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7)
- 2023(6856)
- 2022(5281)
- 2021(4983)
- 2020(3734)
- 2019(8401)
- 2018(8156)
- 2017(12761)
- 2016(8064)
- 2015(9179)
- 2014(9569)
- 2013(8424)
- 2012(7910)
- 2011(7064)
- 2010(7413)
- 2009(6312)
- 2008(6220)
- 2007(6192)
- 2006(5455)
- 2005(4719)
- 学科
- 济(21843)
- 经济(21835)
- 教育(20941)
- 管理(20736)
- 业(17526)
- 企(15228)
- 企业(15228)
- 中国(14915)
- 技术(12779)
- 理论(9644)
- 教学(8093)
- 方法(7764)
- 农(7307)
- 学(6875)
- 业经(6514)
- 技术管理(6078)
- 地方(6005)
- 发(5980)
- 数学(5465)
- 研究(5424)
- 数学方法(5352)
- 农业(5142)
- 发展(5134)
- 财(5080)
- 展(5012)
- 政治(4783)
- 和(4723)
- 思想(4691)
- 产业(4677)
- 学校(4446)
- 机构
- 大学(106885)
- 学院(103042)
- 研究(38939)
- 管理(31868)
- 济(31765)
- 经济(30665)
- 教育(30009)
- 理学(26536)
- 范(26149)
- 理学院(26095)
- 师范(26031)
- 管理学(25472)
- 京(25281)
- 管理学院(25222)
- 科学(22513)
- 中国(21720)
- 师范大学(21452)
- 所(18591)
- 江(18539)
- 技术(18297)
- 职业(17129)
- 北京(16979)
- 中心(16837)
- 研究所(16726)
- 州(14591)
- 院(14485)
- 财(14414)
- 农(13101)
- 业大(12991)
- 职业技术(11990)
- 基金
- 项目(65016)
- 研究(58411)
- 科学(52163)
- 基金(40567)
- 教育(35729)
- 家(34094)
- 社会(33971)
- 国家(33603)
- 社会科(31751)
- 社会科学(31745)
- 省(28372)
- 科学基金(27938)
- 编号(27088)
- 划(25300)
- 成果(25268)
- 课题(23077)
- 基金项目(20205)
- 年(20016)
- 规划(17218)
- 重点(16585)
- 项目编号(16334)
- 发(16096)
- 部(15742)
- 资助(15174)
- 性(14999)
- 创(14718)
- 自然(14547)
- 自然科(14172)
- 自然科学(14172)
- 教育部(14136)
共检索到175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胜洪 杜瑞军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直被视是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和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可算度性”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质量保障与提升教育质量的本质诉求渐行渐远。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在对既有质量保障体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倾向的实践模式,注重质量价值观的塑造,强调不同行动者(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尊重、信任、沟通、协调至关重要。通过确立可行的质量目标、完善质量治理、付诸质量行动、注重质量评估等方式,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建立起持续改进的组织氛围。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质量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主的文化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有其特殊性。对于大学而言,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物的客观存在,而是文化的结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仅限于技术的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一个质量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大学组织文化,并培育出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作为一个概念,质量是人为的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质量文化以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质量管理本身也在客观上改变着大学固有的组织文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质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并培育出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管理 质量文化 组织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春梅
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任务更为紧迫。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框架是:转变思想是前提;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优化生源、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是保证;评估体系建构是准绳。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承担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任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琦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在发展战略中突出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重视文化建设,在科学研究中注重文化建设,在服务社会中推进文化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加强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价值 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 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建设和谐文化,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重视与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要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高等教育要适应和谐文化的建设,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也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教育界、教育研究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我们要提高高等教育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第四,我们的高等教育,我们的大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静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与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反思实质上也是对高等教育存在本质的哲学审视。人们在审视中发现,在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即本质上追求功利化的现代(高等)教育,执着于人的感性追求,忽视人的理性生命,因而教育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质量管理产生于营利性组织,而后逐渐延伸到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对质量管理的内涵,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在把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并与现代大学的组织文化、制度框架融汇贯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观 价值取向 主体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知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洪才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985"工程建设、孔子学院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惑,最大困惑乃是"钱学森之问"。~①"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人们对大学行政化现象批判~②,并掀起了人们对"现代大学制度"探讨的热潮,最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要真正解答"钱学森之问"并不容易,因为其中牵涉到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当然还有观念转变和路径依赖问题,这就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此时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啸 王俊
在社会群体利益诉求、高等学校结构、大学目标追求等多元化语境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要素的目标是协调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平衡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受教育者等各方利益诉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大学功能与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变化。应从社会及受教育者满意度、智力贡献及人才贡献、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等四个维度审视与反思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模型及指标要素。
关键词:
审核评估 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