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9)
- 2023(14462)
- 2022(11977)
- 2021(11071)
- 2020(9426)
- 2019(21150)
- 2018(20697)
- 2017(40227)
- 2016(21177)
- 2015(23495)
- 2014(23230)
- 2013(22604)
- 2012(20267)
- 2011(17413)
- 2010(17620)
- 2009(16614)
- 2008(16083)
- 2007(13867)
- 2006(11982)
- 2005(10863)
- 学科
- 济(88531)
- 经济(88387)
- 业(87593)
- 企(85811)
- 企业(85811)
- 管理(84274)
- 方法(44146)
- 财(35065)
- 数学(35045)
- 数学方法(34677)
- 业经(26515)
- 务(25284)
- 财务(25235)
- 财务管理(25164)
- 企业财务(23948)
- 制(22206)
- 中国(20940)
- 农(20053)
- 技术(18254)
- 划(16497)
- 体(16343)
- 和(15943)
- 理论(15652)
- 贸(14812)
- 贸易(14799)
- 易(14486)
- 策(14316)
- 体制(14049)
- 农业(13316)
- 地方(13031)
- 机构
- 学院(293455)
- 大学(291344)
- 济(128084)
- 经济(125804)
- 管理(125023)
- 理学(108392)
- 理学院(107482)
- 管理学(106163)
- 管理学院(105586)
- 研究(84834)
- 中国(68638)
- 财(65879)
- 京(58508)
- 财经(52181)
- 经(47476)
- 科学(45148)
- 江(43936)
- 中心(41424)
- 经济学(40305)
- 财经大学(39025)
- 所(38375)
- 业大(36594)
- 经济学院(36512)
- 商学(35645)
- 商学院(35318)
- 农(35057)
- 北京(34949)
- 州(33701)
- 研究所(33656)
- 经济管理(32452)
- 基金
- 项目(197302)
- 科学(160315)
- 基金(149386)
- 研究(148044)
- 家(126988)
- 国家(125898)
- 科学基金(112898)
- 社会(99958)
- 社会科(95040)
- 社会科学(95015)
- 基金项目(79102)
- 省(75644)
- 自然(71333)
- 自然科(69766)
- 自然科学(69750)
- 自然科学基金(68575)
- 教育(68538)
- 划(62390)
- 资助(59403)
- 编号(58584)
- 成果(46227)
- 部(45653)
- 制(43968)
- 重点(43602)
- 创(43542)
- 国家社会(42618)
- 教育部(41099)
- 创新(40632)
- 人文(40594)
- 发(40452)
- 期刊
- 济(138675)
- 经济(138675)
- 研究(85558)
- 财(58602)
- 中国(56539)
- 管理(51562)
- 科学(36148)
- 学报(35172)
- 农(30204)
- 大学(29682)
- 学学(28309)
- 技术(27671)
- 财经(26777)
- 融(26543)
- 金融(26543)
- 教育(23588)
- 经(23069)
- 经济研究(22350)
- 业经(22108)
- 农业(19895)
- 财会(18745)
- 问题(17624)
- 会计(16625)
- 技术经济(16110)
- 现代(13833)
- 贸(13732)
- 理论(13480)
- 商业(13131)
- 统计(13078)
- 策(12811)
共检索到430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甜甜 周雪梅 彭启发
文章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视角,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表明,超额商誉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可以缓解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在现有商誉与审计费用的研究基础上,拓展了超额商誉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增加审计费用的合理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引入产权的异质性,为治理超额商誉以及加强企业内外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国富 李鼎
ESG评价是审计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各ESG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各异,存在较大分歧。基于此,以201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ESG评价分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ESG评价分歧通过增加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和业务风险,显著提高被评价企业的审计定价。作用机理检验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会弱化ESG评价分歧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国有企业中ESG评价分歧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水平正向调节二者的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蔚 汤湘希
近年来A股市场并购活跃,合并商誉总体价值及其减值均出现跨越式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但现有文献鲜有对于合并商誉与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国有企业产权性质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对这种关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相对"四大"审计更为长远。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的大小对企业的融资活动具有负面影响,对于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后续计量应遵循稳健性原则。
关键词:
合并商誉 融资约束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安世强 杨敏捷 李月婷
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舞弊风险在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现金短缺企业和低内控质量企业的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此外,基于财务舞弊风险视角,监管机构与外部审计师可以更高效地配置监管资源与审计资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王振宇
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数据,探究超额商誉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超额商誉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通过抑制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营风险两条路径来影响企业ESG表现;在国有控股、审计质量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超额商誉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被弱化。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打开超额商誉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黑箱”,还能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超额商誉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企业提高ESG表现,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彬 宋传联
商誉是企业并购会计实务中不可回避的议题。商誉价值估计就如同一块随时可能发烫的山芋,在其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的整个过程中,向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了挑战。本文选择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商誉金额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考察在不同审计风险水平下,二者关系是否会有不同表现。研究表明:审计收费会随着公司商誉金额的增加而上涨;当公司为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公司盈余指标表现出更好成长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更高时,相应的"商誉—审计收费"敏感性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风险对于商誉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商誉 审计风险 审计费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曾春华 李源
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D&O保险)常常引发管理层更多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会影响审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期和审计定价。以我国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D&O保险的购买对于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购买D&O保险会增加公司的审计费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以及高盈余管理的条件下,D&O保险与公司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D&O影响公司审计费用的内在机理后发现,D&O保险、公司诉讼风险和公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这说明D&O保险是通过公司诉讼风险进而影响审计费用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伟伟 连燕玲 王耶恩
企业履行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不一致会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中国地区间的制度差异,结合管理者决策中的期望效应,研究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驱动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加剧了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的背离。这一背离现象在企业社会关注水平增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更高时会被削弱。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对国有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影响弱于民营企业。而且,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成长,这种负面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将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与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组织期望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相关部门规范企业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伟伟 连燕玲 王耶恩
企业履行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不一致会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中国地区间的制度差异,结合管理者决策中的期望效应,研究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驱动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加剧了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的背离。这一背离现象在企业社会关注水平增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更高时会被削弱。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对国有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影响弱于民营企业。而且,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成长,这种负面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将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与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组织期望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相关部门规范企业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伟伟 连燕玲 王耶恩
企业履行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不一致会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中国地区间的制度差异,结合管理者决策中的期望效应,研究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驱动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加剧了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的背离。这一背离现象在企业社会关注水平增强、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更高时会被削弱。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对国有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的影响弱于民营企业。而且,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成长,这种负面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将地区间制度期望落差与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背离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组织期望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相关部门规范企业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亚军 张金隆 陈江涛
IT服务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低的实施成功率是主要的担忧。针对这一现状,构建了"企业内外部支持→冲突解决→ITSM成功实施"作用机制模型,并利用327份有效问卷检验了理论假设模型。结果表明:①企业内外部支持对冲突解决和ITSM成功实施有正面的影响;②冲突解决在企业内部支持(高层管理支持、用户支持)影响ITSM成功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③冲突解决在企业外部支持(咨询顾问支持、软件供应商支持)影响ITSM成功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希余 刘艺婷 沈泽凯
依据2010—2022年中国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审计费用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重污染行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提升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鉴于此,企业应加强精细化审计成本预见性与规划性,全面考虑数字化投资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平衡,适时调整审计策略与资源配置,监管层需适时调整审计行业规则应对数字化转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单蒙蒙 李蕾 李元旭
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区域金融环境作为内外部治理机制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在股权集中度较低和处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会更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可以通过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来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非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抑制作用更强,且长期、稳定的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能发挥更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关注其共同持股情况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注意引导与规范共同机构投资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蒙蒙 但菊香 宋运泽
基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视角,文章以2014—2019年全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具体探讨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其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在内部治理环境方面,当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时,员工持股计划更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当公司内部披露机制存在缺陷时,员工持股计划改善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增强了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员工持股计划对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强,表明较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有利于员工持股计划发挥监督和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更能增加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除此之外,员工持股计划要素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拓展了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员工持股计划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永昌
近年来,在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下,企业逐步加快了进行低碳经营的脚步,而碳绩效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企业实质的碳减排效果。文章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测算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衡量企业碳绩效,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碳绩效的因素。
关键词:
碳绩效 内部控制 制度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