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
2023(380)
2022(302)
2021(279)
2020(246)
2019(504)
2018(508)
2017(866)
2016(440)
2015(480)
2014(396)
2013(393)
2012(345)
2011(316)
2010(351)
2009(335)
2008(351)
2007(314)
2006(211)
2005(173)
作者
(1450)
(1330)
(1325)
(1139)
(717)
(633)
(541)
(529)
(459)
(411)
(403)
(398)
(395)
(394)
(386)
(369)
(367)
(359)
(355)
(338)
(321)
(316)
(305)
(294)
(289)
(284)
(281)
(274)
(273)
(267)
学科
管理(1894)
(1879)
(1758)
企业(1758)
(1512)
经济(1511)
技术(1376)
技术管理(1155)
方法(692)
数学(601)
数学方法(597)
(552)
小麦(478)
中国(437)
业经(403)
(363)
(346)
(345)
银行(344)
(333)
(310)
(301)
金融(301)
地方(289)
产业(271)
(263)
(249)
贸易(249)
(245)
财务(245)
机构
学院(6570)
大学(6241)
(2697)
经济(2648)
管理(2568)
研究(2436)
理学(2273)
理学院(2238)
管理学(2211)
管理学院(2195)
(1852)
科学(1752)
中国(1520)
农业(1482)
(1405)
研究所(1300)
业大(1295)
(1234)
科学院(1062)
中心(1027)
(1019)
(948)
(940)
(883)
经济学(872)
农业大学(863)
技术(795)
经济学院(784)
科技(781)
财经(777)
基金
项目(4973)
科学(3939)
基金(3570)
(3371)
研究(3364)
国家(3352)
科学基金(2746)
(2312)
社会(2138)
社会科(2055)
社会科学(2052)
基金项目(1938)
(1768)
自然(1756)
(1733)
自然科(1712)
自然科学(1711)
自然科学基金(1693)
创新(1664)
教育(1394)
(1306)
(1255)
(1231)
重点(1220)
计划(1209)
科技(1188)
资助(1179)
编号(1126)
(1014)
国家社会(961)
期刊
(2601)
经济(2601)
(1809)
研究(1646)
学报(1474)
中国(1247)
科学(1198)
农业(1174)
管理(1045)
(825)
大学(820)
学学(792)
(760)
科技(736)
技术(599)
技术经济(495)
中国农业(488)
业经(479)
经济研究(476)
财经(392)
(376)
金融(376)
农学(361)
华北(361)
农业科学(358)
(350)
教育(338)
(338)
商业(330)
业大(329)
共检索到8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袁绍华  杨建忠  赵凤梧  丁再松  赵明  Pavol Hauptvogel  Daniela Benedikova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间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 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株穗数、穗粒数等同于受体,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是构成该种质超高产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中单项指标超受体幅度达27.72%。利用种间杂种优势,是创造小麦超高产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培育超高产品种有三种策略:培育适宜高肥水地区、产量稳定过7500kg/ha的品种;培育适宜中产地区、产量稳定超过5250kg/ha的品种;培育在高产地区产量达7500kg/ha、中产地区5250kg/ha、丰产性和稳产性都突出的突破性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兆麟  孙其信  
以 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试验材料 ,对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有关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 ,其冠层叶片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 ,表现为 :①灌浆中期至灌浆结束 ,叶面积指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②冠层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时较低 ;③叶绿素含量平均高 1 1%~ 15 6 % ;④SOD酶活性高 5 6 %~ 16 0 % ;⑤MDA含量从抽穗一直到灌浆后期保持较低水平 ;⑥上三叶光合速率平均高 15 6 %。相关分析表明 ,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与单位叶面积粒数、单位叶面积粒重、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明  
自80年代兴起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形成了日本、国际水稻所和中国三个育种集团。在中国形成了南籼、北粳、中杂交水稻的三个超高产育种团体。日本的超高产育种在前两个阶段完成了预定目标。国际水稻所的超高产育种已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超高产材料。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是“亚种间重穗育种”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已育成一批亚种间重穗型组合,有的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有的正在进行各级试验。本文介绍各个团体超高产育种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和育种进展,讨论超高产育种的有关问题和前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以 15个具有超高产 (单产超过汕优 63 )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 (单株粒重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 ,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 ;2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 ,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 ,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 ;3 )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东丽  
本文以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例,阐述了作物超高产育种的概念,归纳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并从理想株形选育、高光效育种、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和生物技术手段4个方面分析了作物超高产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杜威  邰丽梅  杨涛  
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杂种F2世代的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体的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②该群体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的遗传差异和特点。③形态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粳稻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籼稻,对F2粳稻进行早期世代间接选择的效果强于籼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谢甫绨  张惠君  宋显军  王海英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莹莹  王长有  吉万全  王秋英  刘雪利  
为明确小簇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效应和基因位点,采用常规分析法结合SSR技术进行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抗性基因常规分析结果表明,N95175分别与高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两个杂交组合的F1均现高抗,F2抗感植株比例分别为115∶43和111∶48,经χ2检验,符合3∶1的显性单基因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即该抗白粉病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遗传。利用208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N95175×陕优225的F2抗感分离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gwm570和Xwmc553均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3.38和12.03 cM。Xg-wm570和Xwmc553两者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菲  李盛有  饶德民  姚兴东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Steven St.Martin  谢甫绨  
【目的】研究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嫁接超高产品种的根系对接穗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方法】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于子叶期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以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自身嫁接处理与不嫁接处理作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于R1、R2、R4、R5、R6期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于成熟期收获后对植株进行考种,测定植株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兵林  高璆  金桂红  
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条件下 ,以中熟高抗枯萎病苏棉 8号为材料 ,研究了有机肥全部基施、 1/2基施 1/2花施和全部花施对棉花产量和棉铃经济性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 1/2基施 1/2花施比有机肥全部基施和全部花施总铃数、铃重、皮棉产量分别提高 6 16 %~ 10 15 %、 1 96 %~ 4 93%和 8 2 7%~ 15 32 % ,伏桃、早秋桃、晚秋桃以及中部果枝内外围棉铃经济性状的时空分布明显改善。说明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 1/2基施 1/2花施是创棉花超高产最好的施肥运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