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1)
2023(4137)
2022(3461)
2021(3340)
2020(2534)
2019(5911)
2018(5804)
2017(10591)
2016(5776)
2015(6574)
2014(6701)
2013(6272)
2012(5620)
2011(4889)
2010(4904)
2009(4228)
2008(4254)
2007(3746)
2006(3190)
2005(2774)
作者
(14684)
(12081)
(11869)
(11546)
(7737)
(5894)
(5729)
(4674)
(4581)
(4489)
(4097)
(4011)
(3958)
(3800)
(3686)
(3624)
(3580)
(3538)
(3461)
(3448)
(2965)
(2893)
(2880)
(2804)
(2787)
(2684)
(2661)
(2621)
(2439)
(2406)
学科
管理(17393)
(17100)
经济(17074)
(15619)
(13343)
企业(13343)
(6607)
(6473)
中国(5944)
业经(5592)
方法(5400)
理论(5174)
(4665)
(4540)
财务(4530)
财务管理(4511)
农业(4382)
地方(4297)
企业财务(4215)
教学(3995)
教育(3954)
(3744)
贸易(3740)
(3724)
(3685)
银行(3682)
数学(3665)
(3632)
数学方法(3593)
(3553)
机构
学院(75908)
大学(72510)
管理(27013)
(26609)
经济(25872)
理学(22753)
理学院(22495)
管理学(22102)
管理学院(21948)
研究(21269)
中国(16920)
(14731)
(14506)
科学(12518)
(12424)
财经(11437)
(11052)
师范(10964)
中心(10855)
(10421)
(10357)
(9991)
(9540)
技术(9426)
职业(9142)
业大(9071)
北京(8931)
研究所(8558)
财经大学(8551)
师范大学(8446)
基金
项目(47241)
研究(39505)
科学(36631)
基金(31882)
(26712)
国家(26406)
社会(23636)
科学基金(22851)
社会科(22232)
社会科学(22227)
(19922)
教育(18932)
编号(18032)
基金项目(16843)
(15833)
成果(15138)
自然(13308)
自然科(12970)
自然科学(12969)
自然科学基金(12721)
课题(12534)
资助(11959)
(11090)
重点(10818)
项目编号(10771)
(10747)
(10554)
(10525)
(10093)
(9973)
期刊
(33866)
经济(33866)
研究(23143)
中国(16939)
教育(14350)
(13152)
管理(10282)
(9593)
学报(9475)
科学(8655)
技术(7526)
大学(7349)
(7171)
金融(7171)
业经(7036)
学学(6559)
农业(5971)
财经(5367)
图书(5261)
财会(4967)
经济研究(4902)
职业(4812)
(4747)
问题(4130)
商业(3971)
(3928)
论坛(3928)
书馆(3893)
图书馆(3893)
现代(3806)
共检索到11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商雨虹  孟庆枢  
对死亡的关注以及"超越死亡"的文学理念是一条时粗时细的线,贯穿了川端整个的文学创作。川端早期作品中对死亡的抵抗意识的流露、新感觉派时期的"万物一如、轮回转生"思想的提出、战争期间作品中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纯粹的追求、战后的"回归传统"与"进入魔界"以及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对日本文化的宣扬,这一切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川端的"超越死亡"的文学理念。正是透过川端的这一文学理念,我们发现表面上对现实与人生毫不关心的川端文学,实际上对现实和人生乃至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关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商雨虹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容  
本期快乐口诀:快乐是一种选择,学会选择,就会是快乐的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尧必文  蒋九愚  张有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校仅有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有死亡伦理内容。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广东一些高校已将死亡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死亡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一些主要观点和基本经验,旨在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为制定出适合高职生死亡教育的计划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俊  韦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降,华裔美国作家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刻板形象,力图展示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超越文学作品母题的族裔性,表达了对于种族之间和谐共处的诉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具有包容品格的族际性。其具体表现为:超越族裔性,走向融合性;能够满足多种族群审美期待的人物塑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卓越  郭万洲  
死海,全球海拔最低的内陆湖泊,因其高度的含盐量,造就了"死海不死"的神奇,再加上死海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近些年来,死海的水位每年平均下降大约1.2米,水面已缩减了超过三分之一。以色列环保部首席科学家内塔尼亚胡认为,如今的死海已经濒临"死亡",管理不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水源不足,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令死海的前景堪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玲  赵国香  单洁  李志豪  李春萍  曾禄贤  
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对医务人员自身、患者、医疗机构、医学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如社会环境、医疗机构、自身等参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  许平祥  
经济学家担心,世界贸易体系存在退化为一系列区域协定的风险。在八年的多边贸易谈判之后,1995年乌拉圭回合成功地达成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为之而欢呼雀跃。经过反复且失败的政治尝试,这种坚持带来的成果是值得庆祝的。GATT是一套在贸易中削减关税的临时协议安排,而不是国际性的贸易组织。原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中,大多数国家想成立关于贸易的国际性组织,却没能如愿。WTO的成立弥补了这种缺憾。二战后的多边贸易体系,旨在贸易自由化,并在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减少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佟新  
在资源有限和选择的多样性面前,一个社会的死因状况和死亡率水平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和个人选择的意义,因此个人和社会的诸种选择及其这种选择的规定性就构成了死亡制度。本文通过死因分析、死亡率分化分析,深入地讨论死亡率制度内在的规定性,并对未来的死亡制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树基  
文章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及新修地方志所载数据,对1958-1962年间四川省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这几年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940万,占灾前全省人口总数的13%。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景熙  
四川彝族人口近期死亡模式分析何景熙四川省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彝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之一。1990年四川彝族人口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6.41%。本文以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有关死亡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彝族人口的死亡模式作动态分析。同时还对四川彝族与云南省楚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路磊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实际生命表时,我们通常是先根据人口普查或人口调查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一组分年龄的死亡率,{M(x,n)},然后再根据这组实际的分年龄死亡率编制出相应的生命表。在编制模型生命表时,我们通常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林  
在人寿保险业务中,确定保费最重要的依据是被保险人在相应期间内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任何一个人寿保险中的风险管理模型,都必须对被保险入某一时期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作出可靠的估计。本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提出了可靠而又可行的估计方法。 我们考察在某观察期内的N个人,假设他们的生死是相互独立的。 先考察一种特殊情况:假定观察期为一年,而这N个人在观察期内的年龄正处在从x到x+1岁的这一年,又假设这一年中每一个人的死亡概率为q。则在这一年中的死亡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与某些国家的情况相反,法国城市中总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高,随着居民区的不断增加,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大城市的社会职业结构一般都更有益于居民,当然仍存在着导致死亡的各类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