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46)
2023(23046)
2022(19602)
2021(18063)
2020(15306)
2019(34804)
2018(34338)
2017(65746)
2016(36104)
2015(40100)
2014(39790)
2013(39471)
2012(36505)
2011(32924)
2010(33064)
2009(30639)
2008(30569)
2007(27326)
2006(24329)
2005(21951)
作者
(107266)
(89250)
(88871)
(84378)
(56982)
(42965)
(40181)
(34864)
(33951)
(32137)
(30625)
(30132)
(28765)
(28525)
(28099)
(27554)
(26630)
(26575)
(25799)
(25675)
(22414)
(22143)
(21978)
(20594)
(20068)
(20020)
(19931)
(19876)
(18139)
(17737)
学科
(148703)
经济(148512)
(116371)
管理(113150)
(101110)
企业(101110)
方法(64714)
数学(53621)
数学方法(52963)
(44282)
(42784)
中国(40256)
业经(39279)
(32638)
(31166)
地方(31039)
(29391)
农业(29305)
财务(29301)
财务管理(29245)
企业财务(27823)
(26688)
贸易(26670)
(25849)
理论(25328)
技术(25105)
(24516)
银行(24431)
(24383)
(23428)
机构
学院(514873)
大学(514516)
(206027)
经济(201638)
管理(198313)
研究(176771)
理学(170075)
理学院(168138)
管理学(165046)
管理学院(164114)
中国(134810)
科学(110845)
(110816)
(99255)
(95378)
(90950)
研究所(82286)
业大(81012)
中心(80199)
(79204)
财经(77872)
农业(75032)
(70817)
北京(69950)
(65668)
师范(64838)
(64296)
(63020)
经济学(62132)
财经大学(57676)
基金
项目(344755)
科学(270107)
基金(249837)
研究(245870)
(220678)
国家(218804)
科学基金(186694)
社会(154756)
社会科(146672)
社会科学(146635)
(135498)
基金项目(131341)
自然(123645)
自然科(120800)
自然科学(120763)
自然科学基金(118611)
(114482)
教育(113288)
资助(103880)
编号(98381)
成果(79816)
重点(77940)
(75447)
(75018)
(72362)
课题(68993)
创新(67328)
科研(66629)
教育部(64034)
国家社会(63822)
期刊
(232315)
经济(232315)
研究(151821)
中国(105364)
学报(88575)
(87236)
(79532)
科学(79227)
管理(77864)
大学(66767)
学学(63360)
农业(59141)
教育(55425)
(49627)
金融(49627)
技术(45259)
财经(39182)
业经(38904)
经济研究(36359)
(33676)
(32904)
问题(30179)
(25847)
技术经济(25526)
科技(24779)
(23179)
现代(23148)
统计(23046)
图书(22940)
理论(22906)
共检索到777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蕊  韩宝山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超额现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超额现金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使用工具变量和双重差分等多种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效应在融资约束高和公司治理好的企业中更明显;(3)关于影响机制的研究证实,CEO过度自信和失败容忍是超额现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两个潜在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雯秦  郭淑娟  
选取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显示,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具有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N"型关系特征;研发投入的创新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得以释放。异质性研究表明,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资产规模、所属行业和所有权性质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最适区间有差异化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贺炎林  单志诚  
如何有效发挥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2010-2017年北京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发现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在面板数据中不显著,但在截面数据中正向显著。在截面回归中引入年度虚拟变量或行业虚拟变量后,发现面板数据中的行业异质性是导致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影响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为此,对样本数大于30的12个行业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对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个行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为正,而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2个行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为负,该结论在引入正向影响虚拟变量D1和负向影响虚拟变量D2的回归中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政治关联在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具有反向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志坚  周星  
现金是收益性最差的资产,但许多公司却倾向于持有超过正常水平的现金。笔者以2007—2012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公司普遍同时面临委托代理和融资约束问题,其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表明适度持有超额现金将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超额现金持有过多将导致企业价值下降。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处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公司,使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最优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成长期公司的最优超额现金持有水平最高,成熟期公司的最优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志强  卢崇煜  
基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地区市场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地区市场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也有显著负向影响;地区市场规模在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上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地区市场竞争程度也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红杰   王聪聪  
以2009—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显著降低了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更明显;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媒体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会削弱债务来源异质性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超额现金持有降低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债务来源异质性能够削弱这种消极影响。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债务治理作用,提高企业资金配置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霍江林  刘素荣  
本文利用中国2009~2014年外资参与的318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持股和外资控股两种情况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参与对中国企业研发活动存在积极影响,但该影响在外资持股和外资控股两种情形下存在显著差异,当外资持股股东不是第一大股东时,外资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虽然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十分微弱,当外资持股股东为第一大股东时,即存在外资控股情况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文娣  李远  
利用2008—2019年广东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门槛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在企业异质影响下的政策效果。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激励效应,但效应非线性呈门槛特征,补贴强度大于4.30%时效果更显著;同时,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别存在以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的双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对资产小于6.71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对股权集中度介于1.109与4.718之间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应结合企业特质系统决策以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严若森  钱向阳  肖莎  李浩  
本文将家族涉入按照所有权涉入、控制权涉入、管理权涉入进行分类,以2012—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家族股权涉入、家族董事会涉入、家族管理涉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市场化程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政治关联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家族股权涉入、家族董事会涉入均与企业研发投入负相关,家族管理涉入则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2)市场化程度对家族股权涉入、家族董事会涉入、家族管理涉入各自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政治关联对家族董事会涉入、家族管理涉入各自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亦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但政治关联对家族股权涉入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揭示了家族涉入的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能够为家族企业通过调整家族涉入的方式与程度而促进创新与发展提供启示,亦能够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完善制度环境、引导家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照桢  温军  
以2004—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减轻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现象影响显著,并存在着"U"型的关系,即随着机构持股比例的上升,其对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民营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即证券投资基金和险资能够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几乎对关联交易不存在抑制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竹梅   刘荔荔   孙晓妍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研发投入,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文章以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为基础,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整体和不同维度两个方面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可以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不同维度呈现差异化影响。据此,企业应通过人才招聘、职业培训等方式适当提高高管团队异质性水平,优化管理层结构,强化高管团队异质性优势;同时根据业务需求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其中介效应,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宗庆庆  黄娅娜  钟鸿钧  
行业异质性往往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在各个行业中的创新效应也不尽相同。文章首先构建了省际层面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随后通过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制度环境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跨行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全样本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但分行业的回归结果却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市场结构不同的行业里表现迥异。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两者呈倒"U"型关系,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反而会削弱企业研发动机;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则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研发激励。我们的研究建议,政府在作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到行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杰  杜曼  
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研发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贷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研发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但银行信贷、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在行业异质性下的缓解作用存在差异。本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复合指标,定量考察多途径信贷市场融资对异质行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有限,而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分行业研究表明,高新技术行业中企业研发偏好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芳  贺曲夫  
近年来,商誉减值引起的上市公司业绩"暴雷"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在于高溢价并购形成了商誉泡沫,导致了超额商誉,然而超额商誉产生原因及其经济后果尚有待深入探究。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超额商誉的形成原因,采用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中间机制。结果表明:超额商誉会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当年以及未来三年的盈利能力,并且这种影响通过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影响企业市场开拓以及增加企业融资约束等中间机制来实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白云翠  
随着扣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扣除比例的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异质性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果因行业性质、人力资本结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二者正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会因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会因作用时点的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因此,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术性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完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以及多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搭配使用,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