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8)
- 2023(3351)
- 2022(2749)
- 2021(2242)
- 2020(1748)
- 2019(4047)
- 2018(3595)
- 2017(6629)
- 2016(3662)
- 2015(3941)
- 2014(4197)
- 2013(4044)
- 2012(3620)
- 2011(2774)
- 2010(3332)
- 2009(3396)
- 2008(3228)
- 2007(3010)
- 2006(2611)
- 2005(2514)
- 学科
- 管理(13861)
- 业(12186)
- 审计(12097)
- 济(11846)
- 经济(11842)
- 企(11390)
- 企业(11390)
- 银(7174)
- 银行(7173)
- 财(6860)
- 制(6845)
- 行(6447)
- 方法(6420)
- 各类(5851)
- 务(5771)
- 财务(5762)
- 财务管理(5696)
- 企业财务(5109)
- 制度(4983)
- 度(4983)
- 业务(4953)
- 数学(4797)
- 数学方法(4773)
- 中国(4406)
- 银行制(4175)
- 业经(3301)
- 贸(3205)
- 贸易(3191)
- 融(3100)
- 金融(3100)
- 机构
- 学院(47920)
- 大学(47314)
- 管理(19640)
- 济(19562)
- 经济(19046)
- 理学(16500)
- 理学院(16397)
- 管理学(16265)
- 管理学院(16189)
- 中国(15865)
- 财(12923)
- 研究(12016)
- 京(11051)
- 银(10347)
- 财经(10051)
- 银行(10002)
- 行(9449)
- 经(9029)
- 江(8697)
- 中心(7646)
- 财经大学(7514)
- 州(7141)
- 会计(6876)
- 商学(6578)
- 商学院(6544)
- 北京(6411)
- 农(6269)
- 融(6044)
- 经济学(5988)
- 审计(5986)
共检索到83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启发 王万栩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超额商誉与商业信用成本的关系及审计质量对超额商誉与商业信用成本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生的超额商誉越多,导致其商业信用成本越高;高质量审计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抑制商业信用成本;审计质量能够抑制超额商誉对商业信用成本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在稳健性验证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高管激励较弱的样本中,审计质量对超额商誉与商业信用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安世强 杨敏捷 李月婷
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舞弊风险在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现金短缺企业和低内控质量企业的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此外,基于财务舞弊风险视角,监管机构与外部审计师可以更高效地配置监管资源与审计资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常利民
近年来,并购活动引发的商誉泡沫现象引起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内部人减持角度,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超额商誉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超额商誉会加剧内部人减持。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超额商誉会通过增加分析师乐观偏差和企业经营风险来影响内部人减持。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信息透明度越低、机构持股比例越低、内部人短视越严重的企业,超额商誉加剧内部人减持的作用更明显。此外,超额商誉会加剧内部人清仓式减持;且内部人减持后,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概率和金额会显著增加。本文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商誉信息披露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佳春 宁宣熙
自从1997年初“知识经济”一词正式以官方语言出现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报告中之后 ,研讨知识经济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1998年2月 ,江泽民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 ,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商誉 ,作为一种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获取较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的超额盈利价值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有何本质地联系 ,便成为我们探求的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瑜 赵祎禧
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家族企业超额商誉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路径、不同所有权结构下超额商誉与创新投入之间机制路径的异质性以及超额商誉的前置动因。实证结果表明:超额商誉抑制企业创新投入;超额商誉抑制商业信用融资,促进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用具有财务刚性,并非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最优融资来源;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以成为家族企业创新的融资来源渠道之一。基于所有权异质性视角发现,非创始人家族控股以及低二代控股组超额商誉对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较弱。进一步探究超额商誉的前置动因发现,自由现金流促进家族企业超额商誉的确认。最后,基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与外部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低经营风险组以及低市场化组,超额商誉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较强。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超额商誉 创新投入 信用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彬 宋传联
商誉是企业并购会计实务中不可回避的议题。商誉价值估计就如同一块随时可能发烫的山芋,在其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的整个过程中,向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了挑战。本文选择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商誉金额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考察在不同审计风险水平下,二者关系是否会有不同表现。研究表明:审计收费会随着公司商誉金额的增加而上涨;当公司为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公司盈余指标表现出更好成长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更高时,相应的"商誉—审计收费"敏感性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风险对于商誉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商誉 审计风险 审计费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甜甜 周雪梅 彭启发
文章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视角,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表明,超额商誉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可以缓解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超额商誉对审计费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在现有商誉与审计费用的研究基础上,拓展了超额商誉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增加审计费用的合理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引入产权的异质性,为治理超额商誉以及加强企业内外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韩宏稳 唐清泉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会计治理视角,探讨会计稳健性对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并购中形成的超额商誉越低,并且并购后三年内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越低,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显著抑制超额商誉。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在管理层代理成本较高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场景下对超额商誉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说明会计稳健性的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缓减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改善企业信息环境机制实现。本文结论丰富了并购商誉和会计稳健性的文献成果,对投资者、监管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基路 刘镇林
文章评述了商誉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揭示了商誉的外购误区,明确了商誉的自创本质,并将自创商誉划分为"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进而指出会计计量的重心应当指向"核心商誉"。在新超额收益论下,文章提出转化"外围商誉",评估"核心商誉"的计量模式,并对"核心商誉"提出"先定性,后定量"的评估思路。
关键词:
商誉 计量 超额收益 资本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三云 易秋艳
近年来,商誉“暴雷”事件频发,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商誉,且在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非国有控股企业中,高管学术经历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在公司财务领域的应用,也为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智 干胜道 王清莹
文章以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公司治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治理监督机制会抑制超额商誉的形成,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会促进超额商誉的形成,这两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宽裕在公司治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和超额商誉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财务宽裕弱化了公司治理监督机制对超额商誉形成的抑制作用,并且弱化了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对超额商誉形成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孟晖 吕婷婷 薛坤坤
基于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理论,连锁股东具有治理协同与竞争合谋两种效应。因此,连锁股东能否对企业超额商誉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选取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连锁股东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超额商誉,发挥治理协同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型连锁股东能显著发挥治理作用,非机构型连锁股东在抑制企业超额商誉方面不具有显著影响;在管理层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连锁股东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全面正确地认识连锁股东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机构合理引导连锁股东发挥作用、促进机构型连锁股东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连锁股东 超额商誉 代理成本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彦锋 来培德 王孟孟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具有抑制超额商誉的效应,并能够降低后续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提高股票流动性抑制了超额商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内外部环境对产品市场竞争与超额商誉之间的关系具有异质影响,在内控质量、独立董事比例高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析师关注度低时,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抑制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价值的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厉国威 励雯翔
我国资本市场商誉规模庞大、频繁发生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问题,给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埋下重大隐患。而D&O保险作为新兴的外部治理工具,预期会影响管理者在并购过程中对超额商誉的确认。本文使用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D&O保险对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D&O保险发挥监督效应,能够显著降低超额商誉;D&O保险对超额商誉的抑制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得以实现;D&O保险作为外部监督补偿机制,在外部监督较弱(非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审计、分析师跟踪人数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情况下,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D&O保险 超额商誉 内部控制 外部监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保忠 梁旬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商誉激进式增长形成了企业大量的商誉泡沫,产生超额商誉,超额商誉会对企业的业绩表现和价值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研究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股价的稳定性、创新投入以及审计收费和意见产生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负面的经济后果。超额商誉加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企业审计风险。超额商誉的形成主要受并购主体的动机和压力影响,薄弱的监管环境以及法律制度漏洞为超额商誉的认定提供了机会,管理层态度也是形成超额商誉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制度建设,鼓励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注重会计稳健性,严格管控商誉认定,可有效减少超额商誉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