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3)
- 2023(17821)
- 2022(15444)
- 2021(14257)
- 2020(12090)
- 2019(27514)
- 2018(27152)
- 2017(52884)
- 2016(28786)
- 2015(32043)
- 2014(32010)
- 2013(31487)
- 2012(29136)
- 2011(26188)
- 2010(26082)
- 2009(24301)
- 2008(24419)
- 2007(21825)
- 2006(19032)
- 2005(17063)
- 学科
- 济(113838)
- 经济(113666)
- 管理(91833)
- 业(86199)
- 企(74812)
- 企业(74812)
- 方法(54776)
- 数学(47381)
- 数学方法(46834)
- 财(37290)
- 中国(28640)
- 农(28378)
- 制(26836)
- 业经(25481)
- 务(24895)
- 财务(24816)
- 财务管理(24767)
- 学(24257)
- 企业财务(23664)
- 贸(20778)
- 贸易(20767)
- 易(20179)
- 地方(20172)
- 银(19294)
- 银行(19243)
- 理论(19156)
- 融(18907)
- 金融(18904)
- 体(18740)
- 农业(18654)
- 机构
- 大学(414967)
- 学院(410191)
- 济(163920)
- 管理(161053)
- 经济(160399)
- 理学(139626)
- 理学院(138108)
- 管理学(135684)
- 管理学院(134933)
- 研究(133858)
- 中国(101495)
- 京(86950)
- 财(82305)
- 科学(81620)
- 所(66989)
- 财经(65580)
- 农(64944)
- 中心(61341)
- 研究所(60528)
- 业大(60232)
- 江(60026)
- 经(59702)
- 北京(54612)
- 范(52086)
- 师范(51542)
- 农业(51034)
- 经济学(51013)
- 财经大学(49186)
- 院(48563)
- 州(48308)
- 基金
- 项目(277955)
- 科学(219308)
- 基金(204552)
- 研究(201220)
- 家(178130)
- 国家(176704)
- 科学基金(152588)
- 社会(128545)
- 社会科(121959)
- 社会科学(121932)
- 基金项目(107968)
- 省(106805)
- 自然(99777)
- 自然科(97494)
- 自然科学(97474)
- 自然科学基金(95771)
- 教育(93030)
- 划(90137)
- 资助(85151)
- 编号(80184)
- 成果(66127)
- 部(62483)
- 重点(61753)
- 创(57524)
- 发(57017)
- 课题(54957)
- 教育部(54137)
- 创新(53710)
- 国家社会(53420)
- 科研(53412)
- 期刊
- 济(176694)
- 经济(176694)
- 研究(122108)
- 中国(77146)
- 学报(67885)
- 财(66414)
- 管理(60279)
- 科学(60202)
- 农(58849)
- 大学(51875)
- 学学(48908)
- 教育(42915)
- 农业(39895)
- 融(39690)
- 金融(39690)
- 财经(33317)
- 技术(33097)
- 经济研究(28696)
- 经(28428)
- 业经(27675)
- 问题(22944)
- 业(20698)
- 理论(20244)
- 版(20079)
- 图书(19447)
- 技术经济(19073)
- 科技(18663)
- 贸(18413)
- 实践(18241)
- 践(18241)
共检索到60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瑜胜 宋光辉
运用股权改革后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控制内生性影响,从边际分析等多视角对大股东超额控制权、其他股东制衡的同期关系、跨期关系的治理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表明,大股东现金流权增加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益,股权集中度上升会损害公司效益,股东制衡股增加有利于治理效益的提升,超额控制权的治理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分红监管政策对于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监管政策类型、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等维度,实证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及其间分红监管政策发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有负向影响,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区分所有制类型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区分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之企业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实施差异化分红政策增强成长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成熟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下的企业代理理论,能够为改进监管政策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宗刚 吴凌寒
公司治理就其实质是指公司是由谁控制,并为谁的利益服务。在Berle和Means1930年的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第一次提到在美国的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所有权分散的股东,由于经理有着自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周建 余耀东 杨帅
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分别是从公司外部宏观层面和内部微观层面影响公司价值的两类主要因素。在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普遍存在超额控制权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超额控制权中介效应的视角,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大样本经验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数理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会显著损害上市公司价值;公司治理环境和股权制衡基本不具有直接的价值创造效应,但可以通过抑制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进而间接具有价值创造效应;股权集中具有显著的直接价值创造效应,虽然股权集中会促进终极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从而具有间接的价值损害效应,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大于对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保 张金贵 朱允露
本文基于2010-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单一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细分为单一控制性大股东、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两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等方法,分析单一控制性大股东、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和多个非控制性大股东等三类控制权结构的代理成本大小及其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单一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最低;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居中;多个非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最高;国有性质对三类控制权结构影响代理成本效应均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控制权结构 代理成本 大股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晖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特殊资产保护出发,基于终极控制权,探讨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以及大股东制衡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战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虽然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显得越可靠和及时,但控股股东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2)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即其特殊资产卷入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卷入信息操纵。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但同样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3)其他大股东可能阻碍控股股东操控信息披露,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对信息披露以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产生负面作用。(4)其他大股东制衡度与信息披露指数、信息披露可靠性和及时性之...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研发投入 股权制衡 产权所有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红星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股权结构变量,对Basu(1997)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正后,通过构建一个检验体系,对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对控制人性质敏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日益突出的代理问题,不管是在国有控股还是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壕沟防御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甄红线 张先治 迟国泰
现有文献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了“黑箱”的分析模式,即从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来反向推断治理机制的作用。本文以代理成本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类代理成本在终极控制权和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不同影响路径,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黑箱”内部的运作机理。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终极控制权集中能够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最终提升公司绩效;第二,现阶段我国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第三,终极控制权集中度和外部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制度环境水平低的情况下,终极控制权集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司绩效。第四,国有终极控制权能够更好地解决第一和第二类代理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世平
本文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固定效应计量经济模型,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研究主体,研究了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的股权制衡产生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的股权制衡效应在中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股权制衡正面治理效应的发挥是有其条件限制的。在多个终极控制人共同控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分离型金字塔控制结构和非分离型金字塔控制结构各自对上市公司产生的负面治理效应和正面治理效应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股权制衡能够产生权益效应;分离型金字塔控制结构下,多个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制衡效应降低了公司价值,而非分离型金字塔控制结构下,多个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