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14)
2023(3008)
2022(2618)
2021(2414)
2020(2262)
2019(4747)
2018(4727)
2017(8987)
2016(5267)
2015(5532)
2014(5550)
2013(5558)
2012(5463)
2011(4932)
2010(5197)
2009(4750)
2008(4859)
2007(4420)
2006(3986)
2005(3588)
作者
(18110)
(15381)
(15227)
(14397)
(9845)
(7392)
(6676)
(5998)
(5864)
(5578)
(5477)
(5177)
(5064)
(5024)
(5008)
(4756)
(4622)
(4555)
(4519)
(4428)
(4102)
(4060)
(3895)
(3606)
(3585)
(3579)
(3362)
(3244)
(3224)
(3198)
学科
(20439)
经济(20420)
(12516)
管理(12313)
(10450)
企业(10450)
方法(9298)
数学(8022)
数学方法(7888)
(7053)
(5782)
(5649)
(5317)
中国(5216)
结构(5065)
产业(4254)
业经(4132)
地方(4024)
(3959)
(3662)
财务(3660)
财务管理(3653)
(3578)
企业财务(3558)
银行(3544)
农业(3411)
(3392)
金融(3389)
(3384)
体制(3370)
机构
大学(81532)
学院(79578)
研究(32392)
(29032)
经济(28439)
管理(25569)
科学(23545)
中国(22793)
理学(22416)
理学院(22008)
(21725)
管理学(21326)
管理学院(21188)
(18593)
(17873)
农业(17514)
研究所(17422)
业大(16491)
中心(13808)
(13527)
(12758)
农业大学(11390)
(11258)
(11186)
北京(11082)
(11036)
财经(10989)
师范(10977)
科学院(10699)
(10195)
基金
项目(56282)
科学(43112)
基金(41084)
(38919)
国家(38654)
研究(35227)
科学基金(30985)
自然(22089)
(22075)
基金项目(21733)
自然科(21575)
社会(21569)
自然科学(21563)
自然科学基金(21189)
社会科(20412)
社会科学(20398)
(19742)
资助(17031)
教育(16449)
重点(13962)
计划(12988)
编号(12463)
(12322)
(12260)
科技(12063)
(11425)
科研(11285)
创新(10889)
成果(10850)
(10085)
期刊
(31777)
经济(31777)
学报(21829)
研究(21646)
(20121)
科学(17654)
大学(15129)
中国(14741)
学学(14602)
农业(13439)
(10054)
管理(9258)
(7247)
教育(6957)
业大(6614)
(6588)
金融(6588)
(5901)
财经(5768)
农业大学(5508)
技术(5342)
经济研究(5130)
(4998)
林业(4635)
业经(4593)
问题(4417)
科技(4312)
中国农业(4050)
自然(3832)
资源(3776)
共检索到115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王志刚  徐寿军  范秀艳  杨升辉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靳立斌  张吉旺  李波  崔海岩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目的】研究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性,探讨高产高效形成的生理机制,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综合农艺管理措施的合理优化,设置综合生产管理(MT)和施氮量试验(NT),研究探讨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施氮量试验中,施氮184.5 kg.hm-2(N2)时,产量、穗位及底层透光率达到最高,超过这一水平,产量、透光率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综合生产管理中,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6周(6WAT)始终维持在4.4以上,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穗位及底层透光率以及茎粗、穗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快,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积乘积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夏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55左右;总光合势330万m2/hm2·d;群体光合速率(以CO2重量计)全生育期平均65g/m2·h;群体呼吸速率(以CO2重量计)平均18g/m2·h左右;净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兆麟  孙其信  
以 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试验材料 ,对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有关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 ,其冠层叶片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 ,表现为 :①灌浆中期至灌浆结束 ,叶面积指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②冠层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时较低 ;③叶绿素含量平均高 1 1%~ 15 6 % ;④SOD酶活性高 5 6 %~ 16 0 % ;⑤MDA含量从抽穗一直到灌浆后期保持较低水平 ;⑥上三叶光合速率平均高 15 6 %。相关分析表明 ,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与单位叶面积粒数、单位叶面积粒重、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宜祥  
四川省“六五”启动的玉米育种攻关,到“七五”末已取得了较大进展,1991—1997年育成的25个杂交种,较1990年前育成的11个杂交种的遗传增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超高产育种,应符合四川玉米产区生态育种目标多样性、广泛性。加强种质改良基础研究,筛选、创造遗传基础广、配合力高、优良基因传递力强的核心种质,突破现有玉米种质杂交模式。选育抗病、耐旱、保绿性好、株型适合,能充分利用散射光,稳定增密增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容重的超高产新杂交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继  杨猛  赵东旭  魏湜  顾万荣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范秀艳  肖丽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ZGCGX>ZGC>GCGX>NH,棒三叶差异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吐丝期高于乳熟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ZGCGX>NH>GCGX>ZGC。吐丝期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乳熟期ZGCGX模式与NH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GCGX、ZGC模式。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ZGCGX>ZGC>GCGX...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建肖  王桂荣  张永升  江东岭  崔彦宏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钾浸种对衰老玉米种子的萌发和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10.0 mmol/L氯化钾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质量,还提高了种子萌发时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这说明氯化钾处理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维持了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加快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速率,这可能是钾处理促进衰老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天增  侯乐新  张玉强  王方明  彭雷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晓旭  于海秋  曹敏建  
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以超高产为目标,设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底肥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56.25 kg/hm2,追肥施尿素450 kg/hm2、硫酸钾168.75 kg/hm2的运筹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以底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的运筹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系数最高,分别为17246.85 kg/hm2和0.5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谢甫绨  张惠君  宋显军  王海英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收兵  徐丽娜  陶洪斌  董志强  王璞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金得乐"化控试剂为调控株型的手段,在紧凑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的株型,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为3个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每个密度下设置相同的化控处理:T(6+12)6、12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2.25和1.5mL/L"金得乐"(EC)试剂;T(6+8)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mL/L EC试剂;CK对照不喷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理想株型。中低密度下较为理想的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的40%),穗位层短即棒三叶叶间距小(占株高的17%),穗位层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29%),穗上层叶片紧凑,叶间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边大红  张瑞栋  段留生  李建民  李召虎  
以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在高、低两密度条件下,拔节期采用局部化控方式塑造玉米冠层,并研究了该冠层结构特征及对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化控处理后化控部分植株变矮,穗下部节间变短(穗位下降)、穗上部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增粗,使玉米群体形成"波式"冠层的同时,群体LAI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中下部透光条件改善,使冠层内叶片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粒重增加,表现出比对照明显的增产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丽华  赵明  赵久然  陶洪斌  王璞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kg·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kg·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kg·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kg·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