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7)
2023(11385)
2022(10155)
2021(9654)
2020(8080)
2019(18929)
2018(18873)
2017(36086)
2016(19642)
2015(21937)
2014(21960)
2013(21832)
2012(19813)
2011(18005)
2010(18064)
2009(16810)
2008(16239)
2007(14212)
2006(12610)
2005(11196)
作者
(57081)
(47050)
(46698)
(44660)
(30098)
(22552)
(21234)
(18592)
(18003)
(16909)
(16258)
(15818)
(15104)
(14977)
(14631)
(14386)
(13930)
(13770)
(13486)
(13347)
(11683)
(11601)
(11343)
(10897)
(10503)
(10460)
(10429)
(10321)
(9428)
(9110)
学科
(77870)
经济(77790)
管理(57617)
(51499)
(44184)
企业(44184)
方法(35150)
数学(29086)
数学方法(28667)
(20340)
中国(20062)
(19692)
(18107)
业经(17448)
理论(16298)
地方(15908)
环境(15103)
(14346)
农业(13155)
(13047)
(12946)
贸易(12936)
教育(12793)
(12506)
(12031)
技术(12007)
(11523)
财务(11445)
财务管理(11425)
(10992)
机构
大学(284598)
学院(278952)
管理(110925)
(103958)
经济(101478)
理学(95881)
理学院(94741)
研究(93093)
管理学(92951)
管理学院(92430)
中国(67496)
(62013)
科学(59954)
(48014)
(46741)
研究所(42740)
(42051)
业大(41633)
中心(41270)
(40764)
(40598)
师范(40427)
北京(39675)
财经(38747)
(35096)
(33730)
(33642)
师范大学(32936)
农业(32718)
经济学(29870)
基金
项目(191432)
科学(149845)
研究(141382)
基金(137824)
(119769)
国家(118754)
科学基金(101650)
社会(86708)
社会科(82002)
社会科学(81977)
(74274)
基金项目(73561)
自然(66654)
教育(65116)
自然科(64996)
自然科学(64982)
自然科学基金(63766)
(63085)
编号(58463)
资助(56412)
成果(48555)
重点(42758)
(41588)
课题(40231)
(40137)
(39127)
创新(36316)
项目编号(36282)
科研(36169)
大学(35816)
期刊
(116687)
经济(116687)
研究(85002)
中国(52384)
学报(46952)
科学(41973)
管理(40882)
(37889)
教育(37417)
(36090)
大学(35493)
学学(32526)
农业(26837)
技术(24667)
(20310)
金融(20310)
图书(19376)
财经(19294)
业经(18550)
经济研究(17562)
(16332)
问题(15090)
理论(14526)
科技(14121)
(13906)
实践(13596)
(13596)
(13482)
技术经济(13286)
书馆(13113)
共检索到40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建鑫  
超越概念隐喻的学科生态系统研究,应当统筹学科组织发展的生态规律和社会价值,以期实现公众利益与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学科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由学科组织、组织种群、学科群落等要素构成的组织生态子系统,还包括由知识共享、获取、内化、创新等活动构成的知识生态子系统,两大子系统的协同耦合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认为要培育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就必须从开放度和关联度两个维度探寻学科系统演化的可能路径。比较而言,首先优化学科组织的内部结构,将学科组织独立生长阶段过渡到学科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阶段,然后侧重解决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建鑫  
世界一流学科生成于健康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然而,作为一种解释学科成长的理论模型,学科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作为一种方法的可能,从众多的案例大学中总结归纳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以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例,运用"学科组织成长-学科系统结构-大学组织制度"分析框架,旨在全景式揭示案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卓越之路。研究表明,学科生态系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揭示学科成长机理的方法,并在理论解释与观测结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之间反复协商和对话,惟其如此,方能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更为准确的学科成长规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建鑫  郭霄鹏  
学科组织健康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学科组织除了拥有高水平的学术绩效,还能够实现绩效与学术声誉、社会责任、理念引领的协调性,并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自我更新、质量越升。以组织健康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学科组织健康概念模型,并分别阐述了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和行动框架。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主要包括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具体体现在适应环境、竞争与合作、融合创新、自主进化四个方面。学科组织健康的行动框架包括学科评估理念、学科生态结构、学科建设机制三个维度,三者形成一个正向的组织健康循环系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哲  
创业生态系统是基于"生态隐喻"进行类比认知的概念。当前主流研究对其到底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生态系统产生了分歧,导致已有成果难以恰当把握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层发展规律,理论对实践的借鉴作用也难以发挥。本文回归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隐喻本源,基于"类比源选择—隐喻映射建立—类比泉刻画"的隐喻过程视角,对创业生态系统进行了静态要素解构和动态功能机制刻画。本文认为:从类比源来看,不论其缘起为自发形成或人工建造,创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类自然生态系统";从静态要素构成来看,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地理空间和互联网虚拟空间的集聚为群落单元,以具有创新劳动表达意愿的创业者为能量来源,以资本、知识为基本物质资源,以创业企业为生产者的复杂生态系统;从动态功能机制来看,由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资金、知识等要素需要依托于组织或个体存在,加之政府等公共部门对环境资源的调节作用,创业生态系统除了具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机制外,还具有能够兼具实现系统稳定演化和效率功能的平衡调节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玉溪  何伟光  
构建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是人工智能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将沿着"无智能化-部分智能化-高度智能化-完全智能化"的进路展开生态演替。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为案例,该校构建起学习智能化、教学智能化、评估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基础平台智能化五位一体的"智能+"教育新形态,呈现适应性、灵活性、实时性、协作性和集成性的特征。以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为观照点,可剖析该校智能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参与者、关键位置、重要链接和基本活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夯实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创新基础、完善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创新制度并树立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创新理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石秀  王雪  
以学科"组织"与"知识"二元属性为研究基础,试图论述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的耦合机理。我国学科组织管理模式随着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阶段、学科发展特色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当前高校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存在学科目标协同、学科信息共享、学科资源整合和学科文化耦合四种耦合机制,并基于耦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一总两线"的学科矩阵模式,并呈现出以学科群为统领、无边界开放、非正式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等特征与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武建鑫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厘清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运用词频分析法,构建了"学科"概念层次分析图谱,科学界定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在明确"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基于这两个维度,归纳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盛亚军  孙丽辉  
本研究从品牌、名牌到其生态学含义的阐释,通过综合回顾名牌群落概念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名牌群落的演化过程。进而采用生态隐喻的方法将名牌群落定义为某一产业集群空间内由相似的名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名牌企业组成的名牌群体,这些名牌群体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一样彼此聚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铠军  
创新理论正从创新系统范式和相关产业政策开始向创新生态系统范式转变。然而,创新环境的复杂性和自上而下政策的单一性,促使学者自下而上地进行微观视角研究。区分微观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对宏观、中观、微观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对理论发展和创新治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春林  刘丽丽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实施,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与生成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H大学C学科进行探索性研究,引入组织生命周期等理论探讨其发展演进历程,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多种理论探究演进特征并将其总结为:依据外部环境变化采取适宜战略引领学科成长、构建知识网络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助力学科成长、优化机制有效治理知识网络保障学科成长,最后提出了基于"环境-战略-要素-结构-能力-绩效"的一流学科生成机理模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枭鹰  齐小鹍  
一流学科是生成的整体,而且是在系统关联中整体生成的整体。知识是学科的本质,是一流学科的生成元。一流学科孕生于知识的生产、发展和创新之中,一流学科以一流的知识生产、知识发展和知识创新为标志。学科是一种生命体,自我复制、超循环运转、历史性积累和协同竞争是一流学科的生成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李芳莹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双一流"建设之所以紧迫,不仅在于其是尽快实现我国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科的需要,亦是缩小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差距的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世界一流学科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知识贡献的研究领域。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建设必须针对能够占据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对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具有突破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以及在我国相对薄弱且受科技发达国家限制的高新科学技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当前文献对于学科内涵与属性的界定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涵环境、制度、组织、权力等外界力量的"组织"属性,第二是来源于学科本质的"知识"属性。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学科的双重属性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实践,提出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重点论述了学科知识子系统模型、学科组织子系统模型以及"自组织-他组织"的耦合机理,同时从过程视角探讨了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构建一个一流学科研究的框架,阐释了一流学科生成的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