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7285)
- 2022(6059)
- 2021(5505)
- 2020(4572)
- 2019(9952)
- 2018(9458)
- 2017(18015)
- 2016(9971)
- 2015(10275)
- 2014(9950)
- 2013(9719)
- 2012(8862)
- 2011(7922)
- 2010(7617)
- 2009(6847)
- 2008(6743)
- 2007(5801)
- 2006(4709)
- 2005(4031)
- 学科
- 济(35264)
- 经济(35215)
- 业(27891)
- 管理(26932)
- 企(21691)
- 企业(21691)
- 方法(18146)
- 数学(16435)
- 数学方法(16305)
- 财(10855)
- 学(10381)
- 农(10053)
- 中国(9134)
- 贸(8256)
- 贸易(8256)
- 易(8072)
- 业经(7664)
- 务(7272)
- 财务(7267)
- 财务管理(7256)
- 农业(7090)
- 企业财务(7027)
- 技术(6879)
- 制(6706)
- 银(6226)
- 银行(6183)
- 融(6110)
- 金融(6108)
- 行(5839)
- 环境(5728)
- 机构
- 大学(141416)
- 学院(140132)
- 济(54882)
- 经济(53932)
- 研究(50780)
- 管理(50681)
- 理学(45638)
- 理学院(45006)
- 管理学(44097)
- 管理学院(43860)
- 农(38417)
- 科学(36537)
- 中国(35365)
- 农业(31168)
- 业大(30275)
- 京(28481)
- 所(27731)
- 研究所(26183)
- 财(23768)
- 中心(22399)
- 农业大学(21057)
- 财经(20134)
- 江(19195)
- 经(18641)
- 院(18016)
- 经济学(17611)
- 室(17222)
- 省(16881)
- 北京(16665)
- 科学院(16574)
- 基金
- 项目(107836)
- 科学(83867)
- 基金(81065)
- 家(76102)
- 国家(75512)
- 研究(66008)
- 科学基金(62873)
- 自然(44850)
- 自然科(43933)
- 自然科学(43907)
- 社会(43901)
- 基金项目(43632)
- 自然科学基金(43188)
- 省(42019)
- 社会科(41786)
- 社会科学(41772)
- 划(36545)
- 资助(32317)
- 教育(29780)
- 重点(24898)
- 计划(24186)
- 部(23114)
- 创(23006)
- 编号(22352)
- 发(22221)
- 科研(22107)
- 创新(21670)
- 科技(21655)
- 业(21231)
- 国家社会(19378)
共检索到184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瑀珑 鞠兴荣 邱伟芬 吴定
【目的】对超高压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标记大肠杆菌细胞膜,用荧光偏技术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经超高压作用后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用DPH标记和荧光偏振法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条件;不同的处理压力和时间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不同,350~400MPa作用15~40min,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稳定水平,350MPa作用15min已经使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大肠杆...
关键词:
超高压 大肠杆菌 细胞膜 流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爱静 李琳琼 王鹏杰 高瑀珑
【目的】以大肠杆菌ATCC43889为试材,研究热胁迫处理对其细胞膜和膜蛋白的影响,为高温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研究ATCC43889分别经50℃、60℃和70℃热胁迫处理15 min并转接10次培养后,获得的3种抗热性ATCC43889菌株的细胞膜和膜蛋白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原始对照菌株和3种抗热性菌株个体形态的变化;采用96孔微量酶标板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被膜生成能力的强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菌株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其差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各菌株细胞膜磷脂相变温度的变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检测各菌株外膜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肠杆菌ATCC43889分别经50℃、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处理并转接10次培养后,其个体形态变化明显,经50℃热胁迫后,部分菌株由球状体变为长杆状;经60℃热胁迫后的菌株个体形态较50℃热胁迫处理的菌株细长;经70℃热胁迫处理后大部分菌株变成了更细长的杆状,大量的菌株聚集在一起,菌体表面呈凸凹不平的无规则形态。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ATCC43889抗热性菌株的生物被膜生成活力增大,其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增强,3种抗热性菌株的生物被膜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的原始菌株相比,经过50℃、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处理并转接10次培养的菌株,缺失了3种脂肪酸,分别为C18:1n9c、C18:3n3和C21:0,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热胁迫菌株细胞膜中C13:0、C16:0和C17:0等饱和脂肪酸(SFA)及其总含量升高,而C14:1、C16:1、C17:1、C18:1n9t和C18:2n6t等不饱和脂肪酸(USFA)及其总含量降低,总SFA/总USFA比值增大,SFA/USFA比值越大,菌体细胞膜流动性越弱。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ATCC43889抗热性菌株细胞膜磷脂的熔点(Tm)升高,表明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热胁迫温度越高,细胞膜流动性越低;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分子质量在63 kD和75 kD附近的条带颜色逐渐变深,分别经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并转接10次培养获得的2种抗热性菌株,其细胞外膜蛋白分子质量在48—75 kD均增加了特异条带;胁迫温度越高,一些外膜蛋白表达量及其种类增加,ATCC43889的耐热性越强。【结论】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ATCC43889个体形态变长,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增强,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一些外膜蛋白表达量提高、表达种类增加,菌株耐热性增强,这些变化有利于其适应不利的热胁迫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瑀珑 鞠兴荣 邱伟芬 吴定 江汉湖
【目的】研究超高压作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 54004)细胞膜、氧化磷酸化和F0F1-ATP酶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LM 54004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金属离子(K+、Mg2+)的泄漏;以亲脂性阳离子四苯基溴化膦([3H]-TPP+)作为放射性探针标记LM 54004细胞膜,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为荧光探针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pH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超高压对LM 54004 F0F1-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50—300 MPa作用10 min,随着压力的增大LM 54004菌落数显著降低,细胞内K+和Mg2+没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颜苹 王小媚 何薇 李晓华
研究了保存时间、温度和抗冻剂对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40℃、-70℃条件下,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在保存前期随保存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转化效率在第1天或第7天达到最大值,此后随保存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保存前期,保存于4℃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高于保存在-70℃、-40℃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在保存后期低于保存在-70℃、-40℃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在相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下,保存在甘油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高于保存在DMSO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 保存 转化效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莹 张佰清 魏宝东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高压静电场装置针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杀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场电压、处理时间是影响电场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极板间距3cm,电压20kV,处理时间45min的条件下,大肠杆菌的致死率达到98.7%。通过分析高压静电场对菌液温度、pH值、电导率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压静电场杀菌机理。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大肠杆菌 致死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劲晔 顾蓓蓓 卢炜 刘静
[目的]阐明雷帕霉素(Rapa)对大肠杆菌诱发的乳腺感染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寻找乳腺炎防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待细胞贴壁后,试验组采用100 nmol·L~(-1)的Rapa处理4 h后,细胞经感染比(MOI)为10的大肠杆菌处理2 h后用细胞刮刀刮取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于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活性氧(ROS)释放检测。[结果]大肠杆菌刺激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后,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Rapa预处理可降低MyD88蛋白表达;同时,大肠杆菌刺激后,乳腺上皮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ROS的释放均显著升高。雷帕霉素能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显著降低ROS的释放量。[结论]Rapa抑制MyD88信号通路后可减轻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乳腺炎症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艳华 李凤娟 刘建华 胡功政 莫娟 余军军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几乎相同,而生物被膜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比后两者显著增强,并且2株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浮游菌在形成生物被膜后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此说明,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生物被膜这种特殊结构造成的,同时,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促使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玲 孙影 尤向峰 吴育发 王梦云 胡积东 王有为 阮祥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能形成生物被膜的临床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刚果红平板法对70株APEC进行筛选,并用结晶紫染色法鉴定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生物被膜生长情况,推断菌株的膜成熟时间;依据玻璃试管法判断菌株是否有卷曲菌毛以及形成生物被膜基质中是否含有胞外纤维素,同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膜基质中胞外多糖的浓度。对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群体感应系统、菌毛、鞭毛、蛋白、多糖的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检测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它们的耐药特性。[结果]在鉴定出能形成生物被膜的31株菌中,强、中等和弱成膜能力的分别有10、7和14株。强成膜菌株膜成熟时间比弱成膜菌株的短且差异显著(P0.05)。强成膜能力的菌株中含有菌毛和产生胞外纤维素的菌株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胞外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中等和弱成膜菌株(P<0.01)。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检出率最高,达到100.00%,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菌毛、蛋白、鞭毛、多糖相关基因。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成膜能力越强,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越严重。[结论]强成膜能力菌株的膜成熟时间短,产生膜基质的量多、组成更复杂,且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更严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颢锦 汤芳 诸葛祥凯 胡林 陈玲 李亚芯 李德志 戴建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uf基因的功能。[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auf基因,构建DE205BΔauf缺失菌株,并分析缺失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结果]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缺失菌株的生长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对酸性(乙酸,pH 4.0和5.0,20 min)、碱性(Tris-HCl,pH 10.0,30 min)和高渗环境(2.5 mol·L-1NaCl,1 h)的耐受能力极显著降低(P<0.001),其相对存活率分别降低86.7%、77.3%、59.0%和98.3%;抗血清杀菌能力也显著下降,在100%、50%及25%稀释度的血清中极显...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菌毛 auf基因 黏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祥 呙于明
为研究镁对肉仔鸡红细胞体外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本试验用96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配为低镁日粮组(镁含量1.2 g/kg)和对照组(镁含量2.4 g/kg)。在体外氧化应激反应体系中,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丙二醛(MDA)的生成量高于对照组(P<0.01),低镁日粮显著提高红细胞膜的各向异性参数(P<0.05);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的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了17%,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了19%(P<0.05),红细胞膜的镁含量降低18%(P<0.05);低镁日粮组肉仔鸡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P<0.01)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表明低镁日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霞 张佰清
采用平板电极高压静电场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考察温度、电场强度、处理量及处理时间变化对大肠杆菌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处理时间和电场强度与大肠杆菌致死率成正相关,随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致死率70%以上;处理量与大肠杆菌致死率成略微负相关;在电场处理中,温度对大肠杆菌致死率的影响很小。通过电镜观察高压静电场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并测量被高压静电场处理前后的菌液电导率,高压静电场对大肠杆菌的致死机理是由于物理作用破坏细胞结构而导致的。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大肠杆菌 杀菌机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淑红 王艺磊 张朝霞 翁朝红 邹志华 张子平
将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注射感染大肠杆菌(E.col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emolyticus),在感染后第4、8、12、24、48、96、192小时分别采集无细胞血淋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弧菌组ACP的活力在第24小时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弧菌组的ALP与对照组相比,在第8小时显著增高,第48小时极显著升高,第96小时显著下降。弧菌组的SOD活力在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大肠杆菌组ALP、ACP和SOD的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各个时相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杂色鲍对致病菌和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桂清 张涛
以辽细辛精油为材料,以黄瓜灰霉病菌为靶标,采用干菌丝和鲜菌丝两种处理方法,测定了辽细辛精油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体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干菌丝还是鲜菌丝,精油处理后灰霉病菌菌丝体的电导率均随着精油处理浓度的加大而提高、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说明辽细辛精油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一定影响,可引起细胞膜的伤害,造成膜功能的紊乱。结果还表明,采用鲜菌丝处理法、处理时间为12~24 h时,测定结果比较理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辽细辛精油的抑菌机理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小军 王加冕 李世瑛 颜丽娇 麻强生 张小丽
为研究绵羊大肠杆菌性乳腺炎中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情况及TLR4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原代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大肠杆菌人工感染细胞建立大肠杆菌性乳腺炎细胞模型,分析大肠杆菌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及TLR4在大肠杆菌性乳腺炎中的作用。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消化法获得原代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TLR4阻断剂CLI-095的细胞毒性作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大肠杆菌对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情况并筛选最适MOI比值;qRT-PCR法检测caspase-3、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CLI-095的阻断效果;比色法检测细胞焦亡蛋白caspase-4,5的酶活性;WB检测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CLI-095对大肠杆菌黏附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分离获得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MTT测定结果显示,细胞活力良好;大肠杆菌以最适MOI=4∶1感染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后,各时间段LDH释放量均显著升高;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1~3 h内显著上升,3 h后表达量显著下降;caspase-4,5酶活性在感染1~3 h内升高,3 h后降低。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CLI-095可抑制大肠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大肠杆菌感染成纤维细胞后LDH释放量增加、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4,5酶活性升高,促进了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凋亡及焦亡;大肠杆菌感染促进绵羊乳腺成纤维细胞内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TLR4阻断剂CLI-095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抑制E.coli对细胞的黏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小云 刘红 陈孝煊 张棋 袁娟 刘佳佳 吴志新
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IL-10和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肾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在E-LPS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下降;C-LPS组TNF-α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脾脏中,TNF-α、IL-1β和IL-10在E-LP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1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