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7)
- 2023(10313)
- 2022(9213)
- 2021(8725)
- 2020(7367)
- 2019(17049)
- 2018(17055)
- 2017(33175)
- 2016(18212)
- 2015(20700)
- 2014(20716)
- 2013(20349)
- 2012(18808)
- 2011(16758)
- 2010(16581)
- 2009(15286)
- 2008(15109)
- 2007(13169)
- 2006(11438)
- 2005(9867)
- 学科
- 济(69608)
- 经济(69526)
- 管理(55262)
- 业(52042)
- 企(44993)
- 企业(44993)
- 方法(34451)
- 数学(29249)
- 数学方法(28847)
- 财(19271)
- 农(17856)
- 中国(17083)
- 学(16828)
- 业经(15668)
- 务(13684)
- 财务(13619)
- 财务管理(13597)
- 地方(13439)
- 理论(13430)
- 企业财务(12953)
- 贸(12432)
- 贸易(12426)
- 和(12224)
- 制(12137)
- 易(12056)
- 农业(11930)
- 技术(11221)
- 教育(10932)
- 环境(10897)
- 划(10232)
- 机构
- 大学(258985)
- 学院(256431)
- 管理(104671)
- 济(94963)
- 经济(92674)
- 理学(91332)
- 理学院(90325)
- 管理学(88623)
- 管理学院(88178)
- 研究(81648)
- 中国(59858)
- 京(55505)
- 科学(53064)
- 财(43503)
- 所(40872)
- 农(39742)
- 业大(39285)
- 研究所(37384)
- 中心(37227)
- 江(36370)
- 财经(35519)
- 北京(35026)
- 范(34757)
- 师范(34447)
- 经(32228)
- 农业(31153)
- 州(30135)
- 院(29833)
- 师范大学(27926)
- 技术(27398)
- 基金
- 项目(178056)
- 科学(139117)
- 研究(130246)
- 基金(128490)
- 家(111511)
- 国家(110553)
- 科学基金(95151)
- 社会(79697)
- 社会科(75314)
- 社会科学(75293)
- 省(69399)
- 基金项目(68957)
- 自然(63274)
- 自然科(61774)
- 自然科学(61761)
- 自然科学基金(60636)
- 教育(59933)
- 划(58478)
- 编号(54198)
- 资助(53212)
- 成果(44103)
- 重点(39088)
- 部(38837)
- 发(36679)
- 创(36633)
- 课题(36530)
- 科研(34085)
- 项目编号(34033)
- 创新(33999)
- 大学(33454)
- 期刊
- 济(103105)
- 经济(103105)
- 研究(73594)
- 中国(45823)
- 学报(42284)
- 科学(38143)
- 管理(37886)
- 农(35904)
- 财(33445)
- 大学(31822)
- 教育(31199)
- 学学(29747)
- 农业(25414)
- 技术(22210)
- 融(18874)
- 金融(18874)
- 业经(17001)
- 财经(16873)
- 图书(15881)
- 经济研究(15520)
- 经(14216)
- 理论(13586)
- 问题(13217)
- 科技(12926)
- 业(12751)
- 实践(12721)
- 践(12721)
- 技术经济(12360)
- 版(12171)
- 现代(11485)
共检索到365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广宇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两个隐含假定之上的:一是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固定,一是部门间没有资本流动,这两个假定把模型限制在历史的一个横截面上。而价值转形问题,其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因此,只有取消这两个假定,把价值转形问题放在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的历史进程的背景下,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在这个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鸿 哈莹霜
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若干出处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有两种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绝对地租的超额剩余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超额剩余价值。应重新审视超额剩余价值与超额利润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论界已形成高度统一认识的传统意义的超额剩余价值,其本质不是剩余价值,而是马克思明确指出的转化为超额利润的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一解释不仅能回答传统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而且能合理阐述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剥削超额剩余价值的逻辑悖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不应当归资本占有,而应当转换为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的能力,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霞
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抽象的命题。在《资本论》的阐述中,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市场价值这个层次上,超额剩余价值就失去了其自身与本企业劳动的联系。此时,超额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增加;二是来自于同一部门内部其他企业的价值转移。但随着竞争从同一部门内转移到不同部门之间后,市场价值也随之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一阶段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具体表现为不同生产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霞
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抽象的命题。在《资本论》的阐述中,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市场价值这个层次上,超额剩余价值就失去了其自身与本企业劳动的联系。此时,超额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增加;二是来自于同一部门内部其他企业的价值转移。但随着竞争从同一部门内转移到不同部门之间后,市场价值也随之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一阶段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具体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价值转移。而"成正比"理论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价值规律的不同理论层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云 谢元态
当今时代,企业越来越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改善等手段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文章以制造业为例探讨超额剩余价值的动力机制。在界定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为阐述动力机制循环往复的客观过程,运用了相关模型描述企业内部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动力产生、方法实施、目标实现、效应循环四个阶段性环节,并从超额剩余价值形成机理的科技支持系统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对超额剩余价值形成机理作进一步解说。
关键词:
超额剩余价值 动力机制 制造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关键词:
一般价值 生产力 剩余价值 系统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张赞洞、李善明两教授撰写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说》共三册,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说》)。《概说》简炼扼要、通俗易懂,精辟地揭示了原著的内容和实质,有不少新意,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书的主要特点,做些概括评介。一、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凯 何霞军
劳动仲裁案件审理中经常会出现被申请人不到庭的情况,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那么,如何处理好劳动争议的缺席审理呢,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规范缺席审理程序劳动争议案件能否缺席审理,前提是程序的规范。缺席审理在程序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本质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建强 刘梦皓
一、引言企业是在有限的资源中生存的,在世界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如何利用紧缺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企业必须在使用资源时考虑其使用的价值,即要考虑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什么地方、用来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使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有限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在一般的制造类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尤其是专用性资产以及技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左鹏
如果动摇了根本原则,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领社会思潮也就成了隔山打牛、隔靴搔痒。针对各种思想势力竞相抢滩网络舆论新阵地和大学师生成为最主要上网群体的现实,高校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重点也应实现战略转移。决不当开明绅士,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而是把握好时、度、效,对于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淑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之上、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能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劳拉·邓汉姆 刘荔
全球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业正在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然而,随着整个行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物流人才供需缺口将变得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解决未来将要面临的物流人才紧缺问题,帮助物流企业在合适的地点与合适的时间找到并留住具备恰当技能的人,一方面,必须在初期就大力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看到物流业的发展潜力,看到物流业能够提供的机会,提高人们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从而使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教育机构培训、其他企业及招聘公司推荐等途径选择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为员工提供参加跨职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机会以及提高员工价值定位等,更好地发掘员工潜力并留住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 人才 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