
金融(6179)
农业(5854)
(5724)
(5623)
(5531)
贸易(5527)
产业(5413)
(5242)
机构
大学(113474)
学院(111118)
(60254)
经济(59259)
研究(45300)
管理(39852)
理学(33529)
理学院(33107)
中国(32728)
管理学(32694)
管理学院(32453)
(25259)
(23819)
科学(23068)
(22788)
研究所(20231)
经济学(20146)
财经(19989)
中心(19047)
(18016)
经济学院(17704)
(16803)
(16023)
师范(15962)
北京(15735)
(15546)
财经大学(14612)
社会(14382)
(13554)
科学院(13339)
基金
项目(66055)
科学(53135)
研究(50900)
基金(49207)
(41520)
国家(41182)
社会(37559)
科学基金(35369)
社会科(34462)
社会科学(34448)
基金项目(25156)
(24062)
教育(22695)
(20215)
资助(19896)
编号(19454)
自然(19324)
自然科(18892)
自然科学(18889)
自然科学基金(18578)
成果(17159)
国家社会(15786)
(15773)
(15460)
重点(15024)
(13999)
课题(13951)
教育部(13863)
经济(13863)
发展(13643)
期刊
(77280)
经济(77280)
研究(42066)
中国(22572)
(18490)
管理(17193)
科学(13585)
经济研究(13570)
(13345)
学报(13145)
财经(11378)
教育(11306)
(11132)
金融(11132)
大学(11004)
学学(10111)
(10044)
问题(9604)
业经(9387)
技术(9253)
农业(9053)
世界(8615)
(7784)
国际(7737)
技术经济(7238)
统计(6474)
经济管理(6145)
经济问题(6017)
改革(5615)
(5615)
共检索到185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孝松  谢申祥  高乐咏  
本文通过考察执政党派别对美国社会经济形势是否产生显著的影响,来检验美国两大政党的政策取向及其实施效果究竟是"趋同"还是"趋异"。我们选取了反映美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六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控制了执政党在选举中获胜优势的基础上,检验代表执政党派别的虚拟变量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执政党派别在国家生活中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两党的政策取向及其实施效果呈现出趋同的态势:在不同政党执政时期,只有名义利率和公司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所有社会经济指标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曼琳  尹毅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用发展的思想并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新鲜经验。时代主题所凸现的实质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执政党如何把握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对于执政党政治运作的价值趋向来说十分重要,对于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认识也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1994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开了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预测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人事部、最高检察院、民政部、统战部、建设部、国家计生委、全国总工会、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经济社会调查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此外,课题组还在1994年10—11月就中国1994—1995年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全国17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於  杨翠迎  
近年来,中国省份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且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特征。采用空间相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构建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水平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地区间社会保障水平的趋同性及其趋同机制。结果表明,地区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水平的趋同速度大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趋同速度,人口流动对地区间社会保障水平的趋同具有促进作用,而财政分权体制则减缓了趋同速度,此外,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和财政能力差距的缩小,也是社会保障水平趋同的原因。基于此,建议推进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缩小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三敏  
在分析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趋同与趋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8—2009年各地市旅游经济略显趋异;区内差异是导致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原城市群区内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四大区域之间也呈现出趋同趋势。据此,提出河南省整体旅游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建议:利用当前极化态势形成区域品牌,加快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后地区发挥创意实现旅游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2001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稳定问题跟踪研究与对策课题组在往年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居民社会心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 调查与研究发现,与2000年比较2001年我国社会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居民对于社会发展的满意态度有所下降,长期困扰我国城乡居民的各种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际形势动荡引发国内问题复杂化。2002年我国社会形势将更加严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我校赵凌云教授任主编、马德茂副教授和胡江滨研究员任副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一书出版以来 ,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特约几位从事不同专业研究的专家就本书发表评论 ,以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晶  
一、政府的经济目标和宏观调控手段 1995年俄总统国情咨文和政府《1995-1997年经济改革和发展纲领》提出1995年要成为俄罗斯从经济危机转向经济稳定的转折时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英隆  
一、我国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90年代,是20世纪的终结,也是21世纪的预备,90年代对中国21世纪的走向关系重大。根据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1991年—2000年,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可能和时代要求,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确定把这一指标上调3个百分点,这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把这一目标实施放到历史与未来的纵座标和中外比较的横座标上作一综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玉冰  李非  
闽台社会经济关系自1979年起开始由相互隔绝转变为相互交流、互补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促进了两岸社会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本文拟对闽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婷  闫誉腾  
探索分地区死亡水平差异及其演变趋势是理解中国死亡和健康转变的重要手段。借助经对数二项法修订后的第三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死亡数据以及各来源分省统计数据,考察中国分时段、分地区不同年龄段死亡水平的变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近40年中国的死亡水平持续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地区间婴儿死亡水平差异趋于缩小、老年死亡水平差异趋于扩大;随着流行病学死亡模式的转变,中国死亡水平下降的动力机制已由以医疗设施投入为主要推动力转向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推动力,地区间死亡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地区动力机制变迁的阶段性差异所导致。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中国地区间死亡水平收敛的主要力量,未来应在巩固已有医疗设施投入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靳晓莉  高俊峰  赵广举  
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分析了流域近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变化,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社会经济预测基础上对水环境未来演变做了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太湖流域GDP年均增长率为11.6%,城市化率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与此同时,超标河长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上升了23个百分点,太湖水质20年来下降了两个级别;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流域用水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工业产值增加有下降趋势,而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上升,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和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越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刘旭  
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李泊溪刘旭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自二战结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有人将这场革命分为五个阶段1:1945~1955年,第一个10年,以原子能的释放和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文章使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60岁及上老年人口的健康现状,运用队列分析法分年龄、性别及城乡揭示过去十年老年人口健康变动特征,并基于队列要素法预测未来四十年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变动趋势并估计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结果首先表明,中国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分性别、城乡、婚姻状况、生活来源、居住方式及省际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次,随年龄增长中国老年人健康水平在逐渐下降,进入高龄期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比例明显提高,并分性别和城乡呈现不同的变动特征。再次,高龄老年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突破1亿规模,不健康老年人口赡养比快速上升,由疾病扩张与老龄化叠加产生的社会经济负担逐渐增加。最后,老年人口健康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所产生的健康红利与长寿红利效应,而其挑战重点体现在如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媛媛  李磊  李荣林  
本文在分析东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中国、日本及东盟对东亚合作的态度,进而对东亚合作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中国的策略选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