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8)
2023(5516)
2022(4594)
2021(3857)
2020(3168)
2019(7141)
2018(7010)
2017(13511)
2016(6892)
2015(7729)
2014(7736)
2013(7668)
2012(7454)
2011(7124)
2010(7435)
2009(6916)
2008(6656)
2007(6244)
2006(5892)
2005(5537)
作者
(20436)
(17426)
(17342)
(16553)
(11383)
(8126)
(7880)
(6618)
(6466)
(6296)
(6174)
(5818)
(5730)
(5551)
(5536)
(5357)
(5224)
(4993)
(4961)
(4627)
(4533)
(4151)
(4116)
(4000)
(3933)
(3925)
(3773)
(3519)
(3424)
(3359)
学科
(57036)
经济(57007)
管理(21743)
(19312)
(16775)
企业(16775)
地方(16167)
方法(14761)
数学(12763)
数学方法(12686)
地方经济(12396)
中国(10492)
业经(10280)
(8454)
(7305)
(6537)
贸易(6530)
环境(6496)
(6396)
(6371)
经济学(6370)
(6258)
(6097)
产业(5991)
(5941)
(5927)
金融(5926)
(5803)
(5618)
关系(5507)
机构
学院(111748)
大学(110769)
(61308)
经济(60308)
研究(43186)
管理(41396)
理学(35103)
理学院(34705)
管理学(34341)
管理学院(34106)
中国(31347)
(23595)
(22484)
科学(22220)
(21441)
经济学(20141)
研究所(19236)
财经(18994)
经济学院(17706)
中心(17427)
(17153)
(17027)
(15466)
北京(14329)
(14323)
师范(14242)
财经大学(13773)
(13378)
科学院(13164)
社会(12426)
基金
项目(66587)
科学(53468)
研究(50311)
基金(49162)
(41697)
国家(41404)
科学基金(35722)
社会(35399)
社会科(33802)
社会科学(33794)
(25227)
基金项目(24798)
教育(22380)
(20756)
自然(20419)
资助(20319)
自然科(19957)
自然科学(19954)
自然科学基金(19608)
编号(19046)
(16761)
成果(15443)
重点(15262)
国家社会(15134)
(14965)
发展(14527)
(14403)
(14314)
经济(14273)
课题(14007)
期刊
(77912)
经济(77912)
研究(39506)
中国(20344)
管理(19665)
(17620)
经济研究(13740)
科学(13432)
学报(11734)
(11452)
技术(10989)
财经(10728)
(10507)
金融(10507)
业经(10164)
大学(9593)
问题(9574)
(9529)
学学(9167)
教育(8549)
(8286)
技术经济(8060)
国际(8021)
世界(7875)
农业(7699)
统计(6264)
经济管理(6224)
现代(6055)
商业(6044)
改革(6020)
共检索到181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厄内斯特·鲍尔  马修·P.古德曼  斯考特·米勒  张文豪  
对于美国的未来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件事要比有效的全球经济战略更为重要了。美国目前急需一套针对亚太地区的综合经济战略,因为这一地区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来说,具有空前的重要性。美国归根结底是一个发源于太平洋的强国,因此美国的繁荣与安全也无可避免地与亚洲紧紧相连。这一地区不仅是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中国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克劳德·巴菲尔德  郭子睿  
政治学家们常常把贸易决策比作双层博弈:国家领导人努力在美国内部关于贸易谈判目标达成一个共识,然后试图在国际上实现这些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妥协,迫使国家领导人回到国内层面进行谈判。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与哥伦比亚和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的贸易和安全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重力  杨宏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近年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李晓、丁一兵所著《亚洲的超越》一书,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背景、可行性及路径选择,并结合“日元国际化”受挫的教训就“人民币亚洲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策略和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晓、丁一兵多年来从事东亚汇率制度、金融体制及区域货币合作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该书是他们近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的系统汇总和拓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友骏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不堪重负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面临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日本政府多层面、广范围地推进其亚洲经济合作战略,希望依托外部经济的拉动效应,刺激国内经济的复苏。日本实施亚洲经济合作战略,目的在于维护其在亚洲地域内重要的经济地位,同时也将影响日本与中国、韩国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长久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回归亚洲,亚洲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美国战略重心正在东移;欧洲国家更加重视与亚洲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综合国力强弱乃是大国兴衰并影响其所在地区实力和地位的基础。迄今世界权力和利益重心仍在西方,亚洲成为世界经济重心,实现亚洲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丽  
近几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一改往日"脱亚入欧"转向"回归亚洲"的经济合作新战略。对日本亚洲经济合作新战略的形成、基本思想、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剖析日本对亚经济合作新战略基础上,对日本当前的具体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日本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其政治大国的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叶其湘  
美国制定亚洲战略,以求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地区占据有利地位 如何将成长的亚洲经济纳入美国的利益,这已成为美国构筑亚洲战略的重点。促使美国作出这一战略转变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亚洲的崛起,即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贸易地位不断上升、投资势头日趋强劲。美国政府认为,制订积极的地区性政策是确保美国经济坚实地扎根于世界上这些生气勃勃的地区的一种途径,这些地区对美国的经济未来非常重要。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发生了具有意义的重大变化,现在处于美国外交和经济政策中心的是亚洲,而不是欧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屠启宇  杨亚琴  
在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要素最佳配置和自由流动为主旨的全球经济体系,少数城市在这一极端依靠流动性的全球体系中充当要素和信息流动的基点,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世界城市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拥有世界城市、拥有什么等级的世界城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春华  
论日本的亚洲投资促贸战略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研究所刘春华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东亚的经济增长被世人誉为“东亚奇迹”。这种奇迹的产生大多归功于贸易和直接投资。从60年代后半期起,亚洲“四小”就把贸易和直接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从而使“四小”的经济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江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路径等诸方面,但是此轮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主要动因仍缘自亚洲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设计思路和增长动力部门变化等标准,可以大致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方向划分为三类:转型版、升级版和延续版。此次亚洲国家战略调整的"集体行动"将有可能对地区经济格局以及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芳  张丹  
大国关系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宏观影响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受其影响停滞不前,国际政治经济区域化趋势明显。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美国利用“离岸平衡”战略使亚洲地区合作处于离散、复合交织的状态,区域经济对外依赖始终较强,一体化发展远远不足。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下区域治理思想对当前区域化变革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其核心是大国驱动、多边合作以及完善的合作机制等。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核心表现。亚洲价值链区域化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国作用缺位和机制不完善。当前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日益提升,中国应依托自身对全球及区域治理影响,以及强大的市场优势,主动引领亚洲区域一体化,发挥大国对价值链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驱动以及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完善等作用,加快提升区域价值链的自主能力,不断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