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3)
- 2023(9745)
- 2022(7938)
- 2021(7560)
- 2020(6374)
- 2019(14421)
- 2018(13799)
- 2017(26078)
- 2016(13576)
- 2015(15430)
- 2014(14982)
- 2013(15132)
- 2012(14238)
- 2011(12855)
- 2010(13025)
- 2009(12701)
- 2008(11715)
- 2007(10138)
- 2006(8982)
- 2005(8695)
- 学科
- 济(58817)
- 经济(58767)
- 业(36036)
- 管理(34482)
- 融(28868)
- 金融(28866)
- 中国(27715)
- 方法(27558)
- 企(27385)
- 企业(27385)
- 银(27377)
- 银行(27370)
- 行(26473)
- 数学(25644)
- 数学方法(25536)
- 财(17412)
- 制(16572)
- 贸(15318)
- 贸易(15302)
- 易(15121)
- 农(13539)
- 中国金融(11688)
- 务(11289)
- 财务(11257)
- 财务管理(11234)
- 业经(11197)
- 险(11032)
- 保险(10940)
- 企业财务(10776)
- 地方(10012)
- 机构
- 大学(190716)
- 学院(186523)
- 济(94507)
- 经济(92919)
- 中国(69612)
- 研究(68781)
- 管理(68026)
- 理学(56687)
- 理学院(56120)
- 管理学(55402)
- 管理学院(55068)
- 财(46884)
- 京(40352)
- 财经(36876)
- 科学(34684)
- 中心(34423)
- 经(34016)
- 所(33446)
- 经济学(33427)
- 经济学院(30370)
- 融(30166)
- 研究所(30039)
- 金融(29723)
- 财经大学(28195)
- 银(27637)
- 北京(26853)
- 银行(26614)
- 江(25614)
- 人民(25155)
- 农(24830)
- 基金
- 项目(117043)
- 科学(93321)
- 基金(90159)
- 研究(87491)
- 家(77537)
- 国家(76975)
- 科学基金(66007)
- 社会(60312)
- 社会科(57471)
- 社会科学(57459)
- 基金项目(45635)
- 省(39552)
- 自然(39375)
- 教育(39059)
- 资助(39019)
- 自然科(38562)
- 自然科学(38551)
- 自然科学基金(37956)
- 划(34725)
- 编号(32623)
- 部(28649)
- 成果(27582)
- 国家社会(27143)
- 重点(26418)
- 中国(26371)
- 教育部(25651)
- 发(24836)
- 创(24313)
- 人文(23989)
- 性(23918)
共检索到307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宏 蔡彤娟
"货币错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在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易时,由于其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来计值,当相关货币汇率变化时会受到影响,即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欧阳志刚 张圣
文章利用SVAR模型通过利率渠道、价格渠道、货币扩张渠道三种路径分析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路径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在这三种路径下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冲击,美联储基准利率和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传导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陈帅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朱新蓉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人民币升值使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较为严重,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是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外汇储备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格兰杰原因。要真正解决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
货币错配 人民币汇率 外汇储备 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文佳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体现出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新特里芬难题"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无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国际上要求改革现行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当贸易逆差的守成大国,由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扰,很难承担许多相应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义务时,贸易顺差的新兴大国,由于相应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缺位,其货币尚无法成为全方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所拥有的大量官方国际储备,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获得日渐广泛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深入分析当今的货币格局、以及金融危机后中美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对于构建双赢的国际货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文兵 钱圆圆
基于TVP-VAR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汇率、利率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特别是2015年之后,利率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宏观金融风险的中介作用较强。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仍然较为严格,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机制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有限。为有效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稳定的不利冲击,需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审慎、渐进的资本账户开放策略,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进以宏观金融稳定和风险防控为目标的监管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春
目前,国内外基本认同人民币汇率将升值的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收支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但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模型及中国存在严重超额货币的现实,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也存在着贬值的可能。本文在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法对造成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与中国超额货币同时并存这一反常现象的种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根本上来说,人民币汇率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或者说取决于我国的经济效率。解决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稳定有...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产权 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五学 武鹏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和上证综指的716个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通过ADF单位根检验、Enger—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近年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及股市大幅下跌的情况做出现实解释。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汇率 股市 计量检验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峰世 李业青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强烈呼声,而中国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时的表现赢得了国际上的肯定,由此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后危机时代和欧债危机为背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基础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借鉴现有国际货币的形成条件,探索人民币国际化适合"三步走"的路径。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人民币国际化 障碍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刚
通过界定美元和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博弈格局中所处的不同位势,认为中国在与美国进行非合作型纳什博弈过程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与其展开"一报还一报"的重复博弈策略,而实证结果也显示,中国对美贸易账户顺差与人民币所谓"被低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大国博弈 贸易失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后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巴西与中国展开了一场大国汇率博弈。这些大国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转嫁危机,提振本国经济。然而,各国在全球的位势差异决定了其不同的策略选择。面对不断升级的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的战略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来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拒绝人民币"被升值"。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人民币升值 大国博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有关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大量涌现,充分体现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归纳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原因着手,深入挖掘该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继而对当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述。文章认为:目前各界提出的多种方案,在可行性方面都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方案比较上,没有最优,只有"次优"。就目前而言,"超主权货币"方案因为直接影响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及其铸币税利益,会引起美国的阻挠。加上从理论上对"超主权货币"本身在价值基础、发行管理等问题上尚有不少争议,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难以实现。而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不断修正,恐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志明 王大生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增长形态上近似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本文以亚洲金融危机为界线,将样本区间划分为1995-1998年和1999—2005年两个时段,就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别进行协整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仅在第二个时段1999—2005年,基础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于基础货币供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供给 协整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梁珊珊
2010年以来,我国CPI走势屡创新高,一方面这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的粮食减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外巨额流动性投放以及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体内流动性充裕有关。本文以外汇储备变动为切入点,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和物价走势进行分析,考察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物价波动 外汇储备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