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1)
- 2023(10903)
- 2022(9666)
- 2021(8955)
- 2020(7489)
- 2019(17343)
- 2018(17254)
- 2017(33236)
- 2016(18482)
- 2015(20634)
- 2014(20545)
- 2013(20406)
- 2012(18706)
- 2011(16767)
- 2010(16457)
- 2009(14885)
- 2008(14236)
- 2007(12112)
- 2006(10384)
- 2005(8875)
- 学科
- 济(69379)
- 经济(69309)
- 管理(50923)
- 业(47280)
- 企(38996)
- 企业(38996)
- 方法(34325)
- 数学(29908)
- 数学方法(29577)
- 农(18983)
- 学(17637)
- 中国(16766)
- 财(15629)
- 业经(15515)
- 地方(13930)
- 环境(13686)
- 农业(12838)
- 贸(11976)
- 贸易(11972)
- 理论(11886)
- 和(11824)
- 易(11599)
- 技术(11537)
- 划(10755)
- 制(10501)
- 务(10202)
- 财务(10143)
- 财务管理(10128)
- 教育(9893)
- 企业财务(9534)
- 机构
- 大学(260077)
- 学院(258377)
- 管理(102836)
- 济(94642)
- 经济(92494)
- 理学(90369)
- 理学院(89293)
- 研究(87621)
- 管理学(87565)
- 管理学院(87118)
- 中国(61216)
- 科学(59769)
- 京(55918)
- 农(49975)
- 业大(46293)
- 所(45793)
- 研究所(42494)
- 财(40451)
- 农业(39965)
- 中心(38778)
- 江(36325)
- 北京(34854)
- 范(34269)
- 师范(33911)
- 财经(33701)
- 院(31676)
- 经(30734)
- 州(29686)
- 技术(28645)
- 师范大学(27548)
- 基金
- 项目(188887)
- 科学(146442)
- 基金(135727)
- 研究(132351)
- 家(121035)
- 国家(120043)
- 科学基金(101521)
- 社会(80528)
- 社会科(76241)
- 社会科学(76217)
- 省(75139)
- 基金项目(73577)
- 自然(69370)
- 自然科(67683)
- 自然科学(67669)
- 自然科学基金(66444)
- 划(63667)
- 教育(60001)
- 资助(55519)
- 编号(53626)
- 重点(42569)
- 成果(42426)
- 部(40243)
- 发(39997)
- 创(39194)
- 科研(36825)
- 计划(36782)
- 课题(36748)
- 创新(36565)
- 大学(34105)
共检索到356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淑秀 陈温福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沈农606和辽粳294齐穗后积累的干物质较多,且产量高于秋光,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绿素a/b值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 产量水平 生物产量 干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桂成 张洪程 钱银飞 李德剑 周有炎 徐军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赵品恒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超高产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 ,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 ,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协优 930 8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其他品种明显提高。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分布 根重密度 深根系 根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志瑞 翟虎渠 曹树青 张荣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明
自80年代兴起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形成了日本、国际水稻所和中国三个育种集团。在中国形成了南籼、北粳、中杂交水稻的三个超高产育种团体。日本的超高产育种在前两个阶段完成了预定目标。国际水稻所的超高产育种已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超高产材料。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是“亚种间重穗育种”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已育成一批亚种间重穗型组合,有的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有的正在进行各级试验。本文介绍各个团体超高产育种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和育种进展,讨论超高产育种的有关问题和前景。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育种,亚种间杂交稻,重穗育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李达模 朱英国
水稻超高产育种是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 ,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杂种优势 分子生物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伟 李刚华 杨从党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分别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和江苏省南京市最适种植季节种植杂交籼稻Ⅱ优107,比较了两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消光系数、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等因子的差异,分析了涛源水稻特殊高产区高产水稻的高产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涛源Ⅱ优107的籽粒产量2006年为18.6.thm-2,2007年为17.7.thm-2,分别为南京的2.1倍和1.9倍,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主要是因为在涛源种植的水稻有效穗较多,增加了籽粒库容量。与南京点相比,Ⅱ优107在涛源的生育期延长、作物生长速率提高,其中营养生长期延长近30 d,灌浆期作物生长速率提高1.3倍。齐穗期涛源LAI达10.0以上,比南京的大3.3。成熟期...
关键词:
特殊生态区 超高产 水稻 生态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吴长付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
关键词:
中熟粳稻 超高产 生长发育 调控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良斌 聂守军 宋福金 张广彬 吴宪章
稻株个体生长障碍是水稻再高产的限制因素,优化基本苗群体(秧田、本田)是消除或减少稻株个体生长障碍的有效措施,试验证明,采用带蘖大苗,单本稀植后,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稻株个体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来稳定高产栽培的穗群体。通过提高个体质量,使平均穗粒数增加10粒以上,结实率提高5%以上,从而使籽实产量提高15%以上而获得超高产量。
关键词:
带蘖大苗,单本稀植,超高产,水稻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迎虹 尹福强 刘松青 祁伟亮
以6个四川桑树品种为对象,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桑树品种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桑树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叶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且达到最大值,而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均较为缓慢,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均较大,这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桑树生理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叶片形态上也出现差异。
关键词:
叶绿素 水分饱和亏 丙二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在全 宋令荣 黄兴奇 普双有 汪增祥 杨宏 杨高群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月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遗传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改变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粒重形成的遗传力较大,选用千粒重较高的品种可以弥补高产水稻所处环境下8、9月份光温的略微不足。笔者认为:第一,在5、6月份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有效穗和延长穗分化时期以利形成大穗;第二,在8、9月份采取营养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于天一 肖小平 逄焕成 汤文光 聂泽民 任天志 汪柯 李玉义 杨光立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爱国 保尔江 张建国 何彩云 赛力克
该文探讨了华山松不同叶龄、不同部位的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华山松针叶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在12:00达到最低值;而向阳针叶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2:00达到最大值,说明华山松具有在强光条件下通过热耗散作用降低光合机构受光抑制程度和免受光氧化破坏的机制。②华山松阴生叶的各项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均较小,阴生叶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电子传递效率(Fm/F0)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均明显高于阳生叶,但阴生叶的NPQ明显低于阳生叶,尤其是幼叶。③针叶叶龄越小,Fv/Fm越低,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进
我国1996年正式启动水稻超高产育种项目以来,迄今农业部共确认超级稻品种(组合)83个,推广面积达到全国水稻面积的20%。此间我国水稻单产在6.0~6.5t.hm-2之间波动,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从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光敏雄性不育与两系法、籼粳稻品质性状差异与遗传改良、超高产株型模式方面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遗传与生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超级稻 遗传与生理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朱仁山 余金洪 朱英国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单产潜力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次重大突破后,出现长期踌躇不前。水稻育种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利用新种质、新技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水稻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和各种近等基因系群体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不断被精细定位,越来越多的重要发送的基因被克隆及功能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功能基因组学迅速地发展,这些为研究复杂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提供机遇,也为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综合性状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新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