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0)
2023(9356)
2022(8548)
2021(8140)
2020(6999)
2019(15849)
2018(15993)
2017(30759)
2016(17131)
2015(19207)
2014(19261)
2013(19211)
2012(17512)
2011(15564)
2010(15422)
2009(13904)
2008(13344)
2007(11453)
2006(9837)
2005(8471)
作者
(50866)
(42106)
(41936)
(39857)
(26865)
(20351)
(19025)
(16927)
(16051)
(15074)
(14411)
(14122)
(13291)
(13154)
(13048)
(13041)
(12878)
(12566)
(11905)
(11840)
(10785)
(10205)
(10156)
(9551)
(9501)
(9437)
(9388)
(9191)
(8659)
(8577)
学科
(62073)
经济(62006)
管理(46841)
(44789)
(37448)
企业(37448)
方法(30830)
数学(26637)
数学方法(26310)
(17181)
中国(15600)
(15280)
(15181)
业经(14009)
地方(13358)
农业(11408)
理论(11202)
(11091)
贸易(11083)
(10879)
(10741)
(10688)
技术(10350)
(10095)
环境(10088)
财务(10037)
财务管理(10022)
企业财务(9517)
教育(9346)
(9004)
机构
大学(237330)
学院(236036)
管理(95559)
(85577)
理学(83584)
经济(83459)
理学院(82651)
管理学(81133)
管理学院(80735)
研究(79543)
中国(56231)
科学(53834)
(50994)
(44924)
(41487)
业大(40924)
研究所(38458)
(37445)
中心(36135)
农业(35780)
(33282)
北京(32111)
(31134)
师范(30805)
财经(30757)
(28583)
(28014)
(27615)
技术(26737)
师范大学(24916)
基金
项目(170750)
科学(131566)
研究(121885)
基金(121373)
(107815)
国家(106889)
科学基金(89852)
社会(72850)
社会科(68760)
社会科学(68734)
(68282)
基金项目(65663)
自然(61145)
自然科(59672)
自然科学(59656)
自然科学基金(58552)
(57942)
教育(55548)
编号(50291)
资助(50025)
成果(40473)
重点(38148)
(36750)
(36235)
(35675)
课题(34609)
科研(33201)
创新(33198)
计划(33060)
大学(31222)
期刊
(90581)
经济(90581)
研究(65322)
学报(44282)
中国(41622)
(41247)
科学(38317)
管理(33339)
大学(31819)
学学(29977)
农业(29556)
教育(26927)
(26583)
技术(19790)
(16817)
金融(16817)
业经(15821)
(15179)
图书(14524)
财经(13833)
经济研究(13510)
科技(12960)
理论(12305)
业大(12203)
(11739)
问题(11704)
实践(11617)
(11617)
(11562)
林业(10881)
共检索到33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谢甫绨  张惠君  宋显军  王海英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菲  李盛有  饶德民  姚兴东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Steven St.Martin  谢甫绨  
【目的】研究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嫁接超高产品种的根系对接穗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方法】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于子叶期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以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自身嫁接处理与不嫁接处理作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于R1、R2、R4、R5、R6期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于成熟期收获后对植株进行考种,测定植株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兆麟  孙其信  
以 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试验材料 ,对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有关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 ,其冠层叶片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 ,表现为 :①灌浆中期至灌浆结束 ,叶面积指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②冠层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小时较低 ;③叶绿素含量平均高 1 1%~ 15 6 % ;④SOD酶活性高 5 6 %~ 16 0 % ;⑤MDA含量从抽穗一直到灌浆后期保持较低水平 ;⑥上三叶光合速率平均高 15 6 %。相关分析表明 ,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与单位叶面积粒数、单位叶面积粒重、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李海旺  邢邯  邱家驯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玉昆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王文斌  宋书宏  谢甫绨  
【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方法】于2011和2012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在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1干土;F50:50 mg·kg-1干土;F100:100 mg·kg-1干土;F150:150 mg·kg-1干土;F200:200 mg·kg-1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鼓粒末期(R7)和成熟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以 15个具有超高产 (单产超过汕优 63 )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 (单株粒重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 ,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 ;2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 ,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 ,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 ;3 )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小红  王兴才  孟田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谢甫绨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王志刚  徐寿军  范秀艳  杨升辉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继存  赵云  周延争  赵恩海  郭来地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1号"系济宁农科院选育.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兆惠  车仁君  王海英  张惠君  谢甫绨  
【目的】比较种植密度和单播、混播种植方式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3株/盆、6株/盆和9株/盆),2个种植类型(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样,将根系从土中取出,反复冲洗,利用根系扫描仪Win Rhizo Program(Re.gent Instruments Inc.C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骏培  盖钧镒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玉凡  王丽艳  肖伶俐  刘腾飞  刘红开  
测定了前期筛选出的22个芽用大豆品种种皮性状和百粒重等物理特性、种子生理特性以及芽用特性指标,分析了各项物理生理特性指标与芽用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用大豆品种种子百粒重为8.1~22.3 g,种皮亮度值为38.6~55.1,种子与豆芽产出比为1∶5.12~1∶6.95,下胚轴长和下胚轴粗分别为6.60~11.42和0.24~0.32 cm。种皮亮度与单根豆芽质量及豆芽下胚轴粗呈正相关(P<0.05);豆芽产出比与种子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豆芽的感官品质与种子吸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豆芽下胚轴长呈显著正相关(P<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中文  赵团结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目的】研究大豆产量和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冠层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定位控制这些性状的QTL。【方法】以地理和遗传来源均有较大差异的北方亲本科丰1号和南方亲本南农1138-2所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2年有重复的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产量有关性状的QTL分析。【结果】(1)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根重、冠层宽和高等均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0.7。(2)地上部生物量检测到7个QTL,贡献率6.2%~21.1%,其中2年重复检出1个(qSBO-1);根重8个QTL,贡献率5.2%~20.1%,重复检出1个(qRTB1-1)。(3)开花期叶面积指数5个QTL,贡献率6.4%~1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培育超高产品种有三种策略:培育适宜高肥水地区、产量稳定过7500kg/ha的品种;培育适宜中产地区、产量稳定超过5250kg/ha的品种;培育在高产地区产量达7500kg/ha、中产地区5250kg/ha、丰产性和稳产性都突出的突破性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