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
2023(794)
2022(807)
2021(762)
2020(725)
2019(1645)
2018(1690)
2017(3258)
2016(1985)
2015(2247)
2014(2254)
2013(2324)
2012(2125)
2011(2016)
2010(2015)
2009(1908)
2008(1920)
2007(1632)
2006(1400)
2005(1172)
作者
(7159)
(6172)
(6040)
(5629)
(3949)
(3049)
(2829)
(2472)
(2300)
(2257)
(2096)
(2040)
(2015)
(2013)
(2008)
(1979)
(1779)
(1774)
(1711)
(1702)
(1676)
(1660)
(1646)
(1442)
(1405)
(1358)
(1352)
(1344)
(1324)
(1311)
学科
(9023)
经济(9014)
管理(5857)
(5847)
方法(5501)
(5386)
企业(5386)
数学(4883)
数学方法(4866)
(3067)
(2140)
中国(1723)
地方(1664)
(1584)
贸易(1584)
关系(1581)
(1571)
(1498)
生物(1427)
(1388)
(1378)
业经(1354)
(1327)
财务(1327)
财务管理(1324)
企业财务(1290)
虫害(1274)
(1226)
理论(1220)
病虫(1207)
机构
大学(31094)
学院(30379)
研究(11291)
管理(10042)
(10035)
经济(9808)
(9463)
理学(9248)
科学(9224)
理学院(9036)
管理学(8747)
管理学院(8721)
农业(7691)
中国(7330)
业大(7245)
(6934)
研究所(6525)
(6184)
农业大学(5179)
(4601)
(4493)
(4445)
中心(4398)
实验(4350)
(4333)
实验室(4224)
(4135)
重点(3960)
科学院(3868)
(3843)
基金
项目(22094)
科学(16663)
基金(16159)
(15146)
国家(15017)
科学基金(12350)
研究(12074)
自然(9611)
自然科(9407)
自然科学(9394)
自然科学基金(9252)
(9115)
基金项目(8841)
(7688)
社会(7425)
社会科(6979)
社会科学(6978)
资助(6899)
教育(5953)
计划(5420)
科技(5126)
重点(5103)
(4688)
科研(4576)
(4566)
(4478)
创新(4381)
(4381)
专项(4086)
(3903)
期刊
(10201)
经济(10201)
学报(9845)
(8577)
科学(7477)
大学(6806)
学学(6693)
研究(6652)
农业(5833)
中国(5388)
管理(3814)
业大(3361)
(3325)
农业大学(3028)
(2828)
(2476)
财经(1962)
自然(1937)
科技(1874)
林业(1786)
自然科(1774)
自然科学(1774)
教育(1769)
经济研究(1738)
商业(1693)
中国农业(1680)
业经(1674)
(1667)
技术(1662)
(1521)
共检索到41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姣  周国英  苏圣淞  何苑皞  董文统  张茜  刘君昂  
【目的】对越南黄檀锈病及其食菌昆虫黄檀锈菌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锈菌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锈菌瘿蚊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锈菌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通过定期林间调查及室内观察,研究锈菌瘿蚊锈菌瘿蚊的生活史及其与锈菌的关系。【结果】锈菌瘿蚊卵椭圆形,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弧形而腹侧平直。幼虫纺锤形,头部白色,体两侧是透视可见波浪状的白色脂肪体,中间橙黄色至红褐色,幼虫无足型,体12节。蛹为离蛹,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雌成虫全身密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姣  周国英  苏圣淞  何苑皞  董文统  张茜  刘君昂  
【目的】描述在海南省澄迈县新发现的越南黄檀锈病的症状及其孢子形态特征,并提取DNA进行ITS序列扩增测序,从而鉴定该病的病原。【方法】实地调查该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观察并记录病害症状。采集该病新鲜夏孢子,制备浓度为1×105个·m L-1的夏孢子悬浮液,对越南黄檀健康叶片进行涂抹接种,采用单孢子堆分离法获得1株越南黄檀锈病纯培养物HNCm1。利用孢子形态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越南黄檀锈病为害寄主叶片与枝条,以当年生嫩枝叶为主,每年暴发2次,4月上旬—6月上旬与9月中旬—11月上旬为2个盛发期,重病株发病率可达75%以上。夏孢子堆初期为黄色或橙黄色,粉状,一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Kim Seong Hwan  Lee Min Woong  Lee Tae So  
1995年至2001年,对韩国锈菌进行了收集,并对锈菌科71种锈菌做了鉴定,记录了它们的寄主、采集点和干制标本数量。71种锈菌中有55种为柄锈菌属真菌、13种为单胞锈菌属真菌、2种为胶锈菌属真菌,另1种为罩膜双胞锈菌属真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甫华  周茂繁  谈宇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蓝燕   农花萍   彭子嘉   陆颖   李坤蓬   徐勇   余仲东  
[目的 ]为实现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快速有效的鉴别及鉴定。[方法 ]本研究根据两种锈菌的28SrDNA基因序列设计若干组LAMP引物。经筛选得到的引物以北美栅锈菌、松杨栅锈菌、图拉斯叉钩丝壳菌、芍药白粉菌、梨胶锈菌、羊肚菌、金针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并完成特异性检测;首先建立初始LAMP反应体系,再进一步优化LAMP反应体系的组分和反应条件,加入羟基萘酚蓝实现可视化检测;最后确定检测体系灵敏度。[结果 ]表明,筛选出的引物具有特异性;25μL北美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6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8:1,最佳dNTPs浓度为1.2 mmol·L~(-1);同样地,25μL松杨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4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6:1,最佳dNTPs浓度为1 mmol·L~(-1)。加入160μM羟基萘酚蓝(HNB)可清晰地指示反应结果,两种检测体系在61℃条件下,分别反应30 min和40 min可实现目视判断结果,且灵敏度分别可达34 fg·μL~(-1)和60 fg·μL~(-1)。[结论 ]通过建立两种锈菌的可视化LAMP-HNB检测体系可实现对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进行区分及鉴定,为快速鉴定和区分重要杨树锈病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春燕  王智炘  王冬梅  
采用活体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钙信使阻断及激活药物注入小麦叶片,其中阻断药物注射后立即接种叶锈菌,研究了钙信使与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导的防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2+螯合剂EGTA除去或降低胞外Ca2+浓度,用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或La3+阻断胞外Ca2+进入胞质,都能部分地抑制叶锈菌诱导的防卫反应,即PAL,POD的活性升高和过敏性反应(HR)的发生。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注射Ca2+载体A23187能部分模拟叶锈菌侵染诱导的这3种防卫反应。说明叶锈菌侵染诱导的PAL,POD活性升高和HR的发生,需要胞外Ca2+进入胞内,Ca2+参与了叶锈菌侵染激活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三  王振中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 5个豇豆 (VignasesquipdalisWight)品种在受锈菌 (Uromycesvignae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若干阶段中外切几丁质酶 (exo chitinase)和 β 1,3 葡聚糖酶 (β 1,3 glucanase)的活性 ,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豇豆各品种与锈菌互作的早期 ,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均上升 ,与品种抗病性水平基本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也与品种抗性水平一致 ,且抗病品种的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的变化率高峰出现早 ,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迟 ;β 1,3 葡聚糖酶比活性与品种抗性水平也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与品种抗性有较密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丽冰  贺伟  刘小勇  杨佐忠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 .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我国Cron artiumflaccidum和C .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 ,而C .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 .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 ,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 ,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 .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 ,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 .ribicola的独立的种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保通  康振生  李高宝  李强  王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张振  曹轩峰  曹支敏  
【目的】根据RAPD分析结果,对松杨栅锈菌西部和北方两大地理相关菌群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进行SCAR标记转换。【方法】经pGEM-T载体克隆和测序、Seqman整合后,用Primerselct分别设计了两地理菌群的简并引物对(西部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382-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382-R:GAATCGGCCATGACTTGAGC,北方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400-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400-R:GAATCGGCCATGACTTGAGCTGC)。【结果】经PCR条件优化成功获得两大地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保军  张勃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康振生  
【目的】明确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及流行菌系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流行菌系,特别是水源11类群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与毒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小麦条锈菌流行菌系之间,无论是毒性特征还是DNA指纹特征,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二者并不相关;(2)AFLP聚类分析显示,水源11类群的不同类型之间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在遗传上不属于同一个来源。【结论】新出现的致病类型很可能由较近的共同起源菌系进化而来;AFLP技术非常适合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能客观揭示小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蓝柏成  刘君昂  肖柏  周国英  
【目的】降香黄檀是我国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的高效培育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利用降香黄檀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降香黄檀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降香黄檀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同时测定并分析了降香黄檀心材边材的理化性质,包括含水率、p H值、灰分含量、热水抽提物含量、钙元素含量、钾元素含量和镁元素含量。【结果】经过测序共获得301 585条序列,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447.5 bp;得到4 678个OTUs,分属24门51纲104目200科329属。在门的水平上,心材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边材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在属的平上,心材优势菌为肠杆菌属,边材优势菌为肠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指数、香侬指数和辛普森指数的结果显示降香黄檀心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大于边材。降香黄檀的内生细菌无论是数量还是多样性,在心材和边材上都存在差异。研究发现降香黄檀心材和边材灰分含量、热水提取物、pH值、Ca含量和K含量都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降香黄檀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心材均大于边材;引起降香黄檀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木材环境因子有灰分含量、热水提取物、pH值、Ca含量和K含量;降香黄檀的各项理化性质中对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是含水率和pH值,其中pH值影响最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江业根  陆俊锟  康丽华  王胜坤  杨富成  
筛选出能促进降香黄檀苗期生长与结瘤的最佳施肥组合,探究菌剂在肥料中的作用。采用L9(34)正交设计,设立菌剂(根瘤菌+溶磷菌混合液,简称M)、N、P、K等施肥因素,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11个月生降香黄檀的生长与结瘤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降香黄檀的生物量、根瘤数、瘤质量等指标差异极显著,施肥对降香黄檀的早期生长极为重要;降香黄檀的苗高、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根瘤数和瘤质量在最佳施肥处理中,相关的指标分别是不施肥对照处理的1.98、4.86、4.34、78、400倍;影响降香黄檀生物量的4种因素从主到次排序为K>M=P>N,影响根瘤数的4种肥料因素从主到次的排序为K>M>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建锋  成嘉欣  舒伟学  张艳茹  王晓杰  康振生  汤春蕾  
【背景】条锈病是小麦上的重大病害,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侵染引起。条锈菌是活体营养型寄生真菌,在侵染过程中形成吸器,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汲取营养。同时,吸器分泌效应蛋白调控寄主免疫,促进侵染过程。【目的】明确条锈菌效应蛋白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为揭示条锈菌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比较分析条锈菌夏孢子、芽管和吸器转录组,获得在吸器诱导表达的分泌蛋白基因Hasp83,在本氏烟叶片细胞中瞬时表达观察是否能抑制由BAX引起的细胞坏死;利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条锈菌侵染小麦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借助荧光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和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分析Hasp83在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小麦中与Hasp83互作的蛋白,免疫共沉淀技术进一步在烟草细胞中共表达验证Hasp83及其候选靶标蛋白的互作。【结果】Hasp83开放阅读框全长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蛋白N端1—29位氨基酸为信号肽,无保守结构域,在本氏烟叶片细胞中瞬时表达能抑制由BAX引起的细胞坏死。qRT-PCR分析显示,Hasp83在条锈菌侵染时期上调表达;利用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在小麦水源11品种中瞬时表达Hasp83能够抑制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胼胝质积累,在接种条锈菌无毒性小种CYR23后,瞬时表达Hasp83株系产生的活性氧积累面积和过敏性坏死面积相比对照减少19.35%—38.62%;利用HIGS技术在接种条锈菌毒性小种CYR31的小麦水源11中沉默Hasp83,发现条锈菌的产孢量、菌丝长度、菌丝扩展面积和吸器数目减少,致病力降低。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效应蛋白Hasp83与其小麦中候选靶标过敏性坏死诱导蛋白Tahir1互作。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明Hasp83及其候选靶标Tahir1存在互作。【结论】条锈菌效应蛋白Hasp83可抑制寄主由非致病细菌和无毒性条锈菌生理小种引起的小麦防卫反应,增强病原菌的致病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爱华  张立峰  张韫玮  刘猛  侯春燕  王冬梅  
试验采用小麦单基因系TcLr19,感病对照Thacher(Tc)及叶锈菌小种366和165,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叶锈菌在亲和和不亲和寄主上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表现不同侵染型的TcLr19-叶锈菌组合中的2种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的活性变化及发生过敏性死亡(HR)的细胞面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伴随着叶锈菌的侵染,TcLr19接种叶锈菌小种366(侵染型为0;)后PAL的活性分别在24,72 h出现高峰,PO活性在48 h达到最高峰,发生HR的细胞面积从接种后24 h逐渐增加直至96 h达到高峰;而接种叶锈菌小种165(侵染型为1)后2种酶活性变化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