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9)
- 2023(12128)
- 2022(10337)
- 2021(9217)
- 2020(7948)
- 2019(17965)
- 2018(17632)
- 2017(34886)
- 2016(18593)
- 2015(21204)
- 2014(21001)
- 2013(20988)
- 2012(19523)
- 2011(17934)
- 2010(18114)
- 2009(17365)
- 2008(16897)
- 2007(15141)
- 2006(13162)
- 2005(12043)
- 学科
- 济(102124)
- 经济(102043)
- 管理(55826)
- 业(51571)
- 方法(44197)
- 企(42575)
- 企业(42575)
- 数学(39962)
- 数学方法(39694)
- 中国(21639)
- 农(21531)
- 财(21529)
- 地方(21242)
- 业经(17977)
- 学(17407)
- 贸(17146)
- 贸易(17139)
- 易(16585)
- 制(15064)
- 农业(14005)
- 融(13985)
- 金融(13983)
- 地方经济(13752)
- 务(13572)
- 财务(13535)
- 财务管理(13498)
- 银(13321)
- 银行(13300)
- 企业财务(12797)
- 行(12686)
- 机构
- 学院(276518)
- 大学(275589)
- 济(127947)
- 经济(125536)
- 管理(105538)
- 研究(92376)
- 理学(90904)
- 理学院(89984)
- 管理学(88601)
- 管理学院(88096)
- 中国(71686)
- 财(57153)
- 京(55613)
- 科学(52711)
- 所(46347)
- 财经(46026)
- 中心(42839)
- 农(41737)
- 经(41702)
- 研究所(41630)
- 经济学(41610)
- 江(40642)
- 经济学院(37472)
- 业大(37425)
- 北京(34836)
- 财经大学(34066)
- 范(34007)
- 师范(33702)
- 农业(32844)
- 州(32443)
- 基金
- 项目(177388)
- 科学(140308)
- 基金(130584)
- 研究(129896)
- 家(111999)
- 国家(111132)
- 科学基金(96062)
- 社会(85334)
- 社会科(81097)
- 社会科学(81076)
- 省(68658)
- 基金项目(68086)
- 教育(60566)
- 自然(60466)
- 自然科(59131)
- 自然科学(59111)
- 自然科学基金(58087)
- 划(57051)
- 资助(55346)
- 编号(52104)
- 成果(41979)
- 部(40464)
- 重点(39897)
- 发(38618)
- 创(36466)
- 课题(35735)
- 国家社会(35613)
- 教育部(35537)
- 人文(34694)
- 科研(34271)
- 期刊
- 济(142798)
- 经济(142798)
- 研究(83916)
- 中国(48141)
- 财(44948)
- 学报(38820)
- 管理(38096)
- 农(37404)
- 科学(36061)
- 融(30497)
- 金融(30497)
- 大学(29585)
- 学学(28230)
- 经济研究(25256)
- 农业(24820)
- 技术(24490)
- 财经(24277)
- 教育(23143)
- 业经(21585)
- 经(20927)
- 问题(18402)
- 贸(16048)
- 技术经济(15729)
- 统计(15440)
- 商业(14285)
- 国际(13575)
- 策(13567)
- 理论(13386)
- 世界(13179)
- 业(13029)
共检索到411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明
超量货币供应下宏观经济稳定的实证分析●黄明[博士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61]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总量控制的一项强有力的计划调控手段。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市场间接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黎克俊 马文涛
本文采用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和基于VAR-GARCH(1,1)-ABEKK模型的溢出效应检验发现,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同时,由于数量型工具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效应,使得宏观调控不能忽视价格型工具的作用。还发现,就价格型工具而言,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化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大于管制利率,就数量型工具而言,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还是以信贷规模为中介无显著差异。此外,在非对称效应方面,数量型工具的影响显著强于价格型调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化利率调控的影响会加深,应综合使用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利率工具的使用力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磊
普尔规则作为分析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内在联系的新范式,在货币经济学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对普尔规则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依据我国1996年至2006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应用该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当前时期依然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
普尔规则 宏观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规则 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曹裕静 陶坤玉 余昌华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结果表明:供给冲击不仅会降低产出水平,加剧产出缺口的波动程度,还会提高通胀率,扩大通胀缺口;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供给冲击下提高产出水平、推动通胀趋于稳态的有效工具,通胀目标的调整是实现产出提高和通胀稳定组合目标最优选择的可行策略。由此表明,引入汇率和审慎两个因素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实际有更好的适配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城
本文通过建立含有理性预期、商品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市场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麦克勒姆规则形式的货币政策机制来模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基于贝叶斯方法利用中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进行了估计和识别,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M0、M1、M2三个层面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以及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中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发,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引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中央银行和私人部门的理论模型和国际面板VAR模型,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对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结果显示:(1)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减少因中央银行和私人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通胀波动;(2)一个单位正向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冲击对CPI、PPI通胀率缺口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但整体上表现出负向影响;(3)在PPI通胀率环境下一个单位正向M_2增长率冲击短期内能够降低通胀和产出波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稳定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玮玮 陈理飞
经济稳定与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1992—2017年Q1季度的中美两国宏观数据,采用当前主流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框架的研究范式,引入具有异质性居民的预期交互模型,借鉴Tae-Seok的研究成果,以经济总量超过全球40%的中美两大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以两国居民的预期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并在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在不确定性、有限理论、价格粘性和贸易开放度条件下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行为方式以及带来的经济运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产出(缺口)同步性较高。(2)经济主体结构参数刻画经济主体行为,从而使预期行为影响经济周期波动。(3)考虑国内外不确定性差异,证实了居民信念差异影响经济波动持续性。(4)价格粘性差异导致中美两国产出动态性和持续性差异。(5)贸易开放度高低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持续性。研究结论较为符合现实情况。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宏观政策制定部门全球视野、沟通协调以及预期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政策制定、宏观经济稳定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在IS—LM—AS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状态的特点、动态调整方式。研究结论表明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 ,由于市场自身缺乏稳定机制 ,经济只存在惟一的均衡路径 ;任何冲击都会破坏经济的稳定 ,而经济体系自身不会向稳定方向调整 ,其结果是经济波动呈发散趋势。通过进一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政策的操作方式及绩效的考察发现 :利率政策调整滞后、调整不充分、政策操作并不成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关键词:
资产价格 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鲁军
资本流入对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以智利为例,分析了它在1991~1998年期间对资本流入的管理及其对实际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最后,该文讨论了中国资本流入的现状,指出要解决我国对外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
关键词:
资本流入 汇率 宏观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