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3)
- 2023(12176)
- 2022(10438)
- 2021(9500)
- 2020(8127)
- 2019(18593)
- 2018(18180)
- 2017(34881)
- 2016(17753)
- 2015(19633)
- 2014(19441)
- 2013(19110)
- 2012(17654)
- 2011(15923)
- 2010(15833)
- 2009(14450)
- 2008(13681)
- 2007(11857)
- 2006(10632)
- 2005(9311)
- 学科
- 济(97155)
- 经济(96980)
- 管理(50922)
- 业(45255)
- 方法(39831)
- 企(39453)
- 企业(39453)
- 数学(33330)
- 数学方法(32860)
- 中国(21745)
- 地方(20594)
- 学(19694)
- 业经(19185)
- 财(19072)
- 农(18948)
- 理论(16388)
- 和(14320)
- 地方经济(13667)
- 制(13167)
- 农业(12556)
- 环境(11925)
- 贸(11917)
- 贸易(11908)
- 融(11513)
- 金融(11511)
- 易(11458)
- 务(11308)
- 财务(11251)
- 财务管理(11231)
- 企业财务(10758)
- 机构
- 大学(259238)
- 学院(253864)
- 济(115938)
- 经济(113879)
- 管理(101013)
- 理学(87567)
- 理学院(86629)
- 研究(85258)
- 管理学(85061)
- 管理学院(84547)
- 中国(63017)
- 京(52906)
- 财(52201)
- 科学(47997)
- 财经(41971)
- 所(40239)
- 中心(38971)
- 经(38281)
- 经济学(37483)
- 江(36738)
- 研究所(36277)
- 范(34314)
- 师范(33952)
- 经济学院(33416)
- 农(33183)
- 北京(32858)
- 业大(32618)
- 财经大学(31381)
- 院(30604)
- 州(28261)
- 基金
- 项目(172111)
- 科学(138030)
- 基金(128539)
- 研究(127531)
- 家(110275)
- 国家(109379)
- 科学基金(96092)
- 社会(86505)
- 社会科(81287)
- 社会科学(81262)
- 基金项目(67411)
- 省(65042)
- 自然(60208)
- 教育(59967)
- 自然科(58870)
- 自然科学(58854)
- 自然科学基金(57807)
- 划(54444)
- 资助(52093)
- 编号(49704)
- 成果(40255)
- 部(39520)
- 重点(38830)
- 发(36799)
- 国家社会(36554)
- 创(35729)
- 教育部(35301)
- 人文(34236)
- 大学(34151)
- 课题(33709)
- 期刊
- 济(128873)
- 经济(128873)
- 研究(78963)
- 中国(47407)
- 管理(41639)
- 财(41010)
- 学报(35206)
- 科学(33951)
- 农(28957)
- 大学(28583)
- 教育(27345)
- 学学(26574)
- 技术(25828)
- 财经(22048)
- 经济研究(21667)
- 融(20193)
- 金融(20193)
- 农业(19441)
- 经(19165)
- 业经(17632)
- 问题(16477)
- 技术经济(14204)
- 统计(13838)
- 贸(12441)
- 图书(12295)
- 策(12055)
- 世界(11503)
- 理论(11325)
- 版(11025)
- 商业(10909)
共检索到379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建华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自利性假设之上,认为参与人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即使出现有悖于自利性假设的行为,也只是暂时性的偏离。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利用大量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人类行为中公平偏好的存在性,而且还表明这种存在性绝非是暂时性的偏离,其对人类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影响。目前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平偏好与其他社会偏好的区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中公平偏好存在性的实验证明、基于结果的公平偏好与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的差异以及公平偏好对传统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国外学术界对公平偏好实验中包括实验对象、货币金额和文化等方面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成了有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霁茸 费方域
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的经济学实验和实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实验表明经济人也有对公平的偏好,即便减少自身的物质利益,对等情况下的经济人一般也会力图达到一个对等的结果。经济人对公平的偏好,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不同社会的人群,对公平的理念表现出不同。这种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家试图从利益均分和互惠(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来解释。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经济人 公平 自利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蒋媛媛
实验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的"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博弈论和竞争性均衡实验"这三股思潮,她以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拓展和修正,抛开传统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代之以实证命题,遵从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传统。另外,实验经济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拍卖实验和博弈实验中,实验经济学得出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新观点。实验经济学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实验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生活,同时由于实验参与者的原因,实验也不具备内部有效性。但是,实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她的发展仍为经济学指出了前进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驰 韩天卓 刘芳
长期以来,制度有效性的检验问题一直制约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而近期实验经济学中大量的机制设计实验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验手段。通过实验经济学中公共物品自愿捐赠机制对有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比较研究,同时梳理相应文献,其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外生制度静态比较与内生制度研究。外生制度的静态比较是指在可控制条件下检验不同制度的有效性,着眼于比较不同制度下的贡献度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而内生制度则扩展了有效性检验,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制度或治理结构来约束其行为,进而检验制度的稳定性。实验方法弥补了主流经验研究中不能对制度进行有效性检验这一不足,为研究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俞忠英
一、“自然经济人”的提出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这个假定有其科学性,因为“经济人”及其内涵切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以其为核心的全部理论体系也切合这些国家的实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涛
在行为经济学范式看来,构成一个决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决策的情景因素、个体的偏好结构和个体的信念特征,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决策模型。本文是一个基于行为经济学范式的综述,目的在于以个体决策中的情景因素、偏好结构和信念特征为核心,将与个体决策相关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进行一个精要的综述,同时提出相关的经典决策模型,以期使读者能够对行为经济学关于个体决策的研究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蓉
作为或然条款的替代,违约救济可以弥补合同的不完全性,但不同的违约救济方式的效率是不同的。本文运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分别从履约—违约决策、信任投资和风险分担的角度考察了各种违约救济方式的效率,以期找出最优的违约救济方式。同时,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并指出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不完全合同 帕累托最优 违约救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业安 左聪颖 袁晓燕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相对较为合理的实验结构,在经济学框架下对个体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的性别差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大多数研究发现男女偏好在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是,中国被试对于风险偏好不存在显著差并,社会偏好方面的差异也比较小,并且男性风险中性个体所占比例要高于女性,男性中自私的个体所占比例要高于女性。我们还同时对影响个体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的其他一些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如经济学专业的个体具有更低的优势不平等厌恶偏好和利他偏好等。
关键词:
社会偏好 偏好的性别差异 实验经济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晓全 阎建军 孙祁祥
以Borch(1963)开创性的论文为标志,保险经济学于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本文从保险需求理论、静态与动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模型、多维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保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今后保险经济学可能取得进展的领域,希望引起国内理论界关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杰英
信任是个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信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明确了目前信任研究的范畴:信任机制与信任度量。然后分别回顾并总结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研究的总体框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信任 信任机制 信任度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治勇
现代最优执法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法律完全且执法者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假设下,分别讨论了严格责任制度和过失责任制度下资源在提高执法概率,即侦破、逮捕上的投入,与惩罚,即罚款、监禁上的投入之间的最优配置。本文试图以最优执法理论作为参照系,将新近放开上述假设以后的发展,结合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在更大的思想史背景下对这一领域进行综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普万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 减贫 收入贫困 人文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航 汪丁丁 贾拥民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联结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法律经济学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不统一。基于经济学、法律、哲学、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比较分析、博弈论和心理学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在不断修正法律经济分析存在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法律经济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使法律经济学的触角几乎遍及了法律和法学的每一个领域,并使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充实和拓展。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体察和审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与演进,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结构。
关键词:
法律经济学 研究视角 理论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