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1)
2023(5632)
2022(4095)
2021(3648)
2020(3020)
2019(6363)
2018(6658)
2017(12035)
2016(7418)
2015(8496)
2014(8766)
2013(8313)
2012(7497)
2011(6797)
2010(6906)
2009(6224)
2008(6081)
2007(5606)
2006(4986)
2005(4654)
作者
(25004)
(21021)
(20825)
(19819)
(13201)
(10152)
(9350)
(8383)
(7999)
(7596)
(7146)
(6857)
(6810)
(6791)
(6770)
(6406)
(6365)
(6248)
(6131)
(5906)
(5480)
(5459)
(5347)
(4869)
(4864)
(4746)
(4685)
(4591)
(4460)
(4378)
学科
(25435)
经济(25408)
管理(16881)
(16335)
(12162)
企业(12162)
中国(10484)
(9397)
(7887)
方法(7712)
业经(7150)
数学(6282)
数学方法(6221)
农业(6217)
(6118)
(5935)
地方(5764)
(5430)
银行(5384)
(5383)
(5156)
(4973)
金融(4970)
发展(4563)
(4553)
理论(4384)
(4350)
(4146)
产业(4140)
环境(3800)
机构
学院(104127)
大学(102913)
研究(43960)
(35777)
经济(34858)
中国(31741)
科学(31577)
管理(30964)
(30188)
理学(25883)
(25700)
理学院(25441)
管理学(24683)
管理学院(24514)
农业(24272)
(24011)
研究所(23741)
业大(21641)
中心(18859)
(17257)
(16679)
(16157)
(15493)
科学院(15399)
农业大学(15268)
北京(14965)
技术(14685)
(14133)
师范(13911)
(13901)
基金
项目(71928)
科学(53825)
基金(49407)
研究(47218)
(47148)
国家(46764)
科学基金(36831)
(29776)
社会(27186)
(25714)
社会科(25554)
社会科学(25546)
基金项目(25437)
自然(25427)
自然科(24818)
自然科学(24802)
自然科学基金(24354)
教育(21446)
资助(20015)
编号(18819)
重点(17658)
计划(16379)
(16262)
成果(15883)
科技(15788)
课题(14833)
(14423)
(14398)
科研(13879)
创新(13692)
期刊
(41577)
经济(41577)
(29725)
研究(29109)
学报(27842)
中国(25386)
科学(21602)
农业(19726)
大学(18573)
学学(17720)
(13388)
教育(12692)
管理(11920)
(11443)
(10048)
金融(10048)
技术(8339)
业大(8335)
(7105)
农业大学(7074)
业经(6987)
经济研究(6761)
财经(6277)
科技(5786)
问题(5764)
中国农业(5727)
资源(5647)
(5492)
林业(5229)
自然(4966)
共检索到16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萌  隋娜  贾曦  赵世杰  孟庆伟  田纪春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而O2,H2O2含量和NPQ都较低。表明生育后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的光合机构受伤害程度较轻,利用光能的能力较强,利于高产。从产量水平看,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都高于鲁麦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素辉  李文阳  杨安中  王振林  
为雨养地条件下延缓小麦植株衰老和提高小麦产量,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种栽培条件下,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波动式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单峰曲线变化,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灌溉栽培相比,雨养栽培条件下小麦旗叶SOD、CAT活性花后0~7 d较灌溉栽培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于花后14 d开始显著低于灌溉栽培,POD活性变化表现为在整个灌浆期均高于灌溉栽培,从而使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大幅度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文寅  王慧  崔文礼  张文明  姚大年  
【目的】研究小麦籽粒中的脂肪氧化酶(LOX)活性的变异规律及分布特点,为从遗传育种角度改善小麦籽粒的耐储藏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10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LOX活性。【结果】2年测定的供试小麦品种(系)间的LOX活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均大于30%,年份间LOX活性相关极显著(r=0.605),表明2个年度的品种(系)间差异顺序基本一致,认为LOX活性主要受遗传控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将供试的104份材料的LOX活性聚为5类。【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系)间LOX活性差异显著;在供试的104个小麦品种(系)中,筛选到6份低LOX活性的品种资源,且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冯素伟  茹振钢  胡铁柱  孙海丽  李婷婷  陈向东  
为了给小麦高光效和高抗逆相结合的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黄淮地区3个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穗部光合速率和颖壳抗氧化酶活性对一天中光辐射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百农4199、矮抗58和周麦18的穗部光合速率(Pn)以及颖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随着一天中光辐射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颖壳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光辐射强度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品种比较来看,在抽穗期、开花期、花后10 d、花后20 d的7:30、11:30、13:30和17:30,百农4199的穗部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出15.72%,27.99%,28.01%和62.46%、33.49%,15.09%,20.94%和17.97%、37.90%,21.41%,6.30%和40.11%、9.34%,10.70%,17.27%和19.32%;分别比周麦18高出12.45%,19.74%,25.36%和58.58%、14.89%,3.13%,22.52%和13.48%、40.64%,25.93%,9.70%和10.89%、13.13%,21.47%,28.34%和22.53%。究其原因,百农4199的颖壳在不同时期不同光照条件下其S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矮抗58和周麦18,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百农4199颖壳的MDA含量,使穗部能充分利用少量的弱光或耗散多余的光能,从而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光照辐射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学成  谭启玲  胡承孝  甘巧巧  易长城  
目的揭示钼提高冬小麦抗寒力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和钼低效品种97014为材料,研究了在低温胁迫下施钼对冬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结果低温处理2、4和6d时施钼均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了2个冬小麦品种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施钼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冬小麦品种叶片中4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而后呈下降或突降趋势,说明施钼能使冬小麦通过正常的低温锻炼过程,有利于植株在经受更长时间低温胁迫时维持较高的抗寒力;钼对冬小麦钼高、低效品种叶片中抗氧化酶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胜民  席芳  
研究了青梅果实采后果肉硬度、乙烯释放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 ,果肉硬度 3d后急剧下降 ,5~ 7d下降最快 ,而乙烯释放量 5d后则迅速上升 ,于第 9天达到高峰 ,果实硬度下降与乙烯释放上升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82 3)。SOD和POD活性于采后 3d开始迅速升高 ,第 5天同时达到峰值。CAT活性一直下降 ,第 5天后检测不出。MDA含量呈峰型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天宏  孙加伟  付宇  赵艺欣  胡莹莹  徐玲  史奕  
【目的】揭示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ROS)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方法】以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下,春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活性氧产生速率、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550±20)μmol·mol-1]处理下,春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减小,产生速率、H2O2含量下降,SOD、CAT、POD和APX活性增强;而在O3浓度为(80±10)nmol·mol-1的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大,产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萍  郭文善  浦汉春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在灌浆最快时期(花后19~21d)、温度(25℃、30℃、35℃、40℃)、大气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剑叶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温胁迫对中筋小麦扬麦12SOD、CAT活性的伤害大于弱筋小麦扬麦9号,对扬麦9号POD活性的伤害大于扬麦12,扬麦12MDA积累速率大于扬麦9号。高温胁迫导致千粒重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俊瑜  任艳芳  任明见  王阳阳  
为了防止重金属毒害的发生和在环境监测中对重金属的评价,以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丙二醛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镉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生长的抑制效应较小。随着镉胁迫浓度的提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根生长明显受抑制,且镉胁迫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幼苗根、芽中的MDA含量、G-POD明显增加,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根的SOD活性在1000μmol/L Cd胁迫下略低于对照,而CAT、APX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表明遭受了氧化胁迫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可能是镉胁迫下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丰程程  张颖  张永泉  佟广香  尹家胜  
为探索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至仔稚幼鱼期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哲罗鱼胚胎至仔稚幼鱼期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鱼体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显示,ACP、AKP和GSH随发育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平稳,在受精35 d,即出膜期都出现一个高峰值;SOD和CAT在整个发育期间活性接近于0;MDA含量随时间增加持续升高。表明在哲罗鱼早期发育阶段,鱼体随发育时间的延长受到的过氧化损伤持续加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琴  赖钟雄  
以香蜂花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和不同因素(白糖、琼脂、甘露醇、多效唑)对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且测定试管苗在最佳培养基保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g·L-1白糖+9 g·L-1琼脂+10 g·L-1甘露醇+7 mg·L-1多效唑;同时发现最佳培养基与对照M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最佳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的酶活性要高于对照并且延迟了酶活性最高峰出现的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国华  张福锁  王震宇  
通过分析小麦高产水平与氮素吸收规律,认为增加开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缩小茎叶的氮素输出输入差值,从而维持开花后植株氮素水平,维持光合效率与叶面积持续期,进而增加粒重可能是小麦再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了这一途径可能引发的碳氮代谢互作的生理限制性,并论述了基因型、环境条件及矿质营养平衡的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红灵  陆海波  蔡金洲  邱松  郑小江  李世荣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